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高潔
林業標準化的一顆明珠《鄉村景觀綠化技術規范》解讀
● 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高潔

山西省作為中部的農業大省,城鄉經濟發展極不均衡,建設美麗鄉村是山西省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選擇。鄉村景觀綠化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鄉村建設對村里的公共活動場所、村內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比較重視,但景觀綠化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村莊普遍缺少系統的公共綠地,零散的園林綠化盲目模仿城市手法,缺乏系統科學的園林綠地規劃和各類綠地的具體設計,施工與管護等方面的指導,因此,制定《鄉村景觀綠化技術規范》林業地方標準,對改善我省鄉村面貌、縮小城鄉差別,推動山西美麗鄉村建設意義深遠。
鄉村綠化是提高全省綠化水平、改善人居環境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 《鄉村景觀綠化技術規范》進行了鄉村綠化規劃、綠化設計,提出不同綠化類型典型綠化模式,形成了鄉村景觀綠化技術,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應使居民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并且強調在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中要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進一步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村莊規劃,推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范。實現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優美鄉村。加快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景觀綠化水平,成為我國全面實現小康,保障鄉村居民安居樂業的要務。
長期以來,鄉村景觀綠化效仿城市園林綠化,采用大樹移植和人工草坪建造大型廣場綠地,其中有相當多建成的鄉村綠地景觀工程與當地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極不協調,自然和諧的村貌鄉韻特色退化或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鄉村景觀綠化的規劃體系不完善,缺乏科學規范的綠化技術指導。為此,對山西省鄉村現有綠化進行全面調研,在此基礎上對鄉村不同綠化類型進行劃分,并設計出相應的最優綠化模式,為山西省鄉村景觀綠化規劃設計提供科學的實踐指導。開展相關調查研究,經抽樣調查和文獻收集、分析整理,編制完成了《鄉村景觀綠化技術規范》。

1.調查
2011年以來,對山西省鄉村綠化現狀進行抽樣調查,共選村莊138個,基本能代表山西省鄉村的氣候類型、立地條件和產業結構等。
對山西省138個鄉村進行現場調查,了解全省鄉村綠化的現狀。調查采用實地體驗、訪問座談、現場繪圖、拍照攝影等多種形式,調查統計各村景觀綠地類型、綠化樹種組成和結構特征等具體數據,以此作為鄉村景觀綠化現狀第一手資料。對調研資料匯總分析和歸納綜合,作為該規范編制的主要素材。
2.收集資料
在編制過程中查閱了國內外有關鄉村景觀綠化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經分析整理后,凝練為本規范的理論與方法。查閱的文獻涉及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關于鄉村園林景觀的規劃、建設、綠化技術規范和鄉村景觀管理等資料,且關注了國際先進的綠化技術和管護進展,消化吸收了德國、荷蘭、奧地利、美國及日本在鄉村景觀規劃、綠化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
目前,我國的鄉村景觀綠化大部分是模仿城市綠化的模式,存在設計模式化、布局單一化、景觀破碎化、生態簡單化等問題。就我省而言,大部分鄉村的景觀建設規劃體制不健全,針對鄉村特點的景觀綠化技術體系缺失,綠化樹種選擇隨意,景觀綠化的管理養護粗放。因此,鄉村景觀綠化建設難以展示不同鄉村的自然生態和鄉土景觀特色。
3.研究分析
在全面了解山西省鄉村綠化現狀的基礎上,通過鄉村綠化調查、樹種適應性分析、混交綠化效果分析、綠地類型分類和綠化模式的研究,篩選出綠化較為優秀的村莊,分析其綠化特點和綠化模式及其優缺點,從而提出鄉村各類綠地景觀綠化設計的優化模式26個,并以渾源縣西留鄉寶峰寨村、代縣棗林鎮、夏縣西村、臨縣西灣村為例,對優化模式進行實踐應用。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案例,從宏觀到微觀,實踐和檢驗,以確保本規范的科學性、指導性和實用性。
4.起草
在我省鄉村綠化現狀全面調查分析基礎上,結合國內外鄉村景觀綠化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開始進行本標準的編制。
5.專家咨詢
制定調查表與意見征求表,選擇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意見征求,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人員對山西鄉村景觀綠化技術的合理建議。意見稿發往山西省林業種苗管理總站、山西省造林局、山西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山西農業大學、太原學院園林研究所、太原科技大學等管理、科研與生產單位,廣泛征求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意見。多數專家建議認為現有的相關標準沒有進行合理的鄉村綠化類型分類,對鄉村景觀綠化的指導性不夠具體,應針對問題對標準進行完善。
1.編制的主要原則
(1)理論原則
本規范制定符合適地適樹、可持續發展等理論原則。理論依據主要來自《生態環境學》《參與式土地利用規劃》《山西自然區劃》《山西樹木志》等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技術。
(2)實用原則
本著理論源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原則,本規范特別突出技術措施在園林綠化生產上的系統性和實用性,使基層園林技術人員參照執行時易懂、易用、易掌握。
(3)可操作原則
由于鄉村景觀綠化技術對山西鄉村的地理環境、經濟狀況、生態環境等有相應的要求,本規范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鄉村景觀綠地的綠化類型分類、綠化設計、施工與管護、檔案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提高了在山西不同區域鄉村園林綠化的可操作性。
2.編制的依據
根據國家標準制定辦法和GB/ 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的要求編寫本規范。在《森林法》與相關環境保護類法規的框架下制定。
1.總則
本規范制定了總則: 與村莊總體建設規劃相協調,山、水、田、林、路等相統一。以人為本,生態優先,不斷為村民提供宜居環境。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協調,突出地方特色。
2. 綠化規劃
在鄉村建成區范圍內,根據綠地的主要功能分類,綠地類型主要有:公園、道路、景觀、庭院、單位、閑散地共6種綠地。
3. 綠化設計
本規程從公園、道路、景觀、庭院、單位、閑散地綠地設計6個方面制定了山西省鄉村生態景觀綠化設計模式和方法。
4.施工與管護
針對鄉村景觀綠化施工與管護方面,本標準根據不同綠地類型采取相應的措施。參照相關規程實施。
鄉村綠化分類是對鄉村綠地類型現狀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按照景觀格局及生態功能需要,對鄉村景觀綠化進行分類。鄉村景觀綠化建設技術指標,是通過對山西省鄉村常住人口、綠化覆蓋率、文化廣場綠化面積、綠地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總結得出的。綠地模式設計是在我省鄉村綠化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選取優秀的綠化實例進行分析,汲取成功的要素,提出不同綠化類型原則,構建鄉村景觀綠化模式。如介休市義安鎮、張蘭鎮、連福鎮、洪山鎮、龍鳳鎮、城關鄉的30余個村,在道路綠化、公園綠化、企事業單位綠化中廣泛應用了本研究的不同綠化模式。特別是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為國家首批傳統村落,它的應用將對我省48個國家首批傳統村落的景觀綠化建設起到示范、推動和促進作用。
《鄉村景觀綠化技術規范》是目前山西制訂的第一部有關鄉村景觀綠化的地方規范。該規范是面向山西不同地區鄉村景觀綠化而編制的。進一步構成鄉村景觀綠化規劃、不同鄉村綠地類型的設計栽植模式與施工管護的完整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