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券市場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實現我國經濟的繁榮穩定和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金融的證券市場監管體制是按照證券市場監管的職責來劃分的。想要保持我國證券市場的平和穩定,加強證券監管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式。通過近些年的調查和研究不難發現,雖然我國的證券市場在不斷發展,但在市場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因此,本文通過對我國的證券市場監管問題加以研究和分析,尋找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證券市場的監管制度的方法,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證券市場 ?監管制度 ?中介機構
一、引言
近幾年來,有關證券市場監管的話題在我國一度成為熱點,對于投資者的保護以及加強證券市場監管的呼聲日趨高漲。國內媒體針對這一問題不斷進行報告,并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興趣并加入其中。即便如此,我們發現針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但問題始終未能解決,監管中的許多問題仍然不是被抓出并炒作一番。這就使我們對我國的監管能力產生了質疑,為什么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能力始終得不到提升,證券市場中到底是什么在影響監管機構監管的能力和效率?
二、我國證券市場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證券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極大地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與其同時,我國的證券市場也暴露出許多的問題,極大地阻礙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而在這其中,證券市場監管作為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其監管問題首當其沖。我國的證券市場監管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是什么在阻礙著我國證券市場監管職能的正常運作,我們又該如何解決。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的境況,容易得出,證券市場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經濟轉型時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與我國特殊的經濟制度和國情發生交集。而證券監管的法律體系始終無法建立健全,證交所和SAC在證券市場上始終都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這種含含糊糊的監管態度必定會對證券市場的運行及發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而之前學者們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及建議大部分沒有被采納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這些政策建議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以下我們將列舉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證券監管機構主體過多,權責重疊,監管體系功能無法發揮完全
雖然在我國的證券監管體系中證監會是作為主要監管者,但由于事實上的證券市場監管者過多,由此而產生的各機構在管理監督方面容易造成證券市場上的不明確性和不確定性,從而使得中國證監會在證券市場上缺乏有力的話語權。由于證券市場上過多的監管主體從而導致監管效率低下,難以形成實質性效果,因此造成許多上市公司對于證監會缺乏畏懼感,在上市之初就敢于在招股說明書中大量造假而未能及時被證監會及時發現,例如銀廣夏事發之前,證監會從就此做過兩次巡查,但始終未能發現問題。
而證券交易所作為我國的證券自律組織,負責對我國的上市公司進行監督和審查,但由于事實上的權利限制,證券交易所只能通過上市公司的報告進行監督,即使發現問題也只能要求其進行解釋,而并沒有調查權,所以對上市公司并沒有實際上的威懾力,而作為證券市場監管部門的證監會擁有調查權和處罰權,但受限于人力物力,也僅僅只能從上市公司的報告以及報刊雜志等媒體進行監管,缺乏有效接觸各上市公司的途徑和方法,因此雖然我國并不缺乏市場監管機構,但對于市場的監管仍會感到力不從心,無處下手。
(二)證券市場的相關法律仍然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到位
總體而言,我國目前在證券市場用于監督的法律法規相對而言還較為單一,在某些具體的操作實施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難,常常發生在證券監管的過程中難以實施的情況,從而使這些監管條文缺乏實際上的意義。
目前我國已有的證券市場監管方面的相關法律暫時還只有《證券法》、《公司法》,雖然證券市場上的法律系統也在日漸完善,但是從總體上來看,仍然存在許多的漏洞和不足。我國證券市場目前還缺少一些十分有效的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如《證券信譽平價法》、《證券信托法》、《證券交易法》等,也因此對我國的證券監管造成了極大的不便。還有,由于我國還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難免會或多或少的沾染上計劃經濟的一些習性,例如過多的行政干預等。而證券市場自然也難以避免,市場上仍然存在許多政府過多的干預市場的現象,投資者的法律意識仍然較為淡薄,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仍然不夠強,監管機構的監管方式仍然較為單一。
不單單如此,即使是對于我國許多已經實施的法律和暫行規定,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市場的監管,但由于配套制度的不到位或不配套,往往會造成現行的法律法規成為一紙空文,無法實施。
(三)中介機構職能錯位
在大部分的西方國家,像會計事務所之類的中介機構,其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上市公司需要他們去證明自己所發布的信息的真實性,而投資者也確實需要這么一種機構去專門負責監督上市公司,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中介機構則通過發現和報告上市公司的違約情況來樹立市場信譽。而在我國,由于會計事務所曾長期受控于政府,即使現在與政府脫離,但對于自身風險意識薄弱,服務意識差,道德水平低等問題仍沒有什么較大改變,與國外同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三、針對證券市場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明確市場監管單位的權利和職責,培養專業化人員
針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單位過多,權責不明的情況,政府需要重新對各單位的權利進行劃分和確定,確立證監會在證券市場的權威性,應繼續完善以證監會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制,從而加強證監會的行政效率,并且要賦予證監會足夠的監管權利,來確保證券市場的健康平穩運營,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實現整個證券體系的穩定,又要督促證券業創新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同時,弱化證監會對證券市場的參與度,轉而側重于市場的宏觀管理,同時明確和加強證交所和中國證券業協會作為證券業自律組織的地位,并在某些方面給予其更多的權利。應該適當放開一些行政權利,簡化審批程序。在放開某些審批權利的同時,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規范行業中介機構的執業行為并督促提高其執業水準。
進一步提高市場監管人員的水平和素質。證券市場的監管需要極高的執業修養和水平,從事該工作的人員不僅需要一定的政治素養,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較高的專業水平。在我國經濟水平日益國際化的形式下,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操作手段不斷被創造出來,這要求我國證券市場的從業人員要具備更高的工作素質,并能與其工作相適應。雖然從我國目前證券市場的發展來看,具備證券監管的高素質人才還較為缺乏,但我國的各級監管人員在數量、業務素質、知識結構等方面都有了及其顯著的提高。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大對證券市場專門人才的培養,提高行業人員的執業水平和準入門檻。同時吸收和引進一些國外的成功經驗,加快我國證券行業的發展。
(二)建立健全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的法律體系
隨著我國各項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以及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證券市場上的各項法律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細化。上文已經提到,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體系并不完善,監管的手段還十分單一。為改善這樣的境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市場的監管體系,除了基本的《公司法》、《證券法》,還要填補《證券信譽評價法》、《證券信托法》、《證券交易法》等法律法規的缺失,同時加快配套制度法規的出臺,以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市場監管法律體系,從而使證券市場的參與主體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還要盡可能的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促進證券市場的市場化。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代替政府行政指令的力度還要加強。
(三)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功能
要重新對證券中介機構在證券市場的角色進行認定,明確證券中介機構應該履行義務和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止步于對其進行監控,當中介機構發生違規行為時,還要毫不猶豫的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主要責任人還要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其次還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證券行業中介機構的行業準則,并形成行業內人員的道德素質水平標準。為加大對證券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威懾力,可賦予證監會一定的行政懲罰權和事后追究權,可以適當考慮因中介機構的違法行為而對受害人造成損失而被要求對其進行賠償的行為應為懲罰性質的而非補償性的,并且明確其應承擔的具體責任。要重新定位中介機構在證券市場的地位,明確其作為市場信息披露者的地位。
我國的證券市場的畢竟還只有30年左右的時間,經驗和成熟度都還無法與西方國家相比,也正因此,我們必須從當下做起,在立足本國證券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下,適當引進國外先進的經驗和管理模式,從而形成自己特色的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為證券市場的發展再加一把力。
參考文獻
[1]錢江.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2]劉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
[3]劉磊.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商業經濟,2011,09:100-101.
[4]韓萍,郎曼曼.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4,12:38-39.
[5]李鵬程.試論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5,02:81.
[6]王新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問題與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09:66-67.
作者簡介:錢鋮(1995-),女,安徽樅陽人,現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