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樂
為了讓高中生能寫好作文,語文教師可謂費盡心思,出盡奇招,反反復復的訓練,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收到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勉強寫出的文章,蒼白無力感躍然紙上。學生寫不好作文,語言表達的貧乏與思維能力的欠缺是根源。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利用范文進行排序訓練是一條終南捷徑。
一、重排段落
“思維是無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維。”這句話精辟地揭示出文章是思維形態的一種外在的表現。學生大多時候是心高手低,心里所想的東西是挺完美的,但寫出的文章與心里所想相去甚遠,文字慘不忍睹。這關系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思維問題。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利用一定的文字資源來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文字資源最好的是利用我們的教科書。“課文是最好的范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教材是可利用的,我們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教師在授課時,應該著眼于文章的整體閱讀與鑒賞,不要把文章分得支離破碎。可先讓學生明確文章的結構類型,然后把一篇文章的段落打亂,讓學生重新進行排序,并說出這樣排序的依據。學生能準確理解排序的依據,也就說明學生能準確的思維了。所以,說出排序的依據是重點。
通過文章段落重排,讓學生能明晰文章的思路,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感受作者的思維與語言的應用方式而有所參照,并從中得到感悟。
二、段內句子重排
段落重排,是從文章的整體上去進行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段內句子重排,要特別關注句與句之間的關系,難度要稍大。在訓練之前,要讓學生明確:一個語段的幾個句子總是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語意,幾個句子總有先后之分。句子被打亂以后,我們可以先化整為零,首先從一些特殊的語言標志入手,較快地找到緊密相鄰的句子。接著結合時空順序或邏輯順序,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組合,最后化零為整,確定所有句子的正確語序。
段落排序題也是語文高考的一個較為重要題型,通過這種題型的訓練,可以強化學生思維與語言的運用技巧,能讓學生寫出結構嚴謹(文脈暢通,段落劃分恰當,銜接緊湊,過渡自然)與語言流暢(用詞準確,句與句之間銜接自然,句式選擇得當)的文章,而這正是我們學生所欠缺的。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作文教學指導就成功了。
三、文章各段各句重排
段落重排與段內句子重排相比,段內句子重排難度大;但文章各段各句重排的難度更大。它是把一整篇文章所有的句子打亂,讓學生進行重新排序,形成段落,形成文章。
為什么要進行這樣訓練呢?因為我們的學生欠缺的就是不懂思維與語言表達,這樣的訓練能讓學生重新組織文章的脈絡,感受作者的思維過程,讓自己從中也得到參照與感悟,思維與語言能力得到強化。這種利用范文進行排序訓練的方法,可是提高學生思維與語言運用的一條終南捷徑。
進行這項訓練,要循序漸進。
1、 開始訓練時,可以選擇一些篇幅短小的敘事類的文章作為訓練的內容,并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給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時間稍長一些。
2、隨著訓練的深入,適當增加文章的長度與類型,個人獨立完成,并進行限時訓練,提高學生的理解與解答速度。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說熟讀了唐詩,對詩歌的創作技巧有了把握。高中學生通過以上的訓練,明確了句、段、文的相互關系,也就對文章的寫作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寫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