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幾年來,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對“財務重述”的關注度都日益提高。隨著我國關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以及相關政策的強力支持,“財務重述”作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已經成為了實務界和理論界研究的焦點。在我國,股權融資依然是上市公司主要的外部融資渠道,股權融資成本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盈利能力,而且股票市場有別于債務市場,適用于債務市場的相關結論未必同樣適用于股票市場。不同于以往大部分文獻將研究重點放在財務重述所引起的市場反應方面,本文將財務重述引起的經濟后果聚焦在企業的股權融資成本上面。
【關鍵詞】財務重述 ?股權融資成本 ?會計信息
一、引言
財務重述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同時降低了資本市場中信息資源的透明度,不僅會錯誤引導投資者對季報、年報等財務報表的理解與使用,而且還會阻礙資本市場的有序發展,降低其資源配置、風險分配效率。縱觀國內外相關文獻,有關基于公司股權融資成本視角的財務重述的研究文獻比還很少,且大多都是理論分析,并未利用已有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因此,本文從基于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視角,進一步研究財務重述對股權融資成本產生何種影響。
二、財務重述影響股權融資成本的理論基礎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是指在市場交易活動中,由于內外部人員了解信息的程度不同,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這一方便建立起了信息優勢。這就使得擁有充分信息的一方在交易過程中處于有利地位,與此同時,信息匱乏的一方就處于絕對劣勢。也正是因為如此,企業管理者在與投資者的博弈過程中處于絕對信息優勢地位。投資者只能通過企業發布的財務報告或其他公告來了解企業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資產狀況,而企業管理者通常比外部投資者擁有更多關于企業發展前景及盈利能力的內部信息。目前財務重述已經影響了信息披露機制的有效性,非但不能夠降低投資者因經營者侵占利益而要求的風險損失的補償,還將增加管理者對投資者利益的剝奪。
(二)信號傳遞理論
在證券市場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公司和投資者之間以及公司管理者者與所有者之間的信息差異使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廣泛存在。信號傳遞理論是為解決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逆向選擇問題而產生的理論。作為投資者而言,他們無法掌握所有企業的內部信息,為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并作出合理決策,他們通常會查看企業經營者或管理者提供的年報等信息,理性的投資人會客觀的分析所獲得信息傳遞出的信號,從而影響投資決策。
(三)有效市場理論
作為信息披露之一的財務重述跟有效市場密切相關,無論是從政府角度、投資者角度還是公司角度上來說,其證券市場的行為都受信息資源的影響。財務重述作為一種有效的信息傳遞制度,其就是利用信息傳遞的方式,來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參考意見。投資者在有效市場進行投資的機會是平等的,為了實現有效信息的獲取,更加客觀、合理地分析預測證券的未來報酬,投資者最直接關心的便是擁有公開、透明、完整的信息。企業在利用諸如財務重述等一系列信息披露方式為投資者提供投資信息的同時,也增強了該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場有效性的發展。也就是說公司發布信息的透明度的高低、真實性與否、反映是否及時,將是影響其融資成本關鍵因素。
三、財務重述影響股權融資成本的作用機理
(一)基于股票流動性的層面
股票流動性是指投資者以最小成本、最小價格影響和最快速度完成交易大宗股票的容易程度。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只能通過投資者發布的財務報告單方面的獲取企業經營、財務信息。也正是因為如此,多數企業無法充分獲取投資者的信任和關注,導致企業吸引投資能力下降,股票的流動能力也會因此受到不小的阻力。當企業股票流動性較低時,更高的流動性成本將會直接附加在投資者身上,這時投資者將會要求更高必要報酬率來尋求補償。另外,由于上市公司與利益關聯方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管理層有強烈的動機通過依靠自身信息的優勢來發起財務重述的機會主義行為。當公司歷史財務信息不可靠或者不真實,市場上大部分投資者都會對其持觀望態度,公司的股票流動性大大下降,此時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回報率來補償自己承擔的流動性風險。作為結果,上市公司融資難度上升,股權融資成本也相應提高。
(二)基于市場預測風險的層面
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會考慮由于信息披露數量、質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各個證券之間的風險差異,這是因為投資者是基于己經掌握的信息來估計公司未來價值、預測風險的,所以投資者就會發現不同的股票其信息含量存在差異。因此,投資者對低風險公司股票要求較低的投資回報,對高風險的公司股票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信息含量不同的公司股票所要求的投資回報率是不同的,而財務重述作為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它的存在便會督促上市公司謹慎發布財務重述、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來降低公司的股權融資成本。
四、總結與建議
研究發現,企業發生的財務重述行為會加劇和外部關聯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使企業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投資者作為外部信息的重要應用者及相關者,其對風險的控制來自于對所獲取信息的分析判斷,財務重述嚴重影響了公司在投資者心中的形象,會提高投資者的預計風險水平,其報酬率也會隨之提高。另外,由于公司的股票流動性同樣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投資者會從自身角度要求更多的風險溢價,從而會提高其必要收益率。
現階段我國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對公司以前會計年度報告的錯誤信息進行追責。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大力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化。對于重述公告的格式、原因、等詳細的信息方面,也沒有統一的規定。同時,上市公司發布財務重述報告比較自由,并沒有一個系統的制度可以規范。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監管部門應該將法律條文再進一步細化深化,對重述涉及到的披露時間、規范格式、所屬類別、具體內容等問題進行明確,引導上市公司作出理性、合理的重述行為,做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
參考文獻
[1]王霞.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月刊,2005(12):55-56.
[2]李明毅,惠曉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與資本成本: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管理學報,2008,5(1):88-95.
[3]李雪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相關性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2.
[4]吳靜,冉興慧.應計質量影響股權融資成本的理論分析[J].商情,2012(4):18-18.
作者簡介:朱友明(1991-),男,漢族,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應用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