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玉
【摘要】隨著互聯網征信市場管制的逐漸放松和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一種新的征信方式——互聯網征信順勢而生。它的出現對傳統征信來說是一次改革式的創新,但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本文就關于互聯網征信的意義和問題及商業銀行應采取何種對策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征信 ?意義 ?商業銀行 ?對策
征信在管理和防范以及識別風險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當中必不可缺的基礎設施。根據以往發達國家的發展實踐與經驗來看,對傳統金融在手段和載體方面進行創新,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而健全強大的征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順利發展的前提。與發達國家成熟的征信業相比,我國征信業還處于不斷發展階段,面對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帶來的沖擊與挑戰,在法制、機制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何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下順利發展征信業,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互聯網征信的意義
(一)促進數據來源的多樣化發展
傳統互聯網征信數據主要來源是銀行征信數據,在大數據時代,單從互聯網企業的核心業務當中就能夠提取數量可觀且豐富的互聯網征信數據。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就可以借助阿里電商這一優勢平臺提供的關于交易數據和客戶評價產生的信用數據,這些數據當中很好地體現了社會、經濟、商業、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利用廣泛的數據支持就可以搭建信用評估模型,對客戶的本質行為進行分析,并預測客戶未來消費走向,有利于及時掌握客戶的需求,擴展業務的需求。
(二)借助互聯網優勢擴大征信范圍
當前,進入到中國互聯網征信系統的約有八億人,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擁有信用記錄,將近五億人缺乏銀行信貸記錄,那么這些人有很大部分可以成為金融部門的客戶,可以對其進行業務拓展。如何了解并及時掌握五億人的信息,對金融機構來說是個不容易解決的難題。但是,借助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征信,從諸多人在企業和互聯網當中留下的信息,運用大數據優勢和云計算功能,也可以比較方便地掌握潛在客戶的相關信息。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采集分析得到的數據對潛在客戶做出信用評價,為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的貸前審查提供了真實有力的數據基礎。
(三)能有效約束對個人失信行為
由于互聯網征信使用的是多維數據以及大數據技術,再加上互聯網共享的特性,個人與互聯網企業或者金融機構發生的有關信用評級的行為,都會被記錄保存且上傳到互聯網征信平臺上,能有效遏制客戶的失信行為比如網絡購物。作為現如今最常見的消費方式,它早已深深嵌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個人在網上購物時出現了失信行為,那么這一行為便會記錄在互聯網上且必定會影響其在網上其他交易平臺的后續購物行為,因此個人會審慎對待失信行為。其次,能夠實時掌握客戶的信用動態,以便及時做出信用評價及日后交易導向。不同于傳統征信方式只能對個別時點進行記錄,互聯網征信方式能夠實時、快速地記錄并保存下客戶的交易行為,防止個人利用傳統征信時存在的間隔掩蓋不誠信行為。長期以往,會促使個人形成關于誠信交易方面的常識,有效抑制個人失信行為。
二、當前互聯網征信存在的弊端
(一)缺少合理使用征信數據的監督
由于我國互聯網征信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一些關乎個人隱私方面的法律措施還不夠健全。在法律制度層面尚不完善的情況之下,如何進行合法的數據收集,是擺在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面前的難題。我國《征信管理條例》中明文規定:“征信機構不得采集個人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不動產信息和納稅額信息。但是,征信機構明確告知信息主體提供該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書面同意的除外。”所以,在互聯網征信當中界定個人隱私,合法取得信息主體的書面授權,如何向信息主體提示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以及泄露信息后信息主體該如何維權和金融機構如何妥善處理等問題,都缺乏相關法律制度的明確說明。
(二)需要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
目前,對新興互聯網征信企業和金融機構還沒有明確的監管標準和制度,雖然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帶來的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得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積累了巨大的客戶信息數據庫,但是不同的企業和機構在各自的經營環節中操作業務往往會按照各自的標準采集分析,沒有一個具體統一的采集和分析數據的標準,容易造成互聯網數據混亂,不便于企業交換數據使用,不同的數據標準會影響大數據的整合速度和進程。
三、商業銀行的對策
(一)加強大數據戰略,優化征信模式
結合大數據戰略,通過最新的技術手段,商業銀行可以大大加強收集整理和分析客戶信息的能力,優化征信模式。加強線上線下模式相結合,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征信產品和業務模式。首先,要深度整理客戶在商業銀行交易系統中的信用記錄,認真挖掘出既有記錄間的關聯性,找出核心資料;其次,要利用大數據收集庫和云分析技術盡可能地收集客戶在網絡平臺上的交易數據,進一步完善客戶的信息數據積累;另外,要記錄并整理分析客戶在不同網購平臺、網上銀行等互聯網平臺上的交易數據,對客戶的交易、理財、還款能力和還款信用進行初步的分析,對每個客戶都有個具體的了解。這樣做可以較好地幫助商業銀行了解客戶的真實情況,進一步拓展銀行業務。
(二)加強和金融機構的合作
隨著互聯網越來越多地進入金融領域,使得互聯網企業和商業銀行的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商業銀行可以將競爭化為合作,利用競爭機會加強與互聯網企業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合作,與他們形成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加強在客戶個人征信、消費貸款等交易方面的合作,共同開拓互聯網金融市場業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下的互聯網市場經濟潮流中,只有合作才能互贏。
四、結束語
雖然當前互聯網征信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它拓寬了信用評級所需信息的渠道,豐富了數據來源和經營主體,還能夠對個人的失信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互聯網征信方式的興起對提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核心能力具有重大意義,商業銀行應充分挖掘自身金融數據,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征信業務應用前景,這樣才能更游刃有余地融入于信息技術大爆炸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經濟的潮流中。
參考文獻
[1]杜曉峰.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建設研究[D].廈門大學,2014.
[2]王彪.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征信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3]王德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影響及對策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5.[4]鄧姝.中國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業務發展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