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澎
按照程序,葡萄牙前總理、聯合國前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將成為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難民署專員成為秘書長,這在聯合國歷史上尚屬首次,也凸顯了難民問題在現今全球事務中的分量。
聯合國需要強硬的秘書長
曾經的聯合國代表著全世界的政府組織,戰爭、難民、氣候、可持續發展都應該由聯合國所主導。而自從伊拉克戰爭開始,聯合國便失去了自己曾經的地位。在任10年之久的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即將于12月31日卸任,他被很多人認為缺乏作為。如今,聯合國急需一個強硬的秘書長。
根據聯合國的官方規定,潘基文的繼任者于10月13日接受聯合國大會193個成員國以鼓掌的方式正式任命。但實際上,接受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的正式推舉才是最關鍵的,其中5個常任理事國還具有一票否決權。10月6日,葡萄牙前總理、聯合國前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成功被推舉為下任聯合國秘書長。
“我們的候選人擁有著豐富的經驗、廣闊的視野和對諸多議題極強的適應能力。他是個沒有爭議的人,這點非常難得。”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這樣評價現年67歲的古特雷斯。
但古特雷斯獲得推舉依然是個出人意料的結果。按照聯合國不成文的規定,秘書長應該按照地理位置輪值,在來自非洲的科菲·安南和亞洲的潘基文之后,應該由前蘇聯地區的東歐國家成員代表擔任新一屆秘書長。在蘇聯解體25年之后,東歐幾乎是唯一沒有產生過聯合國秘書長的重要地區。在此次聯合國秘書長的候選人當中,當時的預測支持率僅次于古特雷斯的便是斯洛伐克外長米羅斯拉夫·萊恰克(Miroslav Lacjack)和塞爾維亞外長武克·耶雷米奇(Vuk Jeremic)。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加利亞籍女主席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也曾希望參選聯合國秘書長,但她因曾將巴勒斯坦加入教科文組織而被安理會美國代表強烈抵制。
“兩個詞便可表達我現在的感受:謙卑和感激。”古特雷斯在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推舉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用葡萄牙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交替回答著記者們的問題,他表示希望對自己的任命成為“安理會統一行動的象征和盡快解決各類挑戰的共同決心”。
上任后的古特雷斯馬上就要面臨破解安理會內部各重障礙的難題,而敘利亞、也門和南蘇丹的危機更是核心問題。“也許古特雷斯很快就會后悔自己被選為聯合國秘書長了。”歐盟理事會國際關系專家理查德·葛雯(Richard Gowan)如是評價道。“如今聯合國特別需要一名強硬的秘書長,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面前維護聯合國章程。”葛雯的同事曼努埃爾·拉豐·哈努依(Manuel Lafont Rapnouil)則指出,“潘基文曾經扮演著公證人的角色,他在敘利亞問題上始終特別謹慎,他不像前任安南那樣干臟活累活,弄濕自己整齊的襯衫。”
成熟的外交能力
這個圓臉、滿臉和氣的葡萄牙人即將成為聯合國自1981年奧地利人庫爾特·瓦爾德海姆(Kurt Waldheim)卸任后的首位歐洲籍秘書長,而如今的聯合國正面臨著自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大的危機。近年在敘利亞的武裝沖突,展現出聯合國在此等問題上組織機構能力的缺陷和不足,也將聯合國帶入了更深一層的道德危機。
古特雷斯1949年4月30日出生于里斯本,中學畢業后一直學習工程師專業。正是因為參加教會的活動,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才開始接觸政治活動。而1974年發生在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推翻了長達42年的獨裁政權,也使得古特雷斯得以真正意義上介入政治。他加入了社會黨,并長期擔任議會議員,因為能言善語,獲得了“會說話的鶴嘴錘”的外號。

1992年,他成為了社會黨秘書長,1995年更是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為葡萄牙總理。他在任的最初幾年,葡萄牙經濟穩步前進,古特雷斯借此創立了該國的最低工資制度。作為堅定的歐盟支持者,他在任總理期間力主讓葡萄牙進入歐元區。
此間,古特雷斯展現出極強的外交能力。1999年葡萄牙前殖民地東帝汶在全民公投獨立獲得勝利后對支持印度尼西亞的民兵進行屠殺,是古特雷斯最終通過外交斡旋說服國際社會推動聯合國出面干預。2000年第一季度,擔任聯合國輪值主席的古特雷斯成功主導了第一屆歐非峰會的舉辦,并促使各成員國簽訂了旨在幫助增加就業的“里斯本議程”。
雖然外交能力成熟,但古特雷斯在葡萄牙國內的支持率始終不高。很多不滿的聲音來自社會黨內部,一些人認為古特雷斯是1998年墮胎合法化全民公投失敗的主要原因,這位天主教徒從沒有掩飾自己反對墮胎的看法。
隨后因為經濟形勢的不斷惡化,古特雷斯在第二任期沒有找到更好的應對辦法。2001年因社會黨在葡萄牙地方選舉中失敗,他在第二任期的中途引咎辭去總理職務,成為葡萄牙民主化以來第一位辭職的少數派執政黨國家領導人。
古特雷斯從1999年以來一直擔任社會黨國際主席,這一泛社民黨的國際組織前身便是第二國際。2001 年從總理職務辭職后的他從葡萄牙政治中抽身,進而專注于國際外交。雖然此后他的名字經常出現在葡萄牙大選的潛在候選名單之中,但他已經不喜歡這種工作方式了。“我喜歡行動,喜歡在現場,喜歡那些可以讓我長期介入的事情。”他曾經說道。
十年聯合國難民署
2005年他成為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并擔任這一職位10年之久。他領導著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道組織之一,在125個國家擁有近10000名工作人員。
“富有魅力”“謙虛”“工作努力且方法得當”是當時的聯合國同事對他的印象。擔任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期間,他面對的是二戰以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難民危機,400萬敘利亞人因戰爭而居無定所四處流浪。他曾對聯合國難民署進行大舉改革,削減了在日內瓦總部工作的三分之一員工,將更多工作人員派往難民區以解決實際問題。他還推出了以需求為準的預算編制法,“因為難民署的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好名聲使得更多的外部資金投入進來幫助運行。”歐盟理事會國際關系負責人哈努依說。
然而這些方法依然無法根治難民問題。聯合國難民署2016年6月20日發表的《全球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難民、尋求庇護者和在國內流離失所的人數超過6000萬,而在2005年古特雷斯剛剛擔任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時,這一人數只有3800萬。
2013年的敘利亞危機讓難民問題嚴重爆發,難民署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今年是敘利亞沖突5周年,相對戰前的逾2000萬人口,敘利亞沖突為周邊國家帶來480萬難民,而敘利亞現時共有660萬人于境內流離失所。2015年有超過100萬難民通過海上或陸地進入歐洲,成為二戰以來最大難民潮。“然而抵制外國難民的情緒在多國出現,認清并了解難民和移民對接收國的積極影響非常重要。”古特雷斯曾表示。
哈努依記得,2015年8月,古特雷斯就曾通過聯合國難民署向歐洲各國施壓,以期望更加開放地接待難民。同年,他還大力推動無國籍運動的進行。“他各方奔走,希望聯合國難民署可以擴大自己的保護網,為更多的難民提供幫助。”
而真正的難民根源敘利亞也同樣需要更加關注。古特雷斯說:“敘利亞曾經根本不存在人道解決辦法,只有政治解決辦法。”而當2014年斯塔凡·德米斯圖拉成為敘利亞特派調停員之后,“聯合國才有了一名看似尋找人道解決途徑,卻做著政治利益斡旋工作的人。”
“你們根本無法想象我經歷了何等的痛苦。”作為著名的人權斗士,古特雷斯受到眾多非政府組織的尊敬。他曾表示,如果成為聯合國秘書長,他將繼續為受迫害的人發聲。
在2015年底卸任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之前,古特雷斯曾在難民署的執委會上表示,西方國家必須與穆斯林世界建立良性互動關系。現在全世界的難民,超過三分之二是穆斯林,古特雷斯認為,歐洲難民危機是憐憫與恐懼、包容和仇外之間的拉鋸戰,如何克服伊斯蘭恐懼癥以及設法降低激進思想對年輕一代的影響,是當代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