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延聲
黑龍江省東部地區2016年中考語文試題很好地體現了《2016年中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的精神要求,較好地遵守了“考試范圍與要求”“ 試卷結構”的規定,繼續保持了近年龍東地區中考語文試題的特點,同時試題穩中求變,積極滲透新元素,努力做到了“老板塊新內容,老題型新面孔,老題目新表述”,從而增強了試卷的人文性,使試卷流溢著“雅韻”。試題成功避開了近兩年龍東地區中考語文題已考過的內容,發揮了語文試題的公平考查效用。
●說變化:命題創新增活力
一、知識積累及運用(1—5題)
本板塊共設5小題,考查內容涉及:拼音、漢字書寫、標點符號書寫使用、成語使用、病句、古詩文默寫、名著考查。
1. 本版塊第4題變化最大,即詩文默寫題。
變化一:題目由題型穩定的“古詩文默寫”改為“詩文默寫”;變化二:首次考查現代詩文默寫題;變化三:去掉了經典古文的名句默寫。
此題為此部分試題的亮點,沒有按套路出牌。
“亮點”主要體現在對現代詩歌的考查上,使典雅有余、新意不足的默寫板塊吹進了一股“現代風”,今后這也將會引起師生對現代經典詩文的重視。
說它“不按套路出牌”,是因為作為考試命題依據之一的《2016年中考考試說明》并無考查現代詩默寫的要求,在附錄所列出的詩歌默寫篇目中也沒有現代詩歌。這對初三師生來說會是一個意外,好在只設置了1分的題,且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名句。
為使“現代詩”考查走上規范之路,下面的問題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
其一:題目的確定。
先參考一下今年部分省市中考題相應題目的表述。北京:默寫;哈爾濱:按課文原文填空;吉林長春:名句積累與運用;陜西省:經典詩文默寫;遼寧沈陽:詩文填空;山東濟南:按要求填寫相應語句。
相比之下,陜西省的“經典詩文默寫”表述得更親切、準確。
其二:《考試說明》最好在附錄中列出現代詩考查篇目,讓師生的復習有明確的范圍。同時,不要刪去對古文名句的考查。記誦是學習古文的基礎,一旦考試不考,其教學效率必會大打折扣。
2. 成語運用題,到了該改的時候。
第2題考查“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所選詞語除“沸沸揚揚”外,其余均出自課文。這樣的考查形式有利于引導教師重視教材中的詞語,也便于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防止考查的隨意性,但或此題的問題出在設題形式上。
A.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沸沸揚揚。(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B. 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蛔蟈在竊竊私語。(法布爾《綠色蟈蟈》)
C. 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了。(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
D. 這對眼睛不會放過微不足道的細節,同樣也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
此題答案為A。教材原文是:“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題干是將原文的“人聲鼎沸”改為“沸沸揚揚”,從而人為地造出一個詞語使用錯誤的選項。此題以課文中句子為設題材料,是考試“回歸教材”的很好方式。但問題是,改動原文而成的句子當然不是原文,就不能在后面注明其出處為“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否則就會讓人誤解為課文中出現了一個詞語使用不當的句子。所以,此題題干中所用句子的出處皆不用標明。
這種從課文中找出相關成語的句子,并在句后注明出處的考查形式在前幾年偶有出現,而今年,據我了解,只有龍東地區還在用。
考查課內詞語是可取的,但不必限于課文。畢竟,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科目,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3. 引起我們注意的,還有名著考查題。
《2016年考試說明》對名著的考查有如下闡述:考查形式變以往的只考查一個知識點為考查多個知識點,多個情節;變以往的考題間缺乏關聯的散點考查為系列性的專題考查;變以往的只要知道情節就可以直接答題的直接考查為側面考查;變以往的一元之答為讓考生有不同角度解讀名著的多元之解。總之,名著考查要引導學生回到原著,閱讀原著,進而研究原著。使名著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試題中名著考查部分 “這部小說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即落實了這一精神要求。但此題也脫離了所給語段,最好能針對所列的語段而設題。
二、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第6-9題,共10分)
和2015年相比,此板塊小題個數沒有變,但分數多了1分,加強了對學生口語交際及綜合探究的考查。試題圍繞統一主題設題,從不同角度考查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能力水平。考點涉及“擬寫標語”“列舉現象”“提出建議”“口語交際”,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學業水平。
不足主要體現在第7題上:生活中哪些公共場所常有吸煙現象?請列舉出三個。(3分)
這道題“語文味”不濃,可謂是“非語文”的題目。如考慮將語文活動調查和此題進行整合,提問合理的調查場所,會使題目得到優化。
三、閱讀理解及分析(第10-25題,共36分 )
1. 和2015年相比,本板塊的詩歌賞析部分題目減少1道題,賦分減少1分。
從設題上看,減少考查涉及答題術語的寫法類題目,注重考查對詩歌名句的理解和賞析。如10 題: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兩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們怎樣的共同心理?
本題由常見的理解性默寫題“《漁家傲·秋思》中運用典故表達征人既思念親人又渴望建立軍功的句子是
”脫胎而來,難度適中。
在初中階段,重點考查學生對詩歌名句的理解,無疑是很科學的,限于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了名句,就理解了全詩的中心。
2. 語體文閱讀的改變主要在議論文的題號排列和記敘類文體的設題上。
對現代文閱讀所設題目的順序應按照“整體閱讀→局部探究”的順序,而試題中議論文閱讀題的題號排列就不盡合理,如:18.文章的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19.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一般情況下,找論點的題應設為首題。
多年來,龍東地區記敘類文體的考查首題都為情節或中心事件的概括題。今年改變了這一規律,設題為:通讀全文后,你認為老韓為什么要“駐守荒原”?
這種建立在整體感知基礎上的問答題降低了概括的難度,讓更多學生都有自己的答案。命題形式在變化,但都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富于變化的設題,將使試卷呈現靈活之氣。
●說特點:吹盡黃沙始到金
一、回歸教材,考有所循
何謂回歸教材?為什么要回歸教材?毋庸置疑,在所有考試科目中,語文的考試內容和教材學習內容關聯最少,這就造成費了很多力氣習得的知識,在試卷中沒有得到考查,師生對教材的感覺越來越淡薄。自從中考語文不再考課內現代文語段閱讀,教師把教學、復習的重點轉向古詩文教學,這勢必造成教學內容的失衡。還有一種表現,語文試題中字詞的考查多結合小語段進行,限于語段內容,考查的字詞不夠典型,且不在教材“讀一讀,寫一寫”范圍之中,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回歸教材很有必要,考教材,學生才會學教材;回歸教材很重要,中考考,平時才能認真教。試題緊密結合教材,表現有:
1. 小語段閱讀題中考查注音及找錯別字的詞語除“匯聚”外,均出自教材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所列舉的詞語和課文,其在教材的分布情況如下:澎湃(七年級下 《黃河頌》);皎潔(七年級下《社戲》第22段);感慨(七年級上 《再塑生命的人》);蜿蜒(八年級下 《海燕》)。
不足:考查內容過于集中在七年級,應兼顧其他各冊。
2. 試題考查的成語“弱肉強食”“銷聲匿跡”“廣袤無垠”均出自教材,錯誤選項中的“沸沸揚揚” 出自舊教材中楊朔的散文《荔枝蜜》。這樣的選材利于引導師生重視教材的詞語,將母語詞匯的學習落到實處。
3.課外文言文考查結合課內出現的實詞命題。如11題解釋加點詞語:(2)故夙夜孜孜,“夙夜”一詞就出現在九年級上的課文《出師表》中(原句: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只要課文學得扎實,回答課外文言文中的問題一樣得心應手。
二、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讓“詩意試卷”涵養學生心靈,在答題過程中享受語文之美。
看小語段閱讀的選材:世間萬物,各有千秋。江河沒有大海的洶涌澎湃,卻有惋蜒流轉的氣韻;小草沒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卻有綠意勃勃的柔韌;星星沒有月亮的姣潔明亮,卻有熠熠生輝的閃爍。我們不必感慨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長處,風景這邊獨好。
考試伊始,讀到這樣的文字,考生緊張的情緒會得以舒緩。“世間萬物,各有千秋”的論斷又鼓勵學生正視自我,實現自我,這對于培養學生認真答題的意識有很大的幫助。這段文字句式整齊而辭采飛揚,抒情又明理,給人以雅韻流溢的美感,使試卷充滿詩意。
學生何以失去對文字之美的感知?試卷的枯燥、呆板是原因之一。西方哲人說,人充滿勞績,但可以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作為初中學生學業考試試卷,詩意不可缺,語文卷尤是。
三、鏈接最新材料,試題創編與時俱進,呈現鮮明的時代感。
語文題最應結合新鮮材料,與時代同步,才能很好地發揮語文解決實際問題的功能。
1. 病句考查題材新,取材于最新時訊,能很好地考查學生作為時文讀者對鮮活語言的感知能力。四個句子的內容包括科技、體育、文化等方面,其中“楊絳先生文學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一句尤好,表達了對剛辭世的文學巨擘的敬意和懷念。
撲面而來的新鮮氣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答題興趣與創造思維,利于學生考出好的成績。
2. 現代文選材新。議論文改編自2016年5月25日《人民日報》沈策的《“一生擇一事”并不奢侈》;記敘類文章《駐守荒原》選自《讀者》2016年第5期。就新時文編制試題,有效避免了猜題、押題等情況,保證了考試的公正性。
四、引領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試題在“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部分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發現、探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試題圍繞第二十九個世界無煙日,模擬開展以“無煙中國,無煙校園”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將語文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機整合起來。其中擬寫標語、提出建議、列舉場所、委婉勸說等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具體的實踐背景,將語文和生活連成一體。
說明文閱讀題:“請舉出日常生活中應用藍牙技術的兩個實例”則有跨學科設題的味道,實踐性也很強。
●說策略:知己知彼戰不殆
2016年中考塵埃落定,2017年中考則需要我們未雨綢繆。針對今年中考試題的特點,結合命題的發展趨勢,做好明年的應考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抓住教材不放松,打好基礎才有效
針對小語段閱讀所考查的字詞和成語題所選成語多來自教材的特點,要抓住教材,訓練學生過好基礎關。
重視初始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字詞習慣,從音、形、義三方面學習字詞。對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可采用“連詞成句”的形式訓練學生的運用能力,做到說寫結合。
重視課下注釋和在課文中出現而課后沒有歸納的典范詞語的學習。學習成語一定要抄寫課文原句,熟悉課文,加深理解。
緊抓教材,對文言文教學更為重要。首先要養成利用注釋自學文言文的習慣,讓背記注釋成為學生學習的自覺行為。掌握課內注釋要做到不遺漏、不走樣,越準確越好。
二、準確背好現代詩,關鍵名句要記牢
在理解的基礎上,重點背記名句。由于現代詩句子參差不齊,默寫時不添字、不減字很重要。
重點篇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我愛這土地》(艾青)、《鄉愁》(余光中)、《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
三、詩詞鑒賞抓重點,主旨名句反復敲
要改變“考點無巨細,一一都復習”的撒網復習策略,重點掌握考查范圍內的每一首詩詞的主旨,加深對能表現主旨的名句的理解。理解主旨,賞析名句是復習的重中之重,題型的變化都離不開這兩個重點。
四、“精彩片段”細研究,“點評、思考”探究好
鑒于《考試說明》“名著考查要引導學生回到原著,閱讀原著,進而研究原著。使名著閱讀真正落到實處”的要求,在無更多時間全面閱讀的情況下,要重視對教材中附錄的“精彩片段”的研讀。今年的名著片段就選自教材248頁的內容。“精彩片段”是名著的微縮與精華,仔細閱讀是讀原著的捷徑。
還要重視教材對“精彩片段”內容的“點評”及所命制的思考題。一些“點評”中的結論就是很好的試題答案。
五、圍繞節日練綜合,同中求異歸納巧
龍東地區中考語文卷“綜合性學習及口語交際”的考試內容多結合每年的國內外重大紀念日和節日,這就要求教師在板塊的復習上注意搜尋以往考題中的相關內容,結合當年節日的新主題,確定復習范圍。同時要注意,雖然節日各不相同,但在命題上卻有形式方面的共性,比如探究材料、擬寫標語、提出建議、確定活動方案等。在講明這些題目的一般答題策略基礎上,要注意具體節日的特點,使所擬答案更具針對性。除民族節日外,每年的重要節日還有:3月15日,世界消費者權益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衛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26日,國際禁毒日;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10月第二個星期四世界,愛眼日。
六、訓練閱讀重文體,新鮮時評看大報
閱讀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復習此部分時,一定要突出特定的文體閱讀知識,要建立每一種文體所涉及的主要知識的網絡,對相對固定的題型的答題方法歸納出簡潔好用的范式,從而強化作答的規范。
以《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大報日益成為中考閱讀選文的文本源,尤其是議論文多出自這兩份報紙。對中考當年3-5月的重要時評,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研讀。
七、作文素材看成長,材料思維立意高
作文的考查內容雖然廣泛,看似不可掌握,其實這些五花八門的題目都跑不出以“我”為中心,以“成長”為半徑所畫出的生活之圓。抓住成長,就抓住了提起作文之網的綱。
以讀格言、提話題、寫作文為主要流程的作文命題形式在龍東試卷中業已成為常態,寫好此類作文對銜接高中作文大有裨益。如何進行復習?要圍繞格言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從多元解讀中尋找最佳立意。思維的品質就是作文的品質,要杜絕膚淺、偏激,就要擦亮思維,讓“頭腦風暴”席卷課堂。
八、核心價值進中考,加強政治是信號
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已走進校園,它絕不會只書寫在標語牌上,它將會出現在語文試卷上,雖然目前考此內容的省市還不多。
在2016年的全國各省市中考題中,福建省福州市的作文題很有代表性。
“和諧”有和睦協調的意思,和諧就是美。和諧是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美好的價值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念。
人與人的和諧需要諸多美好的品德來構建,生活中的和諧之美無處不在。人們的心靈因和諧而美麗,人們的生活因和諧而幸福!
請以“和諧之美,美在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請你從“誠信”“友善”“互助”三個詞語中選擇一個,將題目補充完整。
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中考的典型范例,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講政治才能育新人,有思想才是好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