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
一、“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材的總體特色
(一)體現(xiàn)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guī)劃,有機滲透”。使用這套教材,應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做到“有機滲透”又“潤物無聲”,減少說教,切忌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
(二)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把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準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總結,讓“課改”的經(jīng)驗,包括這些年提出的“以人為本”“自主性學習”等新的教學理念,在語文教材中沉淀下來。注重了兩個延伸:往課外閱讀延伸,往語文生活延伸。
(三)加強了教材編寫的科學性。重視學界有關語文認知規(guī)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因此本套教材更具科學性。
(四)課文選編更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xiàn)時代性,注重適用性與實效性。
二、課文選編注重傳統(tǒng)又與時俱進,特點鮮明
(一)課文選編四標準:經(jīng)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時代性。
(二)課文選編與內容較以前版本和其他版本的變化:1.和原來人教版作比較,課文數(shù)量總的是減少了。課文數(shù)量的減少并不等于教學總量減少,而是幾個板塊的內容調整,使教學內容更豐富,也更有效。2.降低了漢語拼音的難度,讓拼音教學服務于識字教學。新教材一開始就是識字教學(5-6課),然后才學拼音,體現(xiàn)了識字的目的性,拼音的工具性特點。3.很多經(jīng)典課文又恢復了,“時文”相對少了,教師的教學就更有了適從感,更容易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傳統(tǒng)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人文氣息更加濃厚。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篇目占有較大比重,大力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一條線是按照“內容主題”組織單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樣給予明確的單元主題命名,便于教師教學內容的拓展,也給了教師和學生更多的文本內涵挖掘空間。另一條線是將“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表面看起來這些“點”有點細碎,但實際上是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堆積”,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教材的體系結構
教材注重構建語文的綜合實踐體系,貫徹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全冊6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不同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部編教材的鮮明特色和全新的體系構建,對一線教師在備課、上課、教材研究、教法選用及學生輔導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重新學習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了解掌握新的課程標準對各個學段內容目標的要求,特別是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這樣,更容易準確把握住教材,有效使用教材為教學服務。
2.參考教師用書所建議的小學和初中的語文知識點和能力點的系列,可以把這個系列和課標的要求對照,互為補充,力求充實。教學過程力求簡化,落到實處。
3.研究這些“要點”,包括知識點、訓練點等,也就是講課的重點,是如何分布到各個單元、每一課的,注意傳授的時機,合理安排時間。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盤散沙,以致毫無重點,要形成體系。
4.目前的教學中,普遍不太重視閱讀技能的學習和指導。比如,精讀、快讀、瀏覽、朗讀、默讀,都有技巧,教材中又體現(xiàn)不夠。教師在備課、設計教學方案時,就要想辦法去細化這些方面,落實到方案中并分階段性有效地實施。
綜上所述,新版部編教材是一套更具特色、更顯時代特征的教材。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為了更好地把握這套教材,有必要對它進行認真解讀和深入研究,全面領會這套教材的精髓,從而準確地駕馭它,讓它為教學發(fā)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