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 敏
(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淺談《世說新語》中人物形象的分類
弓 敏
(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過去,研究者們往往從思想史、美學、心理學等角度解讀《世說新語》中的人物形象,但少有對這些形象的系統分類。本文試圖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將《世說新語》中的人物形象按其身份地位進行系統地分類,并通過展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從而更好地在歷史的語境中理解《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人物形象;分類
《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志人小說的集大成者,它記錄了魏晉時期各色人物的趣聞軼事。書中記載的人物,既有皇族貴戚、高官權貴、亂世名將,又有政客幫閑、早慧頑童、僧道儒民,更兼名人雅士,等等。且書中所列人物總數達600多人,如果算上標注中的人物,則有1500余人之多。自《世說新語》問世以來,研究者們早已從思想史、美學、心理學等角度對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過研究,成果頗為豐碩,但少有對人物形象的系統分類。本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世說新語》中的人物形象按其身份地位進行系統地分類,并通過展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從而更好地在歷史的語境中理解該文本。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塑造了一系列帝王形象,魏晉時期的帝王在此書中多有提及。作者對這些帝王的描寫雖然著墨不多、篇幅短小,卻依然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一是專權擅政的獨裁者形象。《世說新語》中提及的帝王不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專權擅政的獨裁者和自立為帝的篡權者,而曹操、曹王、司馬鼓、司馬昭、司馬炎等都是這類帝王的典型代表。在這些帝王中,作者對曹操的刻畫最多,也最生動,譬如,《假譎》3和4直接刻畫了他對手下的冷酷無情和奸詐兇殘的丑惡嘴臉。相比較而言,對其他帝王的描述則很少,且人物性格刻畫也并不突出,有的甚至只是一筆帶過。二是才能平庸的傀儡皇帝形象。《世說新語》中這類皇帝的典型代表是晉簡文帝。他雖貴為帝王,卻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譬如,《言語》59將簡文帝登基時對自己命運的深深地憂慮,寫得十分悲楚。
魏晉時期真正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其實是當時的一些權臣。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擁有比皇帝更高的權利。《世說新語》對魏晉時期的這些權臣著墨甚多,刻畫了諸如謝安、陶侃、桓溫、王導、庚亮、溫嬌等眾多王公大臣的形象,且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首先是企圖篡位的奸臣形象。奸臣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王敦和桓溫,他們獨攬朝綱,擁有比皇帝更高的權力。譬如,《言語》56寫到了簡文帝尚且要對桓溫恭恭敬敬,足見當時桓溫的權力有多大。其次是忠心報國的忠臣形象。在掌握著國家大權的權臣當中也有很多不畏強權暴政的忠臣賢士,如王導、謝安等人。《世說新語》中對他們的描寫有很大的篇幅,譬如《寵禮》1和《雅量》29等。
《世說新語》被魯迅先生稱為 “名士的教科書”,這是因為書中所記載的六百多個人物當中,士人占了絕大多數。士人主要是指士族階層的精英,他們身上有著士族階層的人生態度、生活趣味和人格理想。名士重才情和氣度,方能顯其“風流”。“名士風流”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首先是“刻情”。譬如,《德行》4中李膺的“高標自持”;《方正》6中的夏侯玄雖淪為階下囚卻仍不肯自貶身份,等等。其次是“修容”。譬如,《容止》2中的何晏皮膚白皙,是當時的美男子;《容止》7中的潘岳姿容美妙,“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容止》10中的裴楷內在精神氣質之美,等等。最后是“依倚道藝”。這指的是名士的思想與才能的特點。
《世說新語》以寬容與贊賞的態度描寫了女性的美貌、才能和智慧。這些形象大多集中在《賢媛》一門當中,《言語》、《文學》、《品藻》、《惑溺》中也偶有提及。書中刻畫的女性人物不再是生存在男權社會中的可憐蟲,也不再是正統儒家禮教的犧牲品,而是作為有血有肉的人而存在的。相較于前代的女性,她們的地位有了本質上的提高,主要表現在這三個方面:第一,從《世說新語》中所描寫的夫妻間的小故事中即可看出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譬如《假橘》9關于溫嬌娶婦的故事和《惑溺》6中“卿卿我我”的故事。第二,從作者對女性聰明才智的贊頌中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提高,譬如《賢媛》6中阮氏的故事和《言語》71中才女謝道錫詠雪的故事。第三,從《世說新語》一些再嫁女性的命運以及人們對于女性再嫁的態度中,我們也能看到魏晉時期女性地位的提高,譬如《品藻》21中宋諱的故事和《傷逝》8與《假橘》10中關于諸葛道明之女的故事。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雋永、飄逸灑脫,毫無板重之感。尤其是少兒的語言,天真敏捷,才華卓絕,機智勇敢。書中的兒童不外乎如下四類形象。
第一類是天資聰穎而富有哲理的形象。譬如,《言語》2中九歲的徐孺子把月亮比作眼睛,把月中之物比作瞳孔;《雅量》5中七歲的王戎悟出生活哲理等等。第二類是孝順善良而知書達理的形象。譬如,《德行》33寫到太傅同情老人;《言語》5寫到孔融的兒子的故事等等。第三類是峻峭逼人而敏于辯難的形象。譬如,《言語》11寫到了鐘毓和鐘會的機智勇敢等等。第四類是個性張揚而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的形象。譬如,《言語》46中八歲的謝仁祖個性張揚,具有人格獨立的精神;《假譎》7中十歲的王右軍詐睡保全性命等等。
上述五類形象是本文對《世說新語》中人物形象的分類,透過這些人物群像,我們發現“在中國政治史上,魏晉時代無疑是黑暗的,但在思想史上,卻有它特殊的意義和價值。魏晉人無不充滿著強烈的個人浪漫主義的精神。他們在那種動蕩不安的社會政治環境里,從過去那種倫理道德和傳統思想里解放出來,無論對宇宙,政治,人生或藝術都持有大膽獨立的見解”,因此也就更能理解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追求生命自由的風范。
[1] 王能憲,《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版
[2] 駱玉明,《世說新語精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
[3] 蔣凡、李笑野、白振奎評注,《全評新注世說新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3月版
[4] 梁克隆,《<世說新語·賢媛>女性人物形象淺說》,《東方論壇》,2010年第5期
[5] 劉秀娟,《從<世說新語>少兒的形象看魏晉風流的影響》,《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4月第25卷第2期
[6] 李柏,《<世說新語>人物形象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7] 曹元媛,《<世說新語>人物形象分類及其文化意蘊研究》,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弓敏(1993.11-),女,漢族,山西晉中人,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G634.3
A
1672-5832(2016)04-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