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軍 周 文
(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芻議影響軍官敬業精神的主要因素
王利軍 周 文
(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軍官敬業精神主要受環境因素和個體因素兩方面相互作用的影響。一方面,環境決定人,人首先被所處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所決定,特別是經濟環境具有本源性的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個人在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中也具有能動性。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人的成長不僅受制于環境,而且還受到他后天形成的思想等主觀條件的影響。
主要包括社會文化因素和社會政治、經濟政策預制度因素及大眾傳媒等影響。
社會文化的影響。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自然環境、社會形態、經濟水平等作用下長期形成的精神與物質的總和。軍官敬業精神是一種文化行為,而一定的文化行為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催生的。首先,傳統文化影響著國家的軍事戰略思維;影響著軍官對戰爭、軍隊、軍人的基本認識;影響著軍官的價值取向。“中國軍事戰略最濃厚的根基和底蘊是傳統文化。”同時,優秀的軍事文化傳統鍛鑄著軍官的情操。古代的“精忠報國”、“馬革裹尸”、“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愛國精神和崇高氣節,感染和激勵著現代軍官的報國之心。其次,現代文化已經成為影響軍官敬業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社會時尚對軍官的敬業狀態影響更為深刻,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社會政治、經濟政策與制度的影響。社會的政治、經濟政策與制度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對社會成員具有明顯的導向與制約作用。良好的政治、經濟政策制度能使軍官獲得較高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榮譽,保障他們穩定、充足的生活所需,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熱愛;使軍官的社會流動順暢;保持良好有序的運行機制;激發軍官的敬業精神。不良的政治經濟政策、制度阻礙著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制約著軍隊的建設,影響人們的擇業取向,抑制著軍官敬業精神的發揮。
大眾傳媒的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即大眾傳播媒介的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軍官作為整個社會系統的成員也自然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一方面是大眾傳媒的正面宣傳能激勵軍官熱愛軍隊、立足本職、報效祖國,起到正面的引導與強化作用。另一方面,不良影視作品的負面影響,也侵蝕著軍官的正確思想,影響著他們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動搖著軍官安心服役、忠于職守的信心與決心。
軍營環境對軍官敬業精神的影響一般分為軍校和部隊兩個階段。具體如下:
軍校教育的影響。軍事院校是造就軍事人才的一種特殊理論灌輸與社會實踐場所,是軍事人才成長的基礎和搖籃。軍校在傳授學員知識、技能,培養他們智力因素的同時,以其獨特的校園環境、良好的校風、優秀的軍校文化和嚴明的紀律塑造著學員包含情感、意志、性格在內的非智力因素。這些非智力因素對于軍校學員以后的成長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良好的軍人品德培養與鍛陳,可以加深他們對軍人職業的認識,堅定他們立志獻身國防的信念,打牢他們扎根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基礎。為部隊提供政治合格、有理想、有抱負的優秀青年軍官。
軍事集體的影響。集體對個體軍官敬業精神的影響,主要是由集體的政臺方向、組織狀況、工作水準、價值取向、道德狀況等因素綜合形成的。軍官個體進入集體環境,在學習和掌握在集體中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經驗、印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接受著集體的熏陶。這種熏陶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個體的成長進步。馬克思曾經指出:“在大多數生產勞動中,單是社會接觸,就能引起競爭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奮,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個人工作效率。”這是集體對個體的社會促進規律。二是評價和改變個體的行為方式。集體的行為評判標準形成群體的壓力,規范著個體的行為方式,使軍官個體的政治信念、理想、價值取向同集體趨于一致,同化個體行為。
軍事政治組織的影響。軍事政治組織是軍隊中的黨組織和團組織。它們是思想上進取、政治上堅定的軍官所積極靠攏的政治實體。在通常情況下,黨團組織通過黨團知識教育、政策灌輸,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來強化對軍官的教育效果,不僅可以引導軍官的思想覺悟不斷提升,自覺接納黨組織的理想、目標、準則和要求等等,而且可以激勵軍官的言論行動不斷向更高標準接近,積極創造條件,激發軍官為崇高理想和光榮事業奮斗的動力。
軍內小群體的影響。軍事領域同其它領域一樣,存在著以非正式關系即具體的人際關系為結合紐帶的各種小群體。這些小群體對軍官的社會化往往會有重要影響,他們可以強化軍官在集體生活中通過教育而形成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可以彌補集體滿足個人多方面需要的不足,可以發展個人健康的志趣和愛好等等,從而提高軍官社會化的水平;也可以使個人原有的正確觀點和行為在不良互動中被扭曲、被改變,發展不健康的情趣,道德水平有所下降,以至于產生更為嚴重的問題,這就勢必影響或阻礙軍官敬業精神的形成。因此,在軍官敬業問題上,應重視小群體的作用,按正確準則,用適當的方法,強化其社會化的正向功能,抑制其反向功能,使其在總體上有利于軍官敬業精神的形成。
家庭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也是軍官敬業精神形成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首先,在軍官前期生活中,學會生活技能、形成心理傾向、進行道德培養、養成行為習慣等,都離不開家庭。家庭對個人進行的多方面的有效的學習、培養,是軍官初次社會化的前提和基礎。其次,軍官相對獨立的觀念和自主自律的行為也自然要受家庭的影響。家庭的狀況往往牽動軍官的心,促使他們在走與留的問題上做出抉擇;家庭成員的生活態度可以引導軍官的工作或以個人或以事業為取向;家庭道德水平問題或多或少地要在軍官的道德觀念中有所反映,在道德行為中有所表現。正因為如此,在軍官敬業精神形成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家庭的影響或作用。
軍官敬業精神的形成不僅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而且受自身知識技能、經驗能力、性別年齡、健康狀況,以及已有思想品德等主觀條件的制約。外部環境的影響,只有與軍官主觀條件產生互動,才能形成軍官自身的敬業行為。在個體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個體的價值取向、職業觀和生活經歷三個方面。價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導致追求目標的不同,引起不同的行為結果。自己知識水平的高低與對軍人職業的認可的程度大小,對軍官敬業精神的形成與發揮有著明顯的影響。在工作和生活上,如果軍官是成功的,他敬業意識就強,不斷奮斗進取的勁頭就足;否則,則意志消沉,猶豫徘徊,敬業的精神狀態就差。
B844
A
1672-5832(2016)04-02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