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胡相鳳 曹劍
為進一步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規范支行采購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有效強化財務監督機制,某支行審計部門決定對全行的固定資產開展一次專項審計。
一、審計背景
(一)摸清固定資產家底的需要。2015年元月份,根據上級中心支行的工作安排,人行某支行原行長到期卸任,新任行長到新履職。為全面掌握實際情況,進一步摸清固定資產家底,支行決定在全行開展一次固定資產全面清查。為有力配合此次清查工作,支行審計部門相應跟進開展固定資產專項審計,從而確保固定資產清查工作做好做實。
(二)修訂固定資產制度的需要。2004年,某支行為更好地使全行干部職工適應內部工作需要,切實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修訂編輯重新印發了《制度匯編》,其中包括涉及《財務費用管理辦法》、《大宗物品采購管理暫行辦法》、《車輛管理制度》、《電子設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辦法,制度和辦法一直沿用至2014年,而有些制度和辦法,上級行早已廢止且另發新文,如《中國人民銀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盡管支行在實際操作中執行的是新文規定,但原有的制度和規定未經修訂完善,在執行中還是難免會出現失誤和偏差。
(三)規范固定資產管理的需要。支行在固定資產管理上還存在諸多不夠規范的地方:一是作為固定資產綜合管理部門的會計國庫股,未按時限規定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處置;二是辦公室作為固定財產管理部門,對調撥、捐贈的固定資產,未及時計入固定資產系統進行反映,也未按規定及時進行登記,存在不登、漏登、少登現象。三是支行的固定資產底數不清,情況不明。
二、審計思路
(一)以現行規章制度為指引,規范固定資產管理。
1.搜集上級行規章制度。為更好地開展本次固定資產審計,切實做到審計有理有據、有法可依,審前的基礎準備工作中,通過內審系統查找相關的固定資產管理規定,主要收集了《中國人民銀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江西省人民銀行系統固定資產管理實施細則》,并以上述文件,作為此次審計的主要依據。
2.收集本行的規章制度。某支行涉及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制度規定,主要為2004年的編印的《制度匯編》,包含《大宗物品采購管理暫行辦法》、《車輛管理制度》、《電子設備管理辦法》等。同時,為了解固定資產管理各崗位的職責情況,還向支行辦公室、會計國庫股收集了《辦公室工作崗位職責》、《會計國庫各崗位工作職責》二個股室的固定資產管理崗位職責情況。
(二)以強化技能培訓為基礎,知悉知會專業知識。
通過組織審計檢查組全體成員,認真學習上級行文件和各項規章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識,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將本支行的規章制度與上級行的規章制度相對比,是否存在沖突和不一致的地方。通過咨詢辦公室和會計國庫股等業務部門,進一步知悉知會了固定資產的操作流程。
(三)以確保審計質量為前提,制定可行實施方案。
切實可行的審計方案,是做好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為此,內審組結合支行實際,認真制定了對支行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審計方案。專項審計方案對審計目的、審計時限、人員組成、審計內容、審計程序等都有了明確規定,尤其對審計內容、審計程序作了詳細的布置,如調閱資料中包括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決算報表、登記簿、崗位職責等,檢查內容則重點突出對固定資產賬簿卡、集中采購、折舊、處置和日常管理等的檢查。檢查做到即突出重點,又覆蓋全面。
三、發現問題
(一)問題。
1.固定資產管理職責不明確。通過調閱檢查各類登記簿發現,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中,對分管領導、會計部門、財產管理部門、財產使用部門,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職責做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各部門責任落實不到位現象普遍存在,制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2.部分固定資產使用責任人不明確。通過現場查看《電子設備類固定資產登記簿》,有五臺計算機在固定資產系統內未明確責任人,有二臺計算機責任人與實際使用人不一致。
3.殘值報廢固定資產缺乏有效管理。通過現場核查,殘值報廢電子設備類固定資產,在管理上存在:一是殘值在用固定資產易導致相關維護業務消失,硬件損壞易造成業務受影響。二是報廢固定資產容易導致財物丟失現象發生,財物一旦丟失,造成責任不明確,難以找到責任人,更嚴重的是硬件丟失易導致泄密事件發生。三是報廢固定資產處理不及時,殘值收入不能及時入賬,盤盈盤虧容易造成賬賬、賬表、賬實、賬卡不相符。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1.部門之間缺少溝通與協調。固定資產管理、使用各部門責任人,沒有有效落實管理職責,如對上級行主管部門調撥的固定資產不及時向會計部門和財產管理部門報告。有的因工作需要購入的固定資產,采購后未及時將相關購置資料傳至會計部門,而是直接使用,造成賬務處理不及時。
2.固定資產系統信息維護不及時。由于股室之間人員崗位調整,造成部分固定資產使用責任人發生變更,而固定資產系統管理員又未按照人員調整時間,及時進行信息變更,因而出現了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責任人與實際使用人不相符的情況。如計算機資產由于人員的崗位調整,操作系統不會因人員的調整而變換計算機,因而就造成了計算機責任人與實際使用人不同的情況。
3.殘值報廢固定資產管理不被重視。一是殘值在用固定資產由于使用期限已到,維護管理不被重視,因此,硬件容易損壞;二是報廢固定資產實物一般不再進行登記,盡管實物放置倉庫,但是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因此,實物難免丟失;三是報廢固定資產不按規定及時進行處理,任其腐爛變質,有的則需要經過上級行批準。如上級行調撥的汽車,汽車報廢需經上級行批復以后才能處置。
四、總結反思
(一)制度執行未到位。無論是過去或現行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應該肯定地說管理制度是在逐步完善當中,而且也頗具實際操作性,但檢查發現的問題,仍然是制度執行力沒到位的問題,規章制度真正成了掛在墻上、寫在紙上、說在嘴上的文字。
(二)檢查監督難落實。基層支行存在對固定資產管理檢查難以落實的現象,無論是支行主要領導,還是分管領導,均對固定資產的制度執行情況檢查甚少,有的甚至不檢查。上級部門開展對固定資產檢查時,對各種固定資產登記賬簿以補辦簽字為主,應付了事。
(三)資產登記不及時。上級行對基層支行固定資產的檢查,主要涉及年終報表固定資產增減變化情況,核對固定資產系統賬卡是否相符一致,較少觸及檢查基層支行固定資產使用登記情況。因此,造成財產保管登記員對固定資產增減變化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賬務處理往往不及時,從而導致財產保管登記簿與固定資產系統賬卡、年終報表、實物不一致情況的發生。
五、整改建議
(一)加強制度執行力的落實。一是認真貫徹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處置報廢固定資產,切實做到賬賬、賬表、賬實、賬卡四相符;二是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檢查與監督,切實做到檢查有紀錄、有問題、有整改措施;三是嚴格執行責任追究機制。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責任心不強,屢查不改的問題,要嚴格按照內部審計與檢查處罰辦法,實行經濟處罰。
(二)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基層支行要認真履行《中國人民銀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中規定的職責,各司其職。會計部門和財產管理部門要規范履行審批、購置程序。對配備給個人使用的固定資產或物品,要建立領用交還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財產使用部門應充分重視和加強本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日常維護,切實保證本部門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和完整安全性。
(三)加強對固定資產系統日常信息的維護。固定資產系統管理員應進一步加強對固定資產系統日常信息的維護管理,要及時與科技管理員、人事、會計等部門協調一致,共同做好固定資產系統信息的維護管理,確保固定資產系統內責任人與實際使用人完全相符。
(四)加強對殘值報廢固定資產的責任管理。一是殘值在用固定資產應延續在用固定資產制度進行管理,嚴格財產保管登記。科技管理人員要做好相關業務的維護管理,確保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轉。二是報廢固定資產實物未處置前,財產保管登記簿不應注銷,同時應進一步變更財產保管責任人,嚴禁泄密事件發生。一旦出現泄密事件,將嚴格責任追究,一查到底。三是報廢固定資產應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包括固定資產系統、會計報表、財產保管登記簿等的賬務處理,報廢固定資產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處置,殘值收入應及時入賬,切實做到賬、表、卡、實物四相符。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靖安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