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以“讀”為本詩詞課堂教學的主線。吟讀古詩,在區別朗誦與吟誦之中,體會其韻味;譯讀古詩,在不同于翻譯文言文的過程中,為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其內容;品讀古詩,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辦法讓學生說出心里對古詩的感悟的過程中,賞析其內涵;聽樂跟唱,在欣賞和跟唱鄧麗君《明月幾時有》那柔柔美美的歌聲中,輕松愉悅中完成背誦詩文的教學任務。
一、吟讀詩文,體會情味
1.展示《水調歌頭》課文PPT,學生齊讀詩詞。
2.教師講解朗誦與吟誦的區別,并示范吟誦全詩詞。
郭沫若認為:“(吟誦)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說是無樂譜的自由唱?!庇靡謸P頓挫的聲調有節奏地讀,就是吟誦。它是吟唱和誦讀的結合?!袄收b”指大聲誦讀詩文,帶有情韻的朗誦,既可表現聲音抑揚頓挫之美,又可傳達情感信息,更能感染人?!袄首x”,指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
為了弘揚中華文化,我們應以開放的姿態兼收并蓄,吟誦不應排斥朗誦,朗誦也應從吟誦中汲取營養,二者相互學習,相濟互補。變通古今,與時俱進,就要求我們別裁偽體,轉益多師,將吟誦和朗誦的精華冶于一爐,使大眾化的朗讀得以普及和發展。
3.教師對學生做讀前指導,指導學生吟誦節奏,韻腳要讀出延長音。舉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4.教師根據學情,對學生的吟誦情況做預測,在學生模仿老師吟誦的基礎上對學生再做要求。
第一點要求:朗讀詩詞速度要慢一些,聲音要有一點起伏,一邊讀一邊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頭腦中浮現出來;第二點要求:可以帶一點古人的味道,好像魯迅散文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老先生拗過去一樣。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吟誦詩詞。
二、譯讀詩文,理解內容
譯讀并不是為了翻譯,而是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譯讀詩詞的過程中,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理解古詩詞大意;并且在吟讀詩詞的基礎上再次加深對本詩詞內容的理解,為后一賞析詩詞教學環節做鋪墊。
1.用PPT示范如何譯讀古詩詞。舉例: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2.學生結合課下某些詞的釋義來譯讀詩文。
提示學生:譯讀詩文就是把某些字解釋一下。把某些字的意
思擴展一下,用解釋擴展的方法來翻譯古詩。
3.學生舉手直接譯讀詩文,不給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若遇到困難,其他同學可以幫忙。
三、品讀詩文,選句賞析
1.利用PPT介紹本詩詞的創作背景,為學生作輔學幫助。序言中,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當時41歲的蘇軾,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時被貶官至山東密州太守,遠離家鄉,相隔千里之遙,政治上失意。(蘇軾由于朝庭黨爭,被排擠出中央政府,幾經坎坷,仕途并不得意。)
蘇軾與弟弟蘇轍(子由)兄弟情深,蘇軾的弟弟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六七年沒有見面。望月思親,心情抑郁惆悵。
2.教師為學生作賞讀指導:
可以說,“我通過 _____這一句,讀懂了詩人要表達
的意思”;也可以說,“我通過讀_____ 這一句,覺得 _____ 這個詞運用得好;亦可以就詩文的某一句體會作者的心情,或者說思想感情;更亦可以選取自己所喜歡的本文中的一句古詩詞,吟讀出來,與同學分享你喜歡的理由。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賞讀的討論和交流。
4.教師對賞讀部分的內容作詳細的備課:
“欲……又……”,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寫了出來。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
“轉、低、照”,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經深沉。(作者內心痛苦難眠 )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蹦愫偷艿芏嗄瓴灰?,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并祝愿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點明主旨的句子。
5.小組指派出代表交流賞讀收獲。此環節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評價,要在本環節結束時作出總結。
6.小結:本詞上半闕寫飲酒問月,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下半闕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探求人生哲理,進而表達對離人的祝福。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情景交融,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表達出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四、聽樂跟唱,背誦詩文
本單元的口語交際部分就有“唱古詩”的教學內容,“唱古詩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用今人為古詩譜的曲子。如《詩經》中的《關雎》、蘇軾的《水調歌頭》、岳飛的《滿江紅》等,今人都譜過曲。二是讓一些現成曲譜與古詩‘聯姻。這種方法,便捷好用,饒有趣味?!笨梢姡瑢W習古詩詞是可以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唱讀的。
1.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并糾正歌曲里的錯誤讀音:改“綺(yǐ)為(qǐ)”。
2.學生跟隨那柔柔美美、甜甜蜜蜜的歌聲唱讀本詩詞。
3.試背誦本古詩詞。
五、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上闕:欲乘風歸去 又恐高處寒 矛盾困惑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定留人間
下闕:轉 低 照 對月懷人
此事古難全 慰藉解愁
祝愿人長久 曠達胸襟
參考文獻:
[1]王節.一詞四讀:《水調歌頭》教學案例分析[J].語文天地,2013(24).
[2]溫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研究綜述及教學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