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營改增”實施之后,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納稅情況有無影響,對此,我支行結合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際開展了調查。
一、法人金融機構“營改增”后稅負變化情況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最大限度平移了營業稅的征管手段。一是與公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存款利息繼續延續了“不征稅”的處理。二是對金融業同業往來、重點扶持行業的貸款業務等營業稅下免稅項目大都延續了免稅政策,并對相關免稅項目的定義和范疇予以進一步明確。對金融商品買賣延續了差額納稅,有效保障了營改增后稅基的穩定。
從稅率看,金融業的營業稅稅率為5%,增值稅稅率為6%,對于縣級法人金融機構來說,由于縣級法人金融機構可抵扣的進項稅較少,因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稅負總體是增加的;從計稅依據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稅負實際又是減少的。
(一)從稅率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稅負增加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稅率從5%提高到了6%,可以抵扣的進項稅較少,法人金融機構的稅負較營業稅時期是增加的。增值稅與營業稅相比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值稅的抵扣制,而營改增剛剛開始,法人金融機構的進項稅額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法人金融機構可以抵扣的進項稅不多,只包括購進的部分服務、企業客戶和金融同業支付的各類手續費或類手續費性質(除與貸款服務直接相關)的費用以及符合規定的不動產等,且專用發票獲取困難,致使應納增值稅較營業稅期間增加。
(二)從計稅依據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稅負減少
一是價稅分離,計稅基數變小。營業稅的計稅基數是全部應當納稅的收入,而增值稅的征收價稅分離,征收基數是應當納稅收入/(1+稅率)。二是縣域法人金融機構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營業稅時期,縣域法人金融機構享受按3%的稅率繳納營業稅的稅收優惠政策,政策到2015年12月31日已到期。從2016年開始,縣域法人金融機構繳納營業稅的稅率為5%,營改增后可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稅率下降2個百分點。
二、法人金融機構“營改增”后部分指標的變化情況
(一)降低了利潤
對于縣級法人金融機構來說作為銀行利潤主要來源的貸款業務,由于存款利息不征稅,貸款利息支出不可進項抵扣,導致貸款服務利息收入實際上相當于按照全額征稅,加之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整體較少,這樣價稅剝離會降低銀行利潤。而相應的負債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不變或者降低,才能實現利潤的不變或者增長。
(二)增加了成本
一是系統改造成本。營改增剛開始實施,各金融機構目前使用的核心業務系統不能滿足營改增后的賬務核算要求,只能是手工記賬核算。需實現增值稅報稅系統與業務系統數據對接,部分核心系統、業務系統及產品需要進行營改增改造,這是一項巨大改造工程,周期長、影響廣、涉及的系統改造風險高,短期內增加系統開發費用成本。二硬件設備投入成本。為了滿足繳稅及開具發票的需求,須購買防偽稅控系統專用設備,需支出硬件購入成本。三是人員培訓成本。營改增后,金融機構的財務人員需要學習增值稅相關的規定、接受培訓。
(三)減少了營業收入
營改增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營業收入為價稅合計,營業收入相對穩定;營改增后,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營業收入實行價稅分離,若在營業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將導致營業收入下降。
(四)擴大了可抵扣的范圍
實行營改增后,把代理手續費業務支出、部分管理費用、新購置固定資產和不動產的進項稅等,均被納入了可抵扣的范圍(不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現行業務及規模暫無可抵扣進項稅務部分,因此,可抵扣的范圍有限)。
三、營改增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
(一)營改增平臺系統建設未建立,手工納稅申報誤差大
目前,縣級法人金融機構目前營改增的系統都未建立,未能實現價稅分離,手工價稅分離、抵扣,難免存在誤差。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困難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網點較多,日常費用開支較大,而很多供應商均為小規模納稅人,加之,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需提供資料較多,因而一般情況下不予開具發票或以各種理由拒開。
(三)業務培訓尚未到位
由于是剛實施營改增,各項關系尚未理順,加之又是季度繳稅,各法人金融機構對本單位的財務人員組織培訓不及時,從而導致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財務人員對增值稅的業務不熟悉;增值稅的計稅原理不理解,對增值稅發票的開具、進項稅發票的認證和抵扣、納稅申報等環節掌握得不夠熟練。
(四)定價能力弱
營改增后,增值稅作為價外稅,需就不同金融產品進行梳理,同時同一產品包含不同稅率,需要合理擺布不同業務比重;同一產品對不同納稅人產生不同的成本,需加強定價管理,適度調整定價策略,完善自身定價機制;明確各類業務價稅分離情況,并依據定價策略完善各項合同管理。但我們調查發現,各法人金融機構尚未制定針對不同金融產品、服務的定價策略。
四、對策建議
(一)加強培訓,提高人員對營改增相關政策掌握和了解
一是積極組織本單位相關人員參加營改增培訓,讓其盡快掌握和了解營業稅改增值稅新政策,新法規;二是準確把握相關稅收政策,全面分析梳理各項業務流程和風險點,正確區分兩稅之間的差異和區別;三是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隨時掌握對業務開展過程中遇到的稅收政策疑問。
(二)加快適應增值稅的系統改造
加強與稅務部門的納稅系統、業務系統對接及升級改造,盡快實現自動進行價稅分離的會計核算,滿足增值稅發票開具及申報等的需求,擺脫目前手工核算的狀況。
(三)加強發票管理
營改增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應加強增值稅發票的管理,要強化財務人員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和抵扣,杜絕收取不嚴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在采購時要考慮客戶的納稅屬性,綜合考慮采購策略,加強定價管理,適度調整定價策略,完善自身定價機制。尤其針對金融業網點眾多、層級分布廣等特點,強化進項稅額管理的精確程度。另外要建立優秀人才隊伍和儲備和培養,以確保納稅工作的合理申報。
作者簡介:單桂軍(1975-),男,漢族,甘肅省禮縣人,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成縣支行,研究方向:國庫改革與發展、金融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