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策性銀行自1994年成立以來,在處理國內外經濟事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眾所周知,政策性銀行經濟活動頻繁,為降低運營風險,應結合經濟形勢建立與完善相關內控機制,提高內控水平,為國家經濟戰略的穩步實現奠定堅實基礎。本文政策性銀行內控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策略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政策性銀行 ?內控機制 ?建立 ?完善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嚴重,政策性銀行面臨的挑戰與風險不斷增加,為保證政策性銀行作用的充分發揮,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政策性銀行應從自身業務特點出發,注重內控機制研究,構建與完善相關內控機制,為政策性銀行的長遠、穩步發展鋪平道路。
一、政策性銀行內控的意義與現狀
(一)政策性銀行內控的意義
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其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為保證政策性銀行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做好內控工作尤為關鍵,尤其當前國內及國際間經濟形勢嚴峻,提高內控水平及質量是政策性銀行經濟業務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內控是各項規章制度、工作內容認真落實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政策性銀行工作效率以及長遠、穩步發展的基礎。考慮到政策性銀行主要為實現國家經濟戰略及方針的落實服務,因此,確保內部工作的嚴格落實尤為關鍵。另一方面,內控降低風險的重要手段。政策性銀行發展所受的環境因素比較復雜,各種業務的開展均面臨較大風險,而內控通過對工作人員工作流程、工作質量的嚴格要求可避免工作開展中不良問題的出現,實現對風險的良好預防。另外,內控可提高資金利用率。政策性銀行資金利用率直接影響政策性銀行業務目標的實現,而內控通過對資金流向的合理調整,使其應用在有益于目標實現的方向上,以促進政策性銀行調控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政策性銀行內控現狀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多年發展政策性銀行發展迅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商業銀行業務上的不足,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分析發現銀行機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內控工作的支撐,尤其政策性銀行更應做好內控工作,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政策性銀行內控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方面,政策性銀行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與商業銀行相比政策性銀行專門的法律法規缺乏,給內控工作的實施造成不小的阻礙,尤其當前法律法規對政策性銀行方面的規定不僅不夠詳細,而且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部分法律法規僅是搭建基本的框架,缺乏對細節工作的規定,無法給其具體的實施提供針對性指導。另一方面,制度與監管制度缺乏。研究發現,政策性銀行制度及監管制度缺乏,尤其在監管機制、治理機制、運行機制等方面缺乏具體的規定,而且在制度設計上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另外,在監管制度方面未對政策性銀行加以明確區分,為體現出政策性銀行監管工作的特殊性,給政策性銀行內控工作的監管帶來較大不便。
二、政策性銀行內控機制建立與完善對策
針對我國政策性銀行內控機制存在的不足,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建立與完善內控機制,為政策性銀行職能的充分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構建組織管理監督機制
政策性銀行組織管理效率及質量一定程度上給各項經濟事務的處理造成影響,因此,政策性銀行應充分認識到組織管理在促進政策性銀行健康發展中的重要性,立足自身業務特點及發展實際,構建組織管理監督機制,確保內部各項政策及措施的高效實施。構建組織管理監督機制時政策性銀行應注重從以下內容入手:
首先,建立與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約束工作人員不良行為,控制風險發生的重要工具,一定程度上反映政策性銀行內部管理水平,因此,政策性銀行應建立與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為政策性銀行各項經濟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一方面,國家職能部門應及時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為政策性銀行內控規章制度的制定提供指導。就當前來看,我國有關政策性銀行的法律法規主要體現監管方面,而缺乏專門的法律,如《中國人民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僅間接對政策性銀行的設置及行為界限進行劃定,在現行法律中缺乏對政策性銀行規定的論述。有關政策性銀行的行政法規也較為缺乏,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加強金融結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信貸資金暫行管理辦法》規范文件涉及政策性財務內容、內部監督、組織機構等內容,但受在客觀條件影響,這些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落實難度。因此,國家職能部門應加快推進政策性銀行立法工作,結合政策性銀行業務特點及實際狀況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內控控制的實施提供法律依據。另一方面,政策性銀行及時制定與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明確相關細節問題,為內控法律法規的實現奠定基礎。其次,認真落實考核及獎懲工作。為保證內控目標的順利實現,政策性銀行應重視內控工作的考核,并通過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提高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鞭策其嚴格按照相關規章開展內控工作。最后,推進重要人員稽核工作。為進一步防范政策性銀行風險,應定期開展重要領導及工作人員的稽查工作,及時發現擔保、轉貸、信貸等環節存在的不良問題,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二)建立資產風險監控機制
政策性銀行經營業務范圍廣泛,部分業務涉及很多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會大大增加風險出現機率。研究發現,一套完善的資產風險監控機制不僅能主動的發現風險,而且能實現對資產風險的有效預防,因此,政策性銀行應結合往來資產狀況,積極構建風險監控機制,尤其應在深入研究政策性銀行資產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穩步推進資產風險監控機制構建工作的完成。
首先,嚴格貸款檢查。眾所周知,發放貸款是政策性銀行重要的業務之一,為降低貸款行為給政策性銀行資產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保證貸款質量,政策性銀行加強貸款檢查。一方面,認真檢查申請貸款人的資料及數據,尤其認真核對會計報表、出口單證以及相關合同內容。另一方面,針對貸款數額較大的重點項目,政策性銀行工作人員應深入到企業進行實地調查,注重從相關政策法規、還款否有保證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另外,還應做好項目的貸后檢查情況,注重對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了解項目進展情況,以及時催收貸款本息,降低貸款風險。其次,加強資金監管。政策性銀行應做好資金監管工作,確保資金運作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一方面,政策性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成立專門的資金調度工作小組,定期召開資金調度工作會議,分析資金運用情況,總結資金運用經驗,以此為依據制定下階段資金運用策略。另一方面,依據相關法規政策對拆借業務進行限額授權管理,明確管理主要負責人以及管理實施辦法,尤其應注重對拆借資金的跟蹤??傊谡麄€過程中應做到合規合法,確保資金處于良性的循環狀態。最后,制約資金支付。對資金支付加以制約是保證資金安全的重要舉措,因此,政策性銀行應積極采取相關對策,保證資金支付質量。一方面,嚴格信貸放款流程,加強放款前各項資料的檢查,均通過后才批準放款。另一方面,加強賬戶管理。由專門部門負責國內、國外賬戶管理工作。例如,有財會部負責國內人民幣、外匯銀行賬務撤并、開設等工作;由國際部負責境外賬戶的撤并或開設等工作,另外,注重對印鑒、重要憑證、支票等重要資料的保管,以提高資金安全性。
(三)完善資料信息管理機制
資料信息是政策性銀行開展各項業務的重要憑證,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資料信息管理是政策性銀行內控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政策性銀行應通過完善資料信息管理機制,認真落實會計賬務、業務檔案管理工作,以提高相關資料信息的管理質量與水平。
一方面,政策性銀行應深刻認識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從其他銀行抽調經驗豐富,業務水平扎實的會計人員,為保證會計賬務質量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并結合當前法律法規,制定會計賬務及信息管理的具體細則,明確會計核算崗位職責,保證記賬核算的準確性,尤其及時裝訂與存檔相關會計憑證。另外,制定月末、季末、年末賬目信息的盤點及核對工作,確保內外賬務、賬表、賬據、賬款等信息的統一性。針對核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根據嚴重程度及時反饋給相關責任人,為其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嚴格依據內控規章制度做好業務檔案的收集、歸檔工作,尤其為確保業務檔案的完整性,評審、國際、轉貸、信貸等相關部門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制定具體的檔案管理辦法。另外,做好資料信息的維護與管理工作。政策性銀行資料信息變更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因此,資料信息管理部門應借助信息化平臺做好信息的維護工作,及時更新、修改相關信息,保證信息的時效性,為政策性銀行業務的開展提供真實、及時、有效的資料信息。
三、總結
當前國際間經濟貿易越發頻繁,為滿足經濟發展要求,確保經濟戰略及政策的穩步實施,國家建立了政策性銀行,經過多年發展證實,政策性銀行在滿足國際經濟貿易以及促使競爭政策落地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的繁榮做出突出貢獻。作為政策性銀行應充分認識到自身職責,結合日益變化的經濟形勢,加強建立與完善內控機制,注重從組織管理監督機制、資產風險監督機制、資料信息管理機制入手,采取針對性措施,不斷提高內控水平,為國家經濟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俊峰.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的思考[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2,03:74-76.
[2]伍敏.我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完善途徑解析[J].企業導報,2013,01:152-153.
[3]蘇玉生.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的思考[J].金融經濟,2013,14:45-47.
作者簡介:王琳琳(1980-),女,福建福州人,碩士,中級會計師,主要從事銀行財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