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英
21世紀是以網絡為基本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多媒體技術已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疑,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我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已經把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空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把間接的知識轉化為直接的知識,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速度
如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一課,是一篇歌唱力量的頌歌,它寫的是一群西北后生們在表演一場民間舞蹈,從隆隆的鼓聲中讓人聽出勢不可擋、不可遏制的力量,重點就是要讀出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讀出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沒見過這種恢弘的場景,也無法感知這種雄偉的氣勢。于是我利用多媒體配樂朗誦和視頻畫面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上千人齊上陣表演的氣勢與透露出來的生命的力量的情景。另一方面耳聽美妙的音樂及聲情并茂的誦讀,仿佛置身于氣勢磅礴的表演中,學生通過耳聞和"目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學得非常輕松。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巧妙解疑
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和把握。在教學中,可以適時的利用多媒體,化抽象概括的語言文字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間建立起聯系,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
如教學魯迅先生的《雪》一文,由于年代的久遠,學生根本領會不到作者與黑暗現實的勇猛抗爭精神。于是我利用多媒體配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和視頻畫面相結合的方法,導入,一方面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北國紛紛揚揚、飄飄灑灑的情景,一方面感受其對北國雪景的贊美之情。然后介紹寫作背景,再利用多媒體配樂朗誦和視頻畫面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聽完課文,已初知這首散文詩要表現的主題。
三、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作文賞析能力
賞析能力即學生對作文的評改能力。“文章不厭百回改”,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作文教學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多媒體的應用為作文教學提高學生評改能力提供了一個平臺,能引導學生進行“實戰訓練”,領悟評改作文的方法,養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剛進入初中,我就用多媒體再現了初中作文等次標準,再現了評改要求。以評改《我終于戰勝了自我》為例。課前,我通過瀏覽學生的習作,選擇三篇典型習作作為評改的范文。上課時,將準備好的范文通過多媒體顯示出來,并在范文的旁邊附上本次習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體、顏色顯示)首先讓學生欣賞佳作,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照習作要求,對范文的每個環節進行判斷、討論、評價、衡量是否達到習作要求,并講出稱其為佳作的理由。其次讓學生評改“病文”,指導學生圍繞習作的要求,如“選材是否恰當,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等,對“病文”逐篇剖析、診斷,從大處加以對癥下藥,進行修改。最后指導學生圍繞范文的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等細微處落筆進行“治病”。討論之后進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紅色顯示,提醒學生稍加對比,對大家一致認為優美的詞句及有創意的語句,直接在句子下面畫波浪線,以示鼓勵。
以上就是我結合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對當前處于發展階段的現代信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認識。讓我們不斷探索,讓多媒體這朵奇葩在語文園地里開花結果,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