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秋敏
摘 要: 《旅游學》是旅游專業的入門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在分析旅游行業領域的基礎上,對學習領域進行描述,最后通過適合教學的學習情境使其具體化,完成對《旅游學》課程內容的重構,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及專業能力和素質,進而滿足專業建設需求。
關鍵詞: 工作過程導向 《旅游學》 課程內容重構
20世紀90年代,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學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團隊針對傳統教育與真實工作世界相脫離的弊端,首次提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育理論,旨在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融合,在專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從業資格的傳授,以使學生有適應工作世界的能力和參與建構工作世界的能力。
工作過程不僅僅指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和任務,更包括工作實施的條件、環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關條件等。《旅游學》是旅游專業的入門課程,使學生了解旅游工作過程,圍繞旅游工作任務的實施學習相關知識、原理及方法。通過旅游工作過程的解析對課程內容體系進行重構,期望學習內容可以滿足信息時代、知識時代的需求;以互動的合作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從而從容面對新的環境,深層次了解自己的專業并樹立自己的目標。
一、傳統《旅游學》課程教學困境
《旅游學》作為旅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介紹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要素、旅游業之間的關系,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專業素養的有效形成。但過去的教學效果表明,學生普遍覺得該課程過于理論化和抽象化,涉及層面太多,學習的難度較大,所學知識與工作實踐聯系不起來。學生在完成整門課程的學習后,仍然無法理解旅游的是與非,無法理解旅游行業之間的關系,對現實中的案例進行分析時,學生仍然面面相覷,或者回答較片面。這說明傳統的《旅游學》課程教學讓學生習得的知識可遷移性較差,不能幫助學生有效形成職業能力。第一是因為大多數學生本身具有形象思維認知傾向,當在學習中無法接觸企業實際工作情景、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對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缺乏感性認識時,就往往不知道學習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有什么用,感覺到抽象難以理解,同時不能明確自己需要形成什么樣的職業能力進而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第二是傳統教材呈現的教學內容重理論而輕實踐,體現為偏重教會學生掌握相關理論概念而忽視現實企業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的熏陶。
要解決通過課程教學有效形成職業能力的問題,就必須打破多年來一直沿用的學科課程模式,以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為出發點,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的整合,相應地改進教學方法體系,確立和實施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模式。
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旅游學》課程內容重構目標
1.專業知識目標。
《旅游學》是專業入門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旅游工作環境和職業道德,理解旅游發展始末、旅游概念、旅游要素、旅游工作的基本原理等,使學生具備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專業基礎。它不僅包含工作經驗,而且包括有關具體操作的知識及與企業整體聯系在一起的知識。《旅游學》的知識涵蓋以下內容:
旅游行業屬性知識:第三產業特點,旅游行業特色及行業工作一般技巧。
旅游發展知識:旅游業的前世和今生,旅游業的未來走向。
旅游從業意識:工作意識是工作環境及工作對象改變時的隨機反應,旅游工作意識其實是旅游行業的素質要求及道德的外顯形式。
旅游工作知識:全面系統地理解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的工作過程,了解旅游行業社會地位、社會環境、行業標準及行業發展動態。
2.能力情感目標。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旅游學》教育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方法能力、社會工作能力和專業思維能力。學生親身經歷完整的旅游工作過程,感知旅游工作過程的核心要素:旅游工作者、旅游工作對象、旅游工作方法和旅游工作環境,同時理解這些要素相互作用,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獲得相互關聯的旅游職業知識,并將所學與職業實踐相聯系,從而有效形成旅游職業能力。同時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及嚴謹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旅游學》課程內容重構依據
在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內容重構中,主要基于兩個方面進行的思考:工作崗位及能力要求。
1.旅游行業工作崗位分析。
一般來說,旅游行業工作有三類:技術工作、營銷工作和管理工作。具體崗位情況如下:
(1)旅游技術工作
①旅游項目策劃:主要從事旅游項目設計、旅游頻道規劃、旅游項目調研及規劃等工作。②旅游網站設計運營:主要從事旅游電子商務網頁設計、數據庫建設、程序設計、站點管理與技術維護等工作。③旅游行業技術服務:主要從事導游、景點講解、旅游接待、酒店服務等工作。
(2)旅游營銷型工作
①旅游網絡營銷業務:主要是利用網站為旅游企業開拓網上業務、品牌管理、頻道推廣、客戶服務等工作。②旅游營銷:借助各種銷售平臺,利用旅游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旅行社及酒店的營銷拓展。
(3)旅游管理工作
①旅游景區運營管理:利用專業理論為各大景區開拓品牌管理、信息管理、客戶管理等工作。②旅行社運營管理:利用專業理論為旅行社開拓品牌管理、信息管理、客戶管理等工作。③旅游飯店運營管理:利用專業理論為酒店開拓品牌管理、信息管理、客戶管理等工作。
2.能力需求分析。
根據旅游工作環境及社會發展需要,旅游專業培養的學生需具備三種能力,即旅游專業基本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和旅游專業發展能力。
①旅游專業基本技能:這一能力強調旅游專業的應用性和針對性,包括專業思維能力、專業知識遷移能力等。②社會適應能力: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交流、勞動組織能力、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心等,包括積極的工作態度、思想道德水平、團隊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心理素質等。③旅游專業發展能力:與他人長期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際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沖突的處理等)、公共關系(與同齡人相處的能力、在小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與協商的能力、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能力)、勞動組織能力、行業發展意識和社會責任心。
四、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旅游學》課程內容重構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旅游行業的典型特點是,服務意識強、專業及綜合素養要求高,基于此,在課程內容建構上應把握以下三點:
1.拓展課外實踐,以全域旅游視角構筑知識體系。
《旅游學》的傳統教學內容側重專業理論的傳授,而沒有把實際工作任務納入教學范疇之中,學生不能理解所學的理論與未來所從事職業的關系。我們將打破傳統的教室和實驗室范圍,和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開展深入合作,使學生學習與真實的工作對接,根據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旅游工作方式的變革,進一步理清思路,按照全域旅游的需求建立規范的旅游教學規范和體系,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滿足社會的時代需求。
2.構建三大課程內容模塊。
旅游導向性內容:目標指向是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主要內容有旅游相關概念、旅游發展脈絡及旅游的社會影響。旅游導向性內容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各種旅游形式和旅游工作環境,并形成專業思維;有意識地對社會相關專業問題進行探討,把理論知識連貫起來并體系化,同時形成問題和新的認知。
旅游相關內容:目標指向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發展能力。主要包括核心內容構成:旅行社理論與實踐、旅游飯店理論與實踐、旅游景區理論與實踐,輔助內容構成:旅游歷史、旅游地理、旅游民俗、旅游美食等。旅游相關內容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各種知識的補充,深度樹立行業意識,并以此形成專業拓展能力,根據工作需求,學生從不同側面對旅游的發展趨勢進行理性分析和綜合把握。
旅游情境內容:目標指向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包括旅行社工作情景設計、旅游飯店工作情景設計、不同環境下的旅游線路策劃等。在實踐中以學生個體及小組為單位,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并針對具體問題討論問題解決方案,形成專業處理問題能力及溝通協作能力。通過學生間的組織合作,制訂計劃及工作分配,讓學生自己組織實施,教師在下達任務時強調工作的效率、標準化及個性化的要求,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行業應變能力。
3.構建相對靈活的課程評價方式。
長期以來,《旅游學》的評價主要以試卷考試為主,把理論的檢驗作為標準,這對學生能力的檢測有失偏頗,在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構建時要對考核方法及標準進行及時的修改,今后將由單一的試卷考試轉變為:
隨機測驗與考試并行:在課堂上或者在實踐中隨機對某些問題展開討論,討論分析作為測驗依據,同時在學習告一段落時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改變過去以知識記憶為主的書面考試方法,注意新情景的運用,針對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試、筆試、現場操作等方法,著重檢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旅游學習資料匯總:學生在學習中所獲得的一切結果都可以用來評價,例如課外課筆記、旅游信息整編、旅游詩文、旅游動態分析、旅游市場調查報告等,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逐步學會分析行業特點,有利于后續專業的學習。
五、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構,使《旅游學》課程的內容和結構不再追求傳統學科嚴謹的結構體系,而是根據行業崗位需求進行內容架構,并根據職業能力的發展規律對課程內容進行序列化,使教學內容來源于真實的世界,使學生獲得更直接的經驗以掌握各項新知識、技能和技巧。學生在完整的工作過程中思考和學習,在培養專業能力的同時,促進關鍵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畢業后很快適應社會,并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但是對于教育工作者,還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對《旅游學》課程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雖然我們不斷強化實踐教學,加強產學合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育中理論與實踐二元分離的狀態,沒有完全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子龍,湯懷,曾昭江.工作過程導向建設在高職課程結構改革中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2009.05.
[2]張瑩.淺談如何加強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與實施[J].當代教育論壇,2010.04.
[3]張曉慧,蔣鍵,王蕊.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模塊化教學探討[J].當代經濟,2010.03.
[4]李仲秋,朱國軍,王文海.工作過程導向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構建與實施[J].職業技術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