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大國,傳統農業生產存在著一些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易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影響,嚴重減弱了市場效率。而天氣指數保險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不對稱的市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就發展天氣指數保險的重要性和天氣指數保險在我國發展及應用中存在的弊端進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天氣指數保險 ?數據模型化 ?產品需求 ?分散風險
一、天氣指數保險的發展及應用
天氣指數保險也可以稱為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天氣指數保險是將不同的天氣災害對不同種農作物遭受損失嚴重情況將其進行指數化,例如風速,降水量,溫度,霜凍等一系列不利的天氣因素對農作物損害程度的指數化,而每個天氣指數都有著與它所對應的不同的農作物收益以及產量。當達到可以賠付的條件后,無論受保人有沒有受到災害,保險公司都需要根據指定的天氣指數要素對其進行賠償。凡是有可能因為天氣的變化而受到損失的行業,都可以發展為天氣指數保險,比如養殖業天氣指數保險,地震引發的巨大災害也適用于地震指數,更為廣泛的就是在農業中的應用。
天氣指數保險的試行開始于2002年,天氣指數保險由墨西哥國有保險公司設計并且推行,然后保險公司把農業方面的保險業務轉給聯邦,風險事件分為干旱、洪澇,風險指數以降水量為主,對受到風險災害的投保人予以賠付。2005年,世界銀行商品風險管理工作部在馬拉維發布了天氣指數保險試點的方案,國際氣候研究所供應了保險產品設計、氣象數據以及方案評估等。印度最大的私人銀行已經對天氣指數保險進行了幾年的連續試運行,并且可以自主經營,而且有較好的成績,最大化的減少了損失,現在保險業務也遍布在全印度。作為同樣是農業大國的我國,國元農業保險公司和其他有關部門于2008年4月共同研究并且開發出天氣指數保險產品,成功啟動試點。2009年,中國第一次應用天氣指數取得成功,并且在農業保險方面展開研究。第一次成功研究出了水稻旱災指數保險產品和水稻澇災指數保險產品,而且將水稻旱災指數保險產品成功的銷售出去,為天氣指數保險在我國日后的發展打開了良好的開端。
二、發展天氣指數保險的重要性
(一)可以有效的避免道德風險及逆向選擇
天氣指數保險是以天氣指數為保險標的的,而計算這些指數所用的數據皆由氣象部門專門供應,數據是準確、客觀的,而不是實際的農作物的損失,人為因素也不可能對其產生影響。比如農戶和保險公司,這樣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就會處于信息對稱的狀態,就不會出現因為享有自己的利益,而造成別人的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天氣指數保險有效的避免了道德風險以及逆向選擇。
(二)降低交易成本
天氣指數保險的理賠是根據實際天氣事件所造成的損失程度而進行理賠,不需要根據農戶的活動進行監督判定,保險的依據是客觀獨立的,根據的是氣象指標和約定的保險指標。遇到理賠問題,只需要從氣象部門獲得與其相關的氣象數據,再按照合同對投保人進行賠償,這樣,減少了調查所占用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上不必要的損失,降低了相關的經營成本,大大提高了理賠的速度和質量。同時天氣指數保險的一系列保險產品采用的都是標準化合約,不需要對投保人進行詳細的分類,也不需要根據參保人的不同來調整合同,對整個地區的投保人都是一樣的,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擴大了保險覆蓋范圍
傳統的農業保險合同比較復雜,對不同的投保人保險合同可能不一致,并且,相對于一些不了解保險的農戶來說具有極大的復雜性,不容易推廣。與農業保險不同的是,天氣指數保險所有條款都是事先進行規定的,其合同也是標準化合約,這使天氣指數保險具有透明性。農戶了解了理賠與天氣指數有關,而與實際的損失沒有過多的關聯后,比較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天氣指數保險,這就使天氣指數保險在農業方面更加容易推廣,擴大了天氣指數保險的覆蓋范圍。
(四)幫助分散農業風險
天氣指數保險的合同具有標準化、流通性、透明性。天氣指數保險的購買并不只受限于農戶,而是以標準單位來銷售的,這里包括農業貸款者,農民以及其他交易者,面對的對象廣,這就更大范圍的分散了風險。天氣指數保險的覆蓋范圍廣,所面對的對象多,天氣指數保險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專一性,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
三、天氣指數保險發展應用中的弊端
(一)有關天氣指數保險的政策不足
天氣指數保險以指數為基礎,并且每個指數對應著不同農作物的產量和收益,當投保人的農產品受到嚴重的天氣影響,并且造成一定的損失,保險人必須根據指數予以賠償。因為天氣指數保險自身的多個優點,受到了很多國家的關注,并且開放試點,在我國天氣指數處于剛剛起步狀態,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及其對應的政策,天氣指數保險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首先,最基本的農作物統計數據和氣象數據都在政府的相關部門,并且統計數據的氣象觀測點等的維護及建設需要政府來幫助完成。天氣指數保險涉及面廣,比如保險業、天氣氣象、農業、財務等,所以,我國天氣指數保險能否得到政府的支持是深度發展的關鍵。
(二)天氣指數數據來源少
我國天氣指數保險還在試點階段,多個部門管理要實現數據共享機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許多試點中,都存在著一個基本問題,就是數據缺乏,天氣指數運用數學統計的方法,對溫度、濕度、風向、陽光、紫外線、風力等進行測量并計算從而得出相關的數據。天氣指數保險更好的發展需要擁有大量的并且符合需要標準的大型氣象觀測點,提供大范圍的、準確的數據。氣候災害早期預警可以有效的避免更大范圍更大強度的損失,是天氣災害風險管理的關鍵,一旦展開了天氣指數保險試點,就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而剛剛起步狀態的情況下,沒有可參考數據,就將面臨著走一步去探索一步,不利于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會對其研發造成阻礙。
(三)投保人不了解天氣指數保險
我國天氣指數保險才剛剛起步,屬于測試狀態,還不夠完善,農戶對于天氣保險認知不足,根據調查顯示,部分農戶對于天氣指數保險類的產品表示不理解,還有些農戶根本沒有聽過,而天氣指數保險的對象大部分是針對農戶,認知不足就導致阻礙了天氣指數保險未來的發展和在其他領域的運用。天氣指數保險涉及面比較廣,由于我國的地理位置特殊,跨度了幾種天氣氣候,設計保險產品是個比較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氣候數據,進行精確的數據處理,而且要有保險專業的權威專家參與,涉及去實地考察等,而有關天氣指數保險的產品多是專業術語,不便于一些低學識的農戶理解,不易被接受。
(四)天氣指數保險銷售渠道窄,推廣力度不足
天氣指數保險的銷售渠道窄,主要銷售方向為農戶,盈利方向也是農業和農戶。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戶普遍為小型,支付能力弱,經營規模小,一般不易接受保險產品,這就降低了對產品的需求。我國普遍的農戶對天氣指數保險了解程度差,成為推廣天氣指數保險的一大障礙。另外我國自然環境,天氣氣候,政策等比較復雜,所有關于天氣指數保險的產品要一一進行檢查分析,報備,推廣,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本身設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就較為復雜,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針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風險區域,以及不同種類的農作物來設計產品,產品的多樣復雜導致推廣難,并且指數保險產品是建立在大量的精準的數據和一些復雜的金融知識金融工具上的,其推廣宣傳起來過于復雜。
(五)天氣指數保險發展前景不確定
天氣指數保險在一些地區開設的試點,總體來說比較成功,但是,試點規模普遍比較小,項目單一,不適合大范圍應用,還需要逐步的推廣。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研發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因為成本過高,所以近期所開發的產品較少,影響了天氣指數保險的發展。試點階段的天氣指數保險分散風險的程度過低,容易產生系統風險,需要建立災害分散機制,才可以有效的運用。天氣指數保險作為一種創新型的保險,設計上也存在著難度,農作物減產是多種風險的綜合導致,不只是一種風險的威脅,所以,在設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上需要綜合考慮,并且參照各種歷史相關數據(天氣數據、農業數據)來確立指數,對風險進行評估。
四、推進發展天氣指數保險的有效建議
(一)完善相關政策、彌補法律空白
天氣指數保險屬于一種創新的農業風險管理體制,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建設氣象站,統計調查數據、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來保證它可以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因為指數保險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高額的資金,政府還應該給與天氣指數保險在一定程度上的財政支持。同時為了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和風險控制,明確天氣指數保險的運行機制,需要出臺針對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和推廣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有了詳細的法律法規,會建立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信任,更有利于保險公司推廣產品,開發新型保險產品,促進天氣指數保險發展。
(二)投入人才技術,大范圍建立數據庫
一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以及人才的供應,天氣指數產品專業性較強,需要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從數據的收集,到精準計算,到與保險知識的結合,到實地考察、開發研究保險產品,最后到產品的宣傳等,都需很多人才。所以要廣招人才,并且進行專業的培訓。人員必不可少,專業的技術更加重要。目前,我國氣象觀測站設施設備還算完備,可以搜集到準確可靠的數據,但是,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需要大量相關的數據資料,而這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公開的準確的連續的相關氣候數據資料。而要大范圍的開發設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還遠遠不夠,我國氣候條件特殊,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氣候,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災害種類也不同,需要進一步擴大范圍對氣象進行觀測,統計出相關的天氣數據,對不同等級的氣象分別進行不一樣級別的風險預測。加大范圍進行氣象觀察,增加觀察范圍密度,特別是一些地形比較復雜的地區,可以對一些特定地區設立特定的氣象觀測站,可以采集到有質量的數據資料。為此,可以在不同的省區建立觀測點以及數據庫,只有足夠的準確數據信息,才可以有效的開發產品,將農戶的損失減到最少。針對各個省級政府,統計各地因巨災而損失的財產的歷史數據,要盡量使天氣指數保險產品標準化。針對天氣指數保險的不同空間尺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指標和方針,首先是要了解不同地區的天氣指數數據,頻發的災害類型等,將天氣指數數據進行模型化。
(三)對天氣指數保險積極宣傳
天氣指數保險也可以說是創新型、專業型的農業保險,但是與傳統的不同,屬于逐步推廣的時期,尚在試點階段,對于天氣指數保險信息的積極宣傳是必不可免的,只有做好宣傳普及的工作,才可以增加農戶的參保意愿。加強宣傳并且在試點展開有關天氣指數保險信息的培訓,讓農戶可以明確的了解到天氣指數保險的技術以及好處,并且針對試點展開最基礎的農業調研,將調研結果,當地易發的氣候災害等情況進行講解,并充分讓農戶了解指數保險轉移和分散風險的作用,達到宣傳目的。還要提高其他有關的利益者對它的認識,例如,保險機構,完善天氣指數保險體系、提高天氣指數保險在保險業的地位、提高政府對天氣指數保險的重視程度,讓保險機構看到天氣指數保險在未來的發展過程里的市場機遇以及發展前景。
(四)開拓銷售路徑,加強推廣的力度
我國地域遼闊,有著不同的季風氣候,天氣也多變,災害種類繁多,旱災、水災、冰雹等,所以天氣指數種類的設計也比較復雜,如此,需要參與的人員具有較強的指數設計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這樣專業的人才,才可以更好的去開發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因為天氣指數保險的推廣和其成本范圍也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開發設計非常重要。保險公司也應該擴大延伸銷售渠道,在網絡上進行營銷,也可以與各地政府進行合作,對農戶進行教育,積極的去擴展市場,增加農戶的參保意愿,做好宣傳普及工作,擴大推廣能力。
(五)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完善自身不足
天氣指數保險已經在多個發展中國家都開展試點,并且一些國家已經有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印度,馬拉維,墨西哥等。我們可以積極的借鑒國外的經驗,積極的發展我國的天氣指數保險。在我國,主要采取的是試點推廣,最早的試點是安徽省,針對洪澇災害,對于水稻的生長階段提供天氣指數保險,我國展開的試點是縮小到鄉鎮的,先將一小部分進行推廣,使其了解天氣指數保險,在試點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日后更大范圍、大規模的推廣打下堅定的基礎。在2009年,安徽省鹽湖村就有近500戶參加了天氣指數保險的試驗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近幾年來,試點工作正在積極的發展,并且政府也出臺了一些關于保險的條目,提高災害事故風險特別是巨災風險應對能力,采取多層次風險分擔,來降低風險,以此作為保障,建立更完善的保險制度,減輕巨災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李秀香.對我國推廣農業氣候指數保險的思考[J].江南社會科學,2013,12.46-49.
[2]武翔宇,蘭慶高.促進我國氣象指數保險發展的若干建議[J].農業經濟,2012,3.94-95.
[3]朱平安,郗蒙浩.天氣指數保險及其在農業災害保險中的運用研究[J].時代金融,2013,9.83-84.
[4]馮文麗,楊美.我國農業巨災風險管理工具創新[J].金融與經濟,2011,4.92-95.
[5]彭建林,徐學榮.我國農業指數保險的探索研究[J].財經市場,2014,7.92-94.
[6]程靜.農業旱災風險管理的金融創新路徑:天氣指數保險[J].世界農業,2013,3.11-14.
[7]徐思云,金璐.國外農業天氣風險管理金融創新產品實踐及經驗啟示.[J]世界農業.2014.9.76-78.
作者簡介:程杰(1978-),女,滿族,遼寧省大連市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保險專業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