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蕾
摘 要:在網絡時代,多媒體網絡技術逐漸融入到作文教學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作文教學模式。作文教學不僅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在于育人,在于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同時,計算機網絡平臺為學生作文教學活動和作文活動提供了優越的硬件支持,從根本上改變了作文教學現狀,為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開辟了一條新路。
關鍵詞:網絡平臺 多媒體技術 作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對于中學階段來說,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中學語文教育和新課標語文教學改革的成敗。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非常重視寫作教學以及改革,盡管這樣,對于中學作文教學仍然是教師和學生公認的難題,而作文教學也長期停滯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曾經有這樣一則外國幽默引起了我的思考……
爸爸:兒子,你為啥想到中國去發財呢?
兒子:到那里求學可以發財啊!
爸爸:哦?
兒子:因為我讀過許多中國孩子的作文,他們中的多數都撿過錢包呢!
這則幽默無疑是在諷刺我們中國傳統寫作教學壓抑學生的個性自由,使得學生語言貧瘠,作文素材內容空泛,滿篇的“空話”、“假話”、“套話”。癥結何在?傳統的作文教學及訓練模式一直是“因要寫作文而作文”,“寫作教學從課堂到課堂”,從作文的立意、選材、創作過程,改評過程都處于一種極其封閉的狀態,忽視了對作文內容、信息來源的汲取,和必須用真實的情感抒發。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新的要求向我們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而網絡平臺有著信息資源豐富、互動靈活、展現性強等優勢,為教師打破傳統作文教學模式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并不知不覺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教育領域中,網絡平臺無疑推動了語文教學的現代化進程,特別是現在大部分學校校園局域網的建立構成,為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基于網絡的作文教學,通過網絡進行學生作文的教與學,利用網絡上豐富的寫作資源和寫作平臺進行學習,在計算機網絡上實現無紙化的表現和遞交,在網上進行交流、互評、反饋,并實現電子檔案保存,通過寫作和交流,實現寫作的真正意義。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和中心,教師是寫作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能充分發揮學生對寫作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一、網絡平臺為作文教學改革提供條件
教育教學中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很多教育研究者都深入地研究教學與信息手段的整合。目前,中學生幾乎天天上網,許多家庭、學校也都有條件上網,這也將網絡技術運用在寫作教學提供可能。
網絡平臺的出現,為學生建立了一個相對開放靈活的學習環境,這樣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對網絡平臺、網絡環境的興趣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實踐能力。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學生“讓信息技術成為自己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因此,應用網絡平臺教學必將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網絡文學作文教學的影響
網絡這個帶有時代感的平臺使人們的審美意識、語言交流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生了變化,勢必也給寫作,甚至是寫作教學帶來變化。網絡的開放性,隨意性、時效性,使我們的文學寫作有了自由發揮的機會。網絡文學在這種狀態下迅速發展起來,各種體裁的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地登錄數以百計的文學網站,“榕樹下”、“紅袖添香”、“幻劍書盟”、“起點中文”等文學網站開辟了文學創作的新天地。網絡文學的發展將帶來語匯的變異,語法的變異,文體的變異。網絡創作形式的出現,不單對現代文壇是一個沖擊,對我們語文教學也是一個沖擊。同時對語文寫作教學也有啟發之處。傳統作文教學習慣于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去讓學生寫作,學生的作文就會缺乏個性,很難真實的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會削弱學生對社會的感知程度。而網絡文學創作讓寫作者進入到一個輕松自由的寫作狀態,不受體裁、題材等的限制,由被動寫作轉為主動寫作,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寫作才能和想象空間,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進行自我創作,并獲得成就感。網絡文學使學生因感悟生活而提高作文質量,“為生活而寫”,引導學生真實、真切地關注生活。
傳統中學作文的過分強調分數、應試、評比,對學生構成一定壓力,網絡文學創作開放靈活,使創作者和評分者沒有壓力之感,水平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也能為學生創造展示作品成果的舞臺。作文教學要嘗試運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優化作文教學模式。
三、計算機手段對作文教學的推動
在網絡時代,計算機網絡全方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同時網絡技術的應用已經進入到作文教學中,而且長期的教學經驗證明: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能給傳統枯燥乏味的作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是學生的能力優化,形成鮮明的個性,扭轉學生“無話可說”的狀態,使之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首先,充實學生寫作的素材,豐富寫作資源。網絡平臺上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學生的知識空間無限擴大,不用出門,便可以讀盡天下之書,打破了三點一線式的生活模式。而信息化技術傳播信息生動、形象,符合中學生的年齡需求,讓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熱情,自主探索,并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優化學生學習方法和教學方式。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變單純以聽為主的學習活動為視聽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手和腦的并用能最大程度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學生決定認知的效果,在網絡技術平臺下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則作為活動的設計者、指導者、評價者發揮作用。
最后,開放式評議,優化評改環節。傳統作文教學教師一本一本詳批詳改,往往一次要修改上百本作文本,教師負擔沉重。利用網絡功能可以把一位學生的作文展示給全班所有同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進行評議,使評改時間縮短,教師抽身出來變為評改活動的主持者,既可以激起學生參與評議和評改的熱情,有可以控制修改的時間,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建立全新的作文評改方式。
四、構建網絡作文平臺,為學生創造自由表達的空間
《新課程標準》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因而作文訓練不能為考試而作文,為文而造情。學生應該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情感,真實地抒發自己的生活感悟。學生的感悟越獨特越耐人尋味,表達情感越率真越健康,寫出的文章才有個性。網絡寫作平臺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寫作的空間,它不局限于課堂寫作。據統計,學生在QQ空間、微博、微信、博客上所寫的文章內容涉及廣泛,學習、生活、感情、社會見聞等猶如一部學生的成長記錄。在教師的鼓勵和提倡下,學生在網絡作文平臺下,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改變了學生在課堂上絞盡腦汁卻無話可說的狀態,充分讓學生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從而提高寫作質量。
而網絡作文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不受時間限制,不局限于課堂地向教師請教,和同學交流。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資源搜索與資源利用,作文寫好后可以通過網絡交給教師批改,與同學們共享自己的文章。這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肯定文章優點,提出文章不足,從而客觀評價。網絡還為學生展示優秀的作品提供了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形成良性模式。
因此,對處于網絡時代的語文教師來說,應該好好利用網絡平臺為作文教學創造教學環境、優化教學資源。在作文教學中適當的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不僅符合學生的生理年齡和心理特點,更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寫作思路,而且有效地加強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文學素養。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網絡信息技術必將日益凸顯出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極大優勢。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