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梅
職業經理人的道德問題
王本梅
職業經理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頭上戴著耀眼的光環,但是這個群體的口碑并不甚好。比如經常跳槽、追求享受、誠信度低等等.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企業和職業經理人之間顯然有著誤會,對于這種誤會,企業和職業經理人雙方都應該抱著最大的誠意去解決。
職業經理人 道德 口碑
職業經理人在商學院受過系統的管理培訓,畢業后分別進入國企、民企和外企,有的擔任首席執行官(CEO),有的擔任中層管理者。職業經理人在企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將企業的管理系統化、專業化,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提供了一個平臺。但是,在職業經理人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傳出了并不和諧的聲音。很多人質疑職業經理人的道德問題,認為職業經理人經常跳槽、追求享受、誠信度低等。
從企業的角度,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企業迷信職業經理人,結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2)企業使用經理人但不信任經理人,沒有做到授權到位。
(3)企業并沒有高薪聘請經理人,而是像雇傭一名普通管理層一樣雇傭職業經理人
(4)企業希望像使用速效劑一樣,聘用職業經理人的時間過短。
(5)企業沒有給職業經理人配對有效的團隊,致使職業經理人成為“光桿司令”。
(6)企業給職業經理人的后勤工作沒有做好。
(7)企業招聘人員并不專業的招聘并沒有考慮到人崗合一,草草地應下職業經理人的各種條件,到崗后發現企業的很多條件都不到位。
然而,從職業經理人的角度,口碑不好有如下的原因:
(1)職業經理人對薪金不滿意,所以消極怠工。
通過此次論壇,從以往只側重于技術、裝備產品推介的交流會,變身為同行交流的高端學術活動平臺,對本領域理論、工藝技術以及航天、深海、核電、國家重點領域的焊接智能裝備和應用場合的最新進展進行全方位審視、多角度而深入的探討,促進本行業技術進步與產品創新。
(2)職業經理人自視甚高,常常孤軍奮戰。
(3)職業經理人對企業許諾過多,變成“空頭支票”。
(4)職業經理人對各種福利制度不滿。
(5)職業經理人之間容易相互攀比,從而導致職業經理人與企業間發生各種誤會或矛盾。
(6)職業經理人又向“錢“看,又不想努力付出。
(7)職業經理人不認為職業道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從社會的角度,職業經理人口碑不好也有這么幾種原因:
(1)媒體為了宣傳的需要,過高地吹捧商學院和其所培養的職業經理人。
(2)獵頭習慣盯著職業經理人的去向,經常挖企業的“墻角”。
(3)企業競爭對手往往開出更高的薪水以吸引職業經理人。
(4)商學院忽視了對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的培養,認為職業道德修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從家庭的角度,原因有如下幾種:
(1)職業經理人在商學院期間花費過多,家人容易有急功近利的想法。
(2)家庭和工作往往不在一個城市,也牽扯了職業經理人很多精力,使得他們不能專心致志地工作。
(3)家庭對職業經理人要求過高,往往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
(4)職業經理人因為工作過于忙碌,疏忽了家庭,造成了家庭里很多矛盾,反過來也影響了工作。
從同事的角度,原因如下:
(1)職業經理人如果不能技冠全群,就只能受到同事的排擠。
(2)在企業辛辛苦苦工作多年的老員工,薪水和受重視程度卻比不上一個“空降”的職業經理人,這些人容易對企業產生失望,更談不上配合職業經理人的工作。
(3)如果企業的雙方溝通工作沒有做到位,職業經理人容易遭到同事的拆臺。
(4)職業經理人未能給配合其工作的同事適時的進行各種獎勵,反而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工作,這時同事容易產生忌恨心理。
職業經理人的口碑基本上取決于企業、社會、家庭和同事等幾個方面,作為一名期望值很高的管理者,無論哪一方面做得不好,就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也給自己的價值降分,不利于以后的事業發展。社會和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要求甚至于接近完美的苛刻,職業經理人也應當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克己奉公,一日三省,為職業經理人這個團體增光添彩。
既然職業經理人的口碑不是甚好,但是他們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因為這個團隊對道德的定義有著自己的詮釋。職業經理人這個團隊的自我的意識很強,強調自我調整,自我批判,自我尊重,我行我素。他們在挑企業時,要求也頗為苛刻,除了薪水、福利、職位、前途等個人條件外,還期望企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受人尊敬,在社會上擁有一定的地位,并對所有的員工一視同仁。
企業和社會除了看到職業經理人頭上耀眼的光環外,還應當看到職業經理人為了在商學院的學業付出很多。大部分的職業經理人都是拋家舍業,異地求學,并需要繳納商學院不菲的學費;除此之外,更有很多的職業經理人中途中斷工作,也即斷絕了收入來源,依靠積蓄或舉債前往商學院求學。商學院畢業后,每個人都得重新找工作,在為了求學付出這么多之后,新的工作也就變得沉重起來,被賦予了太多的期望。然而,事實上,迫于找工作時間緊迫和地點受限等原因,很多職業經理人的工作薪水并不是很高,甚至于不能與商學院的學費相比,但是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卻是居高不下。沉重的經濟和心理雙重壓力下,職業經理人的行為舉止難免有些怪異,于是,很多人就認為職業經理人難以相處,做事不循常規,并因此對職業經理人產生了很多誤解。
一般情況下,職業經理人會這樣認為,自己身上所攜帶的市場、技術和資本市場等資源都屬于個人能力的一部分,如果拋開這些單純地看個人能力,其實每個人相差都不大,甚至于上不上商學院關系也不大。但是,要啟用這些資源并使其形成生產力,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并不僅僅是高薪所能給予的,也就是說,職業經理人并不都是看重高薪,還要有高效的團隊平臺、領導的重視、管理層的參與,最重要的是,允許經理人犯錯,給他們一些寬泛的時間和犯錯的機會,因為畢竟從商學院到職場,是有間斷和過渡的。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創新行為或重大舉措,可能真的需要全公司上上下下地配合,而企業領導層能否做到這一點,給職業經理人創造良好的職業環境和并鼎力支持他們呢?很多職業經理人中途棄職而逃,除了前期的溝通工作沒有做好外,也是與職業經理人越來越看到他們成了“光桿司令”有關系。
職業經理人認為,選擇了職業經理人這條路,也就意味著成為或大或小的公眾人物,公眾形象和公共關系都是需要維持的。企業在聘請職業經理人時,有無意識到這一點?還是僅僅把職業經理人看作能下蛋的雞,一夜之間把業績做上去?還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在沒有見到效益之前,舍不得做投入?
道德與經濟利益并不是相悖的,職業經理人敢冒不道德之大不韙,并不見得都是為了追逐經濟利益,而是首先看到了企業的不道德,從而棄之而去。但是在輿論上,職業經理人是弱勢群體,為自己的利益爭取容易被看作爭權奪利,所以大家一面倒地譴責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首先應該意識到,找工作是比辭掉工作更大的一件事情,選擇企業時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查找,因為一旦選擇確定,他和聘用企業就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企業和經理人對各方的過錯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職業經理人的獨特之處在于,他們總是試圖與企業建立一種平等契約的關系,而不是像普通員工一樣,與企業是一種事實上的隸屬關系。也即職業經理人打內心里認為他是來幫助企業的,而不是來為企業打工賺錢的。他們和普通的打工者是不同的,這在于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有資源、有品位,擁有著廣泛的人脈,可以給企業帶來生產力。職業經理人的這種心態和企業對他們的認識是有出入的。
世俗的觀點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職業經理人尤其不能免俗,他們費盡心血獲得了商學院的學位,拿到了步入高層管理的入門磚,自然希望在企業干出一番事業,完成自己立業的心愿。所以,企業不必擔心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熱忱,他們更喜歡自我驅動和自我激勵,只要設定一個目標,他們會竭盡全力,盡職盡責地去完成。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自我驅動的動力消失一個階段后,職業經理人是否還能繼續發揮自己的能量?企業領導層在眼巴巴地等著創造業績,而職業經理人這兒已經殫精竭慮了。雙方怎樣才能了解對方的需求?因此,企業和職業經理人雙方的溝通非常重要。職業經理人尤其要學會與企業領導層溝通,放棄自己所謂的自尊和清高。理查德.蔡斯說過,“將各種類型的企業都視為服務部門正在成為人們日益接受的新觀點。”企業的觀點在改變,職業經理人的觀點也應該改變。有很多職業經理人認為自己終于站在眾人之前,殊不知,他們所比較的對象也已經發生了變化。有經理人誤認為,為企業服務就是為企業領導層服務,事實上,無論是經理人還是領導層歸根到底都是為社會生產服務,為消費者服務的。
職業經理人的道德問題歸根結底是企業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信任問題。張維迎曾經撰文說過,“不僅僅是企業家信任職業經理人,而且職業經理人也要信任企業家。沒有前一個信任,企業家不會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管理,而且沒有后一個信任,職業經理人也不會為企業家效力。”職業經理人出現道德問題是處于弱勢的表現,在與企業的博弈中不能得到高的信任度。因此,無論職業經理人多么才華橫溢,一定首先要學會讓企業家充分信任自己。
[1]張維迎.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如何建立信任[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29~39.
[2]唐仁.論職業經理人的培養[J].企業經濟,2003(7):26~28.
[3]趙壘,鄭月平.職業經理人的信用問題[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S1):112~113.
[4]盛運華,邵婧.關于中國職業經理人職業道德的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8):153~154.
[5]王國穎.從“創維跳槽風波”透視老板與職業經理人關系[J].企業經濟,2001(3):26~27.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
王本梅(1976-),女,山東青島人,講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電子商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