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少英
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及相關性分析
姜少英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促成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環境的多樣化、工作方式的多樣化和工作對象的多樣化,這就要求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輔導員必須做到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專業能力。然而,不少聲音表示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職業能力參差不齊,不僅無法保證學生工作的有效完成,也制約了高校的不斷發展。輔導員職業能力的不足或缺失,將會對輔導員隊伍建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校的教育質量甚至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據此,要不斷強化對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知道如何及時去改正,使他們能夠找到努力的方向,能夠重新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重新感受到自己的職業歸屬。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能力提升現在為研究對象,調查了沈陽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沈陽理工大學、沈陽體育學院、遼寧中醫藥學校5所高校的80名輔導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綜合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及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影響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進行了調查,建立數據庫,對其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了分析。
2.1 影響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因素研究
2.1.1 影響因素的專家經驗性篩選
通過對現階段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現狀及出現的主要問題研究。在文獻資料整理的基礎上,結合研究實際,同時征詢相關專家和教師的意見,針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根據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基本能力”、“主要能力”和“外延能力”三個維度,設計了包括管理能力、學習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表達溝通能力、觀念洞察力、決策執行力的18項主要影響因素,在經過專家經驗性篩選,最后確定13項主要影響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主要因素指標。
X1 輔導員的學歷程度
X2 輔導員職稱資歷程度
X3 輔導員突發事件決策
X4 輔導員團學活動組織
X5 主管部門對輔導員重視程度
X6 輔導員工作環境及管理X13 輔導員工作性質(專職/兼職)
X7 輔導員主體地位體現程度
X8 輔導員年齡程度
X9 輔導員自身學習意識
X10 輔導員的師德水平和執教能力
X11 輔導員自身需求和接受能力
X12 輔導員參加培訓和學習
2.1.2 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因素因子分析適宜性檢驗
為了保證研究過程的合理和研究結果的嚴謹性,采用KMO and Bartlett's 檢測分析的方法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影響因素因子分析的適應性做了檢驗。對13項影響因素的KMO和Bartlett's(球狀檢驗) 檢驗結果。 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13項影響因素檢測結果,KMO=0.830,通過對影響因素的Bartlett系數檢驗,其結果為p=0.000。由統計學可知,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13項影響因素適合做因子分析。
2.1.3 影響因素指標因子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法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以相關影響因子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有利于保證結果的客觀性。由分析結果可知,通過最大方差檢驗法進行載荷矩陣旋轉,在旋轉載荷特征值中得到特征根大于或等于l的共性因子有4個,分別為:4.380、2.241、1.360和1.171,變異量分別為41.459%、15.614%、8.133%和7.744%,旋轉后其累積貢獻率為72.951%。由此可見,在13項影響因素指標中提取4個因子是合適的,4個因子能解釋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影響因素看法的70%以上,能夠充分反映整體的信息量。
2.1.4.1 有效因子提取及影響因素因子載荷矩陣
為了使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影響因素各列因子盡可能地向兩極轉化,因子分析采取了“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對各種因素負荷進行轉化,提取了4個因子:因子1、因子2、因子3和因子4。因子1原始變量為X1、X2、X8、X13,因子名稱是基本素質因子。因子2原始變量為X9、X7、X11,因子名稱是需求發展因子。因子3原始變量為X3、X4、X12,因子名稱是外界環境因。因子4原始變量為X5、X6、X10,因子名稱職業特性因子。
由調查可知,提取的四個因子,因子1主要代表的輔導員職業能力在年齡、學歷等一般因素方面的影響,將因子1命名為基本素質因子;因子2主要代表輔導員在工作中主動參與意識、發展需求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將因子2命名為需求發展因子;因子3主要代表輔導員工作的外界評價和關注的影響,因此將因子3命名為外界環境因子;因子4主要代表輔導員職業性質,工作選擇等衍生的特殊因素,因此將因子4命名為職業特性因子。由數據統計結果可知,以上四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72.951%,具有統計意義。
2.2 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
目前研究發現,影響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因素是多樣的,筆者通過因子分析將其分為基本素質因子、需求發展因子、外界環境因子和職業特性因子等4個方面因素,根據研究目的,筆者采用相關分析法探究那類影響因素與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共變關系。以現階段調查對象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程度的綜合得分為因變量,以四類相關因素綜合得分為自變量,進行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影響因素相關分析。
由研究數據結果可知,通過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影響因素相關分析,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程度與“基本因素”和“外界環境素質”存在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147和-0.124;與“需求發展因素”和“職業特性因素”存在明顯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133和0.119。同時分析發現,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程度與“職業能力因素”存在顯著的負相關,r=-0. 147,P<0.01,也就是是說,輔導員職業能力水平越高,工作能力越強,其在職業能力水平的提升程度會越不明顯。“需求發展因素”與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程度呈顯著正相關,r=0.133,P<0.01,由輔導員的工作性質和職業需要等特點可知,輔導員的進取心越強,職業發展目標越明確,師德水平和執教能力越好,這樣的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效果程度越好由此可見,影響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有關的四類主要因素,均與其存在顯著或明顯的共變關系。
通過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在專家經驗性篩選的基礎上獲得了13項主要影響因素。研究表明;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程度與“基本因素”和“外界環境素質”存在顯著相關;與“需求發展因素”和“職業特性因素”存在明顯相關,影響現階段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輔導員“基本素質”、“需求發展”、“外界環境”和“職業特性”四類主要因素,這4四類因素能代表對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效果影響因素看法的70%以上。
[1] 韓冬,畢新華.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形成與提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1,(11):122-124.
[2] 張宏如.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9):117-119.
[3] 姚震.新形式下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發展研究[J].價值工程,2013,32 (1):261-263.
[4] 劉麗芳.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10):195-196.
[5] 靳磊.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時代教育,2014,(20):13.
[6] 魯蘭.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 (6):134-136,137.
[項目名稱:2016年沈陽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課題(課題編號:SDSZ-2016-056)“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模型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沈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