譚習龍++陳小萍
摘要: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的探究過程,放手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自己來進行研究,滲透了選用小基數類推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體驗了一億的大小,發展了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關鍵詞:數學實踐活動課;實驗;推算;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0-085-2一、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第八冊第46頁~47頁
二、設計意圖
《一億有多大》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是形式,是數學內容的載體和實現目標的手段。數學實踐活動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觀察、分析、研究問題,從而明確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思考周圍世界的習慣。為此,我們盡可能要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好動、有較強求知欲的特點,做到方法要“活”,形式能“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的探究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過量一量、數一數讓學生充分感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滲透選用小基數類推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3.學會用生活周圍的數據,形象地描述大數,培養主動、自覺地運用和理解數的意識。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知一億的大小
難點:數感的培養
五、教學準備
課件、本子、計算器、秒表、實驗記錄表等。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了認數。讀數:10000、1000000、100000000
一億還可以怎么表示?
生:10個千萬,10000個萬。
師:對。那一億到底有多大呢?你對它有感受嗎?我們今天就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來實驗、感受它。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簡潔明了,直奔主題。】
(二)自主探究,培養數感
活動一:數1億本作業本的時間。
平時我們經常會數本子。像這樣數(1、2、3、4、5、6、7……)按這樣的速度數下去,數100本要多長時間呢?1000本。10000本、100000本、一億本,你估計要多長時間?
光有估計還不行,還要通過實驗來驗證。那你打算怎樣來驗證呢?
小組討論一下。
小結:數一億本不現實,我們可以先數少點,可以先數10本或50本,由數10本本子的時間就可以得到數100本的時間,1000本、10000本,進而推算出一億本的時間。
數學實驗:數100本本子。
那數1000本,需多長時間?
那數10000本呢?100000本呢?1000000本呢?10000000本呢?100000000本呢?填寫表格。
通過推算我們知道數1億本本子需要(如90000000)秒。
9千萬秒究竟是多長時間呢?我們對它還是沒有什么感受,我們把它換算成比秒大一些的單位——分來看看。
把秒換算成分,要除以60,輸入90000000÷60=1500000(分)
小結:同學們,通過換算我們知道了9千萬秒是3年多。根據剛才我們估計,最多的就猜了100天。而實際呢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數1億本本子要近3年。這說明一億怎么樣?(很大很大)
【設計意圖:此環節主要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算一算等數學活動,從時間的角度來感知一億有多大,從時間的維度上建立起一億有多大的感性數學模型。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在活動探究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活動二:自主研究,總結方法
1.回憶、總結學習方法
剛才我們研究了數一億本本子的時間,回憶一下我們是先(數100本),再(推算出一億本的時間),然后(又把秒換算成大一點的單位:分、時、天、年)。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數一億本本子需要3年多。
2.那你還想研究一億個什么?
生自由地說:如1億張紙的厚度,1億粒米的重量,1億滴水的重量,1億枚硬幣的高度……
(匯報課前調查結果。)
3.每小組選擇一個課題來研究,并填表實驗名稱:10100100010000換算:
結論:
4.小組匯報,教師隨機介紹
(1)1億枚一元硬幣
小組匯報方法,推算出高度200000米。
你知道200000米有多高嗎?
介紹:錦豪國際大酒店高108米。一億枚硬幣摞起來有1852個錦豪國際大酒店這么高!
看到這個數據你有什么想說?那你覺得一億怎么樣?
(2)1億粒大米的重量
從100粒米的重量推算出一億粒米的重量。
介紹:全國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32500千克的糧食,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大約可供一個人吃223年。
5.師:看了剛才我們得出的這些數據你又有什么想法?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學模式,前面學生有了研究數一本本子時間的數學經驗,有章可循。所以在下面的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自己來進行數學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后我又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課后小結
今天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課堂上肯定有很多同學有自己的感想和收獲,課后也可以用數學日記的形式把它寫下了。
【總評:本課設計基于兩點: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通過討論和交流豐富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直觀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2.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