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雯雯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短缺逐漸成為限制我國發展的主要障礙。而新能源的出現,無疑為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難題提供了最優的解決方案。然而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著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前期投資大,收益不穩定,回收期長等難題,導致其財務風險加劇。因此加強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迫在眉睫。
【關鍵詞】新能源;財務風險;控制
引言
目前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涉及純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醇醚汽車等。隨著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的出臺,一些生產新能源汽車或者生產鋰電池的汽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比如比亞迪、金端科技、杉杉股份等等。2015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企業補貼了70多個億,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高速發展。高速的更新換代速度使得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得不時刻關注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然而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財務風險預警和控制的配套設施不到位,因此,如何在新能源汽車企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和控制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特點
(一)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政策導向性明顯。
企業所面臨的宏觀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新政策的出臺、法律條文的頒布、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高科技的發展都會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很大的沖擊。新能源企業作為弱小的新興產業,由于技術瓶頸導致的成本高、回收期長等難題一直成為其發展的制約因素。此外,在政治環境方面,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給予了大力度的稅收補貼和政策扶持,這些政策的改變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態勢。
(二)投資和運營成本較高,屬于資本密集型企業。
新能源汽車企業資金技術密集,前期需要大量的資本金做支撐,然而在其建設和運營前期,資金回籠速度緩慢,回收期長,這使得企業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同時,企業為了保持核心競爭力需要不斷地保持技術研發力度,這也對后續的資金投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三)新能源項目投資缺乏科學性。
在新能源項目的投資中,如果僅憑主觀決策,而不加以科學系統地進行可行性研究,則會導致決策失誤,不能獲得預期收益,這將給企業帶來嚴重的財務負擔。
(四)現金流緊張,資金回收期長。
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經營初期,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而此行業的資金回收期比較長,這會加重資金流的緊張,制約著研發投入,企業沒有了購買設備和技術的后續資金,將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技術創新,甚至影響產品的銷量,從而使現金流變的更加緊缺,長期以往,進入了惡性循環。
二、以比亞迪為例分析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所謂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于財務結構不合理或者融資不當,從而導致企業可能因喪失償債能力而面臨預期收益下降的不確定性。接下來,我們結合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具體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來識別、分析該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31日上市,是一家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產業群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名列前茅。根據2015年12月份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在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方面的銷售榜單上,比亞迪直接躍升至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領軍企業,其財務風險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狀況。
(一)籌資風險。
由表1中的數據,可以知道比亞迪在2011年~2014年產權比例均大于1.5,負債多于股東權益的1.5倍,表明該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是借款,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加大了企業的財務負擔。權益乘數均大于2,表明與自有資本相比,該企業更偏重借入資本。而資產負債率也隨著年份表現出上升趨勢,表明比亞迪為了降低財務費用,越來越多的依靠借款,借助財務杠桿來獲得預期收益。
(二)償債風險。
1.短期償債能力。
表2中的數據列示,比亞迪在2011年~2014年的流動比率均小于0.8,速動比率均小于0.6,現金比率均小于0.2,這表明流動資產僅僅是流動負債的80%或者更少,企業沒有足夠的流動資產、速動資產和現金流來支撐企業的短期負債,如此低的流動比率暗示了較弱的短期償債能力。
2.長期償債能力。
由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比亞迪在2011年~2014年資產負債率均大于0.6,權益乘數均大于2,表明該企業借入資本比例較大,這也恰好印證了前面的發現。利息保障倍數均大于1,表明企業償還利息的能力較好,這是一個長期償債能力較好的一個反映。
(三)現金回收風險。
由表4中列示數據可知,企業2014~2015年的自由現金流為負值,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同時其全部現金回收率比較低,而且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這表明比亞迪的經營現金流不夠充足,無法有效地給企業較高比例的借款償還提供一個安全的保障。
三、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前文通過對比亞迪具體財務指標的分析,識別出了該企業存在的財務隱患。而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其財務狀況也代表了眾多行業內的汽車企業,因此,接下來,本文將以比亞迪為例,總結一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普遍性財務風險。
(一)籌資風險。
新能源汽車企業一般規模較大,前期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收益不穩定性,屬于財務風險較高的企業,這些行業特性使得銀行借款變得困難重重。而且,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的不是很完善,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等的規模有限,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不能有效的開展多元化融資,導致融資規模有限。同時,企業過度利用財務杠桿,導致財務杠桿損失超過其所帶來的收益,效果適得其反。
(二)償債風險。
新能源汽車行業很依賴國家的扶持政策,一旦政策有風吹草動,則會引起收益的波動,進而可能會危及到企業債務的償還能力。此外,由于短期借款比較靈活,該行業比較偏好短期借款,這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較重的財務負擔,企業必須保持穩定的現金流來保障短期負債的償還能力,這也給企業的收益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三)現金流風險。
眾所周知,現金是企業內部流動性最強的資產。銷售的實現是企業獲得經營現金流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企業償債能力的主要保障。然而,有時負的經營現金流量并未及時引起管理層的充分關注,這可能會造成管理層忽視財務隱患,不能及時地采取應對措施來防范財務風險。
四、建立新能源汽車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機制
(一)宏觀角度。
1.政府加大產業扶持力度。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能有效地解決全球面臨的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兩大難題,具有戰略意義,政府應該給予扶持和鼓勵。政府扶持從兩個層次進行,首先,從中央層次,政府應該設立產業扶持專項基金,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從地方政府層次,各級地方政府可以設立產業來引導資金流向,同時以貸款貼息、稅收優惠或者補貼的形式加以補充,以此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2.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的監督。
我國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中國新能源協會作為新能源行業的監督機構,首先應加強其自身的建設和完善,其次要做好組織內部各個企業之間的協調,總體上實行統一安排,分層監督的原則。同時,要堅持規范各個成員的經營,堅決抵制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努力為新能源產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3.建立新能源產業行業風險基金。
政府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應該建立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險基金,并加以財政引導,主要用于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的防范。一旦新能源汽車企業發生財務危機,這部分資金既可以幫助企業自身安全度過危機,又可以減輕政府救助的財務負擔。
(二)微觀角度。
1.強化財務風險意識,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
宏觀環境對企業的發展態勢和財務風險的防范影響重大,了解、分析研究企業所面臨的宏觀環境至關重要。一方面,新能源企業各層級管理層和工作人員應該強化風險防范意識,時刻關注宏觀環境的變化,隨時將影響反映到財務工作中。另一方面,應該對扶持政策、市場利率、能源供求、法律環境等變量進行細致分析,嚴格把控其走勢,適時調整財務方法,及時準確的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強化風險管理,從而提高其自身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的應變和適應能力。
2.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籌資風險。
適度的負債經營可以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桿收益,進而有利于企業價值的提高。然而,過度的負債經營則可能適得其反,財務杠桿帶來的不良影響將會超過財務杠桿收益,同時引起償債風險的加劇。所以,保持適度的負債經營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籌資成本對市場利率、現金流量等因素很敏感,所以企業應該拓寬融資渠道,采取多元化融資,在短期資金和長期資金之間保持一個適度平衡,做到合理分配資金,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籌資風險。
3.做好可行性研究,科學化投資決策。
投資決策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命運,所以,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應該謹慎地做好可行性研究的科學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決策方法,運用科學的邏輯模型,利用回收期、凈現值、投資報酬率等檢驗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在決策中追求風險與報酬的最佳平衡。
4.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完善財務風險管理。
一般新能源汽車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前會出現明顯的預兆,比如流動負債比例過高,現金流不穩定且有時為負值,喪失了市場份額等等。因此,在企業內部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則顯得很有必要。企業可以通過靈敏的檢測體系,及時識別、評估潛在的財務風險的征兆,防患于未然。同時,企業還應該明晰財務風險控制流程,理順內部財務關系,做到各行其責,權責分明,從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
五、結論
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我國的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發展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但由于其本身是一個高風險行業,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來防范、識別、評估及控制其財務風險。從宏觀角度,(1)政府加大產業扶持力度;(2)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的監督;(3)建立新能源產業行業風險基金。從微觀角度,(1)強化財務風險意識,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2)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籌資風險;(3)做好可行性研究,科學化投資決策;(4)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完善財務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賈利萍.淺認新能源企業融資的財務風險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4,(9).
[2]張繼德,鄭麗娜.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框架探討[J].會計研究,2012,(12).
[3]賈皓蘇,張田田.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企業財務風險[J].財會通訊,2012,(12).
[4]裴玉.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1,(11).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