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俊 鐘志宏 劉民
摘 要: 目前我國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處于起步階段,仍需要不斷地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完善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有關的教學安排、師資建設和評價制度,以培養出具有較好職業精神的高級醫療衛生人才。
關鍵詞: 醫學生 職業精神 教育研究
職業精神是一種態度,一種對待工作、對待社會的態度,它蘊藏著的是使命感、責任感、敬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醫學職業精神是指從醫者表現在醫學行為中的精彩的主觀世界,是其在醫學實踐中創立和發展并為整個醫學界乃至全社會、全人類所肯定和倡導的基本從業理念、價值取向、職業人格及其職業準則、職業風尚的總和。醫學職業精神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群體性與個體性的統一、實然性與應然性的統一,醫學職業精神中的科學精神是指業醫者應該具有的科學追求、科學態度、科學準則、科學理想等;其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業醫者應該具有的人文追求、人文理念、人文準則、人文理想等。
中國醫師協會于2005年5月22日加入了推行“新世紀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活動,并向全國醫師發出了“學習新世紀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的倡議。希望《醫師宣言》所倡導的三項基本原則和十條職業責任成為每個醫務人員對生命意義和職業價值的終身追求和心靈深處價值取向的行為戒尺。《醫師宣言》圍繞三項基本原則和十條職業責任為當代醫師提出了21世紀醫學職業道德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三項基本原則為:將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則、患者自主的原則、社會公平原則。十項職業責任即提高業務能力、對患者誠實、為患者保密、和患者保持適當關系、提高醫療質量、促進享有醫療、對有限的臨床資源進行公平分配、對科學知識負有責任、通過解決利益沖突而維護信任、對職責負有責任。
醫學高等教育是為我國醫學事業培養具有高級醫學知識和高尚職業精神的醫生,以推動我國醫療事業發展進步。因此,在醫學院校學生培養過程中,不但要使醫學生掌握醫生執業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目前,由于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模式帶來了一些負面因素,致使我國醫療衛生領域出現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情況,在這樣的情勢下,注重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尤為重要。
雖然我國醫療衛生界已意識到醫學院校學生醫生職業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有關的理論與實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出現,但從研究成果來看遠未達到成熟和取得應有的效果。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陳興漢提出醫生職業精神培育有利于醫學和醫生職業道德品質良性發展,是醫學教育和醫學實踐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陳新生較為關注醫患關系,提出醫學院校學生醫生職業精神有利于在醫學院校學生工作之后在醫生執業過程中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維護醫療行業與社會和諧發展。此外,劉志飛等的《淺析如何在醫學院校階段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李雯等的《醫學生思想道德現狀與醫學職業精神培養探索》、馬菊華等的《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與評估模式研究》一系列研究成果為當前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有益的見解。總體而言,這一研究仍未形成合理體系。總之,我國醫學界對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研究已經有二三十年的時間,醫學界對培育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但仍沒有形成培養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合理教育模式,這方面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在正確認識醫學科學的發展規律,積極培養醫學院校學生醫生職業精神,對提高醫療行業醫療水平、促進醫療事業與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的基礎上,從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內涵入手,闡明醫學生職業精神與醫生職業精神的聯系和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目標及主要內容[1]。在充分了解醫學院校教育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分析目前我國醫學院校職業精神培育存在以下問題:醫學院校重視專業教育,輕視醫學職業精神和道德教育;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方法較為單一;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行業特征不明顯;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效果不顯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課程安排少,且安排不夠科學合理;醫學生更注重專業知識學習忽視職業精神養成;醫學院校缺乏專門職業精神培育的師資和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考核標準體系[2]。鑒于此,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首先是培育醫學生人文精神,使醫學生樹立維護人的生命健康和救死扶傷的觀念;其次要加強專門職業精神培育師資的建設,配備職業精神培育專職輔導員或班主任,同時加大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有關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最后要建立合理評價體系和配套制度,依據醫學生職業精神內涵,結合醫學生職業精神要素確立具體的評價指標,后繼分別設置相應的行為條目細則,建構完成醫學生職業精神教育評價指標體系[3]。
醫師職業精神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必須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從點滴做起,從細節抓起。醫師職業精神說到底是專業技術和人文關懷的完美結合,只有把醫師職業精神內化為學員的高尚品德和內在動力,使之形成一種行業習慣和職業操守,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培育醫學生職業精神,有利于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保持醫生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整體提高醫生職業道德和精神,改變和糾正目前醫療領域利益至上、醫患關系緊張和重臨床診治技能、忽視關懷和照料患者的困局。因此,積極探索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規律和模式[4],積極開展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5],是醫學教育界面臨的重大且緊迫的任務之一。根據醫學科學發展趨勢和規律,踐行培育醫學生職業精神,使醫學生堅持不斷提升自己的醫療水平,培養敬業精神,使其終身受益,還可以推動我國醫療行業醫療水平提高,從而促進醫療事業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胡曉燕.對培養醫學生良好職業精神途徑的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6):58-59.
[2]萬學紅,呂小巖,鄭尚維.醫師職業精神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循征醫學雜志,2010,10(4):376-378.
[3]劉志飛,馬曉丹,聞德亮.淺析如何在醫學院校階段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精神[J].中圍醫學倫理學,2010,23(6):60-62.
[4]張金鐘.醫學生職業精神養成有效模式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2007,20(3):7-10.
[5]蘆平,王雯.淺議醫學生職業精神及其培養途徑[J].職教通訊,2014(17):20.
基金項目: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
通訊作者:鐘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