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梅
摘 要: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過多地講授閱讀知識和方法會讓學生失去提高閱讀能力的機會。因此,構建“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應當有機地運用到閱讀教學中。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少教多學
“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是指通過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思考和學習。而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承擔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責任。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基本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閱讀方法無法得到靈活運用,長此以往,還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帶來不利影響。
現代的初中學生,幾乎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他們喜歡通過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式去解決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個特征,結合當今的教育理念,樹立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全方位地進行問題的思考,并且積極提供獨立思考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思路下學會主動思考問題。
比如,講授《童年的朋友》一文時,筆者在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之后,讓學生將本文的主旨思想和學生自己的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回憶并講述自己和外祖母或其他祖輩之間的那些平淡卻溫馨、普通卻難忘的故事。因為文章是高爾基回憶外祖母對自己的愛,由此可以讓學生定義自己的祖輩對自己的愛是怎樣的,而自己對自己的祖輩又是表達了怎樣的愛?回憶和講述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主旨,筆者將講解課程的大部分時間都給予了學生,讓學生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
二、通過引導進行教學
構建“少教多學”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幫助教學的順利進行。通過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多說”的方式,通過引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的思考,并通過思考的過程和自己的總結獲得閱讀方法。之后學生會通過自己的閱讀方法得到一套屬于自己的閱讀技巧,在將來的閱讀中能夠起到觸類旁通、聞一知十的閱讀效果。
比如,講解《藤野先生》時,筆者提出以下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文章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并請同學們依次找到;(2)為什么記述藤野先生的事情時,有的寫得很詳細,有的卻一筆帶過?在解決這兩個問題后,學生就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文章,之后再通過細節內容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諸如關于魯迅觀看日本人處決中國間諜的錄像,這件事和藤野先生并沒有直接關系,是不是魯迅寫跑題了?然后通過問題的拋出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展開討論,進而讓他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文章內容和主旨思想的理解。
引導教學打破了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文章主旨的慣例,讓學生在閱讀、思考和討論中獨立學習,從而挖掘文章的真正內涵。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章的中心不必千人一面,只要確定一個大方向之后,學生盡可以暢所欲言,不僅提高了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有效地實踐了“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
三、多種方法相互結合
“少教多學”中的“多學”并非書本的閱讀和理解記憶,這還需要多種實踐活動和教學方法相結合,讓學生在多種形式下進行學習。這不僅能夠讓閱讀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通過這種形式得到確立,作用得到發揮。
例如,在教授課文《享受生活》時,筆者讓幾名學生到講臺上給他們戴上眼罩和隔音耳塞,之后讓他們到教室的后方拿放在那里的課本再回到講臺。通過這種游戲,學生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在類似的生理狀態下依舊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進而引導學生感嘆作者強大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的熱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表演文章中的情景,學生為了能夠完成表演任務,自然會主動尋找文章的知識,體會角色的內心,這樣也可以讓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和思想情感,進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掌握閱讀的相關知識。
總的來說,初中語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對于積累人生經驗、增加生活閱歷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契合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少教多學”的模式作為全新的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符合適應學生思想和情感發展的規律,是實現并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科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李聚茹.探究初中語文構建有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16(19).
[2]于麗娟.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周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