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侃
【摘要】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金融生態就是在金融領域創建一個和諧發展的狀態,金融生態是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金融變化。非正規金融是正規金融的補充形式,其出現的較晚,但在解決農村金融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文主要闡述我國金融生態中非正規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對非金融生態的持久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金融生態 ?非正規金融 ?地位 ?作用
我國的金融抑制是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金融抑制的危害作用很強,而非正規金融的出現有效的緩解了金融抑制現象。金融生態是很多金融組織在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上達成了共識,他們之間經過了長期的合作和分工,在其組織內部形成了具有一定結構特征和特定功能的動態平衡。非正規金融包括兩種,黑色非正規金融和灰色非正規金融。非正規金融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們要分析其地位及作用,進而揚長避短。
一、金融生態的特性
金融生態是金融領域的一個新的概念,也是最形象的說法,可以有效概括目前金融機構相互融合又相互區別競爭的關系,使相互之間維持在一個動態的平衡。金融生態有很多特性,其中,動態進化、優勝劣汰、制度制約及穩定性是其主要的特點。
(一)動態進化
我國的金融生態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目前的金融生態是經過了一定的演化達到現在的狀態。說到金融,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銀行業,銀行業從小規模的存取款、貸款及匯款等業務到現在延伸出更多的行業或者業務,衍生出的業務也都屬于金融行業,比如,保險業務、理財業務、證券行業等。金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經濟上的表現,國家的發展加快,金融也會隨之不斷的更新。金融組織的不斷增加,各個金融組織經過長時間的交流合作,彼此之間達成了相互促進,合作共贏的共識。因此,我國的金融生態處于動態的進化之中。
(二)優勝劣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的關于事物發展的真理。任何領域都存在一定的競爭,競爭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在金融生態中,合作和競爭并存,在競爭中,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各金融機構為了取得生存的機會,在服務質量和運作效率上加以提高,這是保障客戶資源的最有效措施。合作和競爭是金融生態得以發展和前進的動力而非阻力因素。
(三)制度制約
金融生態的存在受到一定制度的制約,金融生態涉及到政治、經濟和法律及文化,在這些內容形成的環境之下,金融生態的發展同時也受到這些制度環境的制約,而法律制度包括到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因此,金融生態的制度主要是指法律制度,金融機構及金融生態的參與者必須適應法律制度下的金融環境。
(四)穩定性
金融生態雖然在制度環境上和自然生態有所差別,金融生態和自然生態也有所相同,金融生態也可以自行調節。但是,一旦外力加入調節,就會破壞金融生態的穩定。有很多因素影響金融生態的穩定,利率、破產及兼并等。利率可以調節供求狀況,促進金融機構的產品的創新及結構的優化。破產、兼并可以調節金融機構的規模和數量,提高其自律水平,并優化金融機構的結構。然而,政府對金融生態的過度干預會破壞金融生態的穩定性。
二、非正規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一)非正規金融的地位
目前,非正規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收到了一些歧視和反對,首先,因為非正規金融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從金融生態的一部分,其次,它與正規金融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非正規金融由于其非正規性,導致政府對其進行打壓,縮減其發展空間。所以,非正規金融可謂是金融生態中的地位最小的部分,可謂艱難地生存。非正規金融機構其實從古代就已經存在,并不是人為的。例如當鋪、錢鋪,在清朝時,非正規金融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出現了錢莊票號等大型非正規金融機構,直到今天它的經營手法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但是,隨之非正規金融在短時間出現了大面積的消亡,并且影響了我國金融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外力作用較弱時,非正規金融又迅速發展起來,尤其在農村,非正規金融在農村人民的心中已經占據了重要位置。
(二)非正規金融的作用
非正規金融的出現是由于正規金融的嚴重缺位,很多農村客戶必須尋求非正規途徑,就成為了解決融資問題的方法。其實,非正規金融在金融生態中逐漸興起主要是因為其自身的特點,非正規金融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基礎上,例如有血緣、地緣和業緣等。這些因素使得非正規金融交易不需要抵押擔保和資信調查,相對于正規金融,其存在簡單、靈活、成本低等優點。而且,非正規金融不受法定工作時間的限制,晚上節假日也可以運營。最重要的是,貸款者有權利決定利率、還款期限及償還方式等,靈活性大大提高。隨著非正規金融的逐漸流行,在金融生態的地位逐漸上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非正規金融并不是人為的,是金融生態在發展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金融物種,它的興起不僅有外因,也有內因。它在交易上具有簡單、靈活和成本低的優點,并且可以彌補正規金融帶來的缺位的現象,目前,非正規金融已是金融生態中重要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商園波.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D].上海財經大學,2005.
[2]郭燠霖.我國農村金融抑制的解決思路[D].西南財經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