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瑩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階段,思想品德課的成績對學生升入高中也有一定的影響。縱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教師根據教材講授知識非常容易陷入“說教”的泥潭,容易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最終導致思想品德教學氛圍枯燥無聊。因此,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應當實現生活化的教學,并且對此提出了一些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對著書本講授理論知識,照本宣科的現象比較普遍。學生對教師的“說教”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思想品德課的效果不明顯,由于所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不密切,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產生若有似無和厭倦的感覺。隨著現代社會對人的自主性、創造性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學校教育不斷進行課程改革以求解放教師和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發展空間。因此,初中政治課程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初中政治的教學方式也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在眾多教學方法當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其中一種有益的探索嘗試。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1.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指導
生活實踐是所有教材知識的源頭活水,生活實踐同樣為學生認知世界、感知生活建立了基礎。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材更是以生活為基礎編制而成的,并且為學習者更好地生活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方向。因此,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當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將教材知識內容應用到生活中并在生活中發現和思考問題。思想品德教材與生活實踐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對學生理解和把握教材有比較大的幫助
當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與課程安排是面對現實社會生活編寫的,現實性強,理論體系完整全面,但是許多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單獨地讓學生去看去學,學生會比較難理解。因此,教師教學生活化,即根據學生當下的社會生活經驗使知識內容通俗易懂,將抽象化為具體簡單,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課程知識內容,最后讓學生喜歡上思想品德課。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的實施建議
1.優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
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主要體現為教材等方面的革新。翻開教材,我們可以看到內容的編寫也在依據時代發展做出調整,更加關注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結合,也有許多豐富的事例體現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識點,與老教材相比的確更加人性化。然而,教材具有統一性,每個地區在生活實踐當中存在差異。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依據學校當地的具體情況傳授知識。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例如,當前教學應用最普遍的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插入多種元素,按照教材內容的安排,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即興表演或演一個小話劇。
例如,世界文化之旅,教師在上課時如果單純地在臺上對學生講解,可能只是讓學生知道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是怎樣的。但是,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查閱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并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文化讓學生在臺上表演,會使學生的感知和體驗度加深,對思想品德教學更有感觸。優化教學內容和改變教學方式實際上就是要將教材上的知識通過實踐方式進行活化。正如陶行知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指出的: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
2.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為了更好地教學,教師可以擠出一些零碎的時間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例如,通過和班主任聊天,和學生建立良好的聯系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大致知道學生關心的是什么、為什么煩惱等,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能體現學生的一些心理變化。當教師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時,就可以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視角結合在一起,與學生關心的熱門話題相結合,由此達到教學生活化的目的,使學生感到思想品德課程不再無聊、枯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思想品德課程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學八年級上冊網絡交往新空間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當前學生都有手機,并通過手機QQ、微信等方式進行交流、交友的現象,教師也可以和學生通過這些方式建立聯系。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網絡交往應當注意哪些問題,例如,網絡交友時存在欺騙或詐騙威脅等現象。這在無形之中就將教材中的內容生活化了,學生體驗到的思想品德課程也是輕松愉悅的。
相對于初中的語數外課程,初中的思想品德課學生學起來會比較輕松一些。但是,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仍然需要注意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將教材中枯燥抽象的內容具體簡單化,實現教學的生活化,讓思想品德課程更具吸引力。
參考文獻:
[1]高磊.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朱遐俊.實現初中思品課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和方法[J].長三角(教育),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