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鳳
教學中關心學困生不容忽視
王安鳳
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不斷陪養學困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愛學習,會學習。只有通過教師的不斷幫助,學困生的成績會提高,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進而使班上的全體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學困生 主體意識 學習方法
所謂“學困生”,是指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以前曾被稱為“后進生”,后在新課程改革的人文理念影響下,改稱為“學困生”。這類學生在班上一般學習不積極主動,或學習不得法,或因記憶力分析力發展不足等導致學習成績無法跟上其他同學,在班級中容易被歧視,所以處于“弱勢群體”的地位。
目前,全社會都在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群體,教師應該怎樣在課堂上樹立學困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呢?是教師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第一,改善評價方式。關注學困生,首先從制度上,評價方式上予以改善優化,也就是完善對學困生的認可問題,我們要設法激發學困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讓學困生在學習活動中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試想,用一張試題不能對學生做出判斷,無論如何,總是在后,總是不成功,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熱愛和動力。作為持奧會,都還有自己的比賽規則和評價方式呢,而作為培養人的學習活動中,在平時的練習和測試中,也應該有不同的標準和評價方式,使學困生在自己學習中能獲得成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練習和測驗中,要繼續淡化考試的評比功能,重視發揮考試的教育功能,教師應精心設計試卷,體現人們關懷,縮短學困生與試卷的距離。
第二,激發其學習的興趣,重塑學習的自信心。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變師生的關系為朋友關系,與學困生交朋友。實踐證明,學生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也就喜歡他教的那門學科。老師要尊重,熱愛,關心學生,了解并理解他們,對學生感到有親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讓每一個學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從而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例如,我班上有位同學,她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反應較慢,常常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內心還想把學習搞好。于是,我在課堂教學特別的尊重,注視,寬容她常常用鼓勵的語言評價她的發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發言,讓她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起主動參加與學習的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的行為都是強化的結果,成功的獎賞會使學困生產生喜悅的情緒,這種成功的喜悅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近一年來老師同學的幫助,以及她不懈的努力,這種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來。
第三,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困生不同的形成原因采取不同的改善策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除了面向全體,還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來,因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一些學困生需要合作也能夠解決的問題,其問題既能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又能加強學困生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和合作。問題設計太簡單,沒有合作的必要,太難了,其問題解決不了,所以問題設計得難度5要適度。這樣在合作學習中,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其次,課堂小組合作討論時,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去,特別關注學困生的思考,發言,引導:幫助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傾聽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想法。再次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在小組中匯報,教學目標,讓他們代表小組匯報結果。有的學困生,是老師提出問題,想回答又怕回答,一句“你能行”的鼓勵。會使學生的思維性質的飛越。這即是檢查小組討論的情況,又可以檢查學困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傾聽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引導在小組合作中樹立信心。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把學困生融合于各個學習小組,使他們的學習得到幫助和提高。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樹立他們學習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班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全面提高學習質量。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團結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就要有意識地把好,中,學困生三種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里,每個學習小組安排一個學困生。在小組里成績好一點的學生,老師要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任務:在小組里合作學習時要主動幫助學困生,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督促,幫助學困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對學困生的幫助更要有耐心,教師對學困生提出明確要求:學困生的幫助要有耐心,避免優秀生爭先,以優代差,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問題的存在,及時改正缺點趕上優等生。這樣,學困生小組合作活動中即感到有同學的幫助,享受到集體的溫暖,又使他們學習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樹立起自主的信息。
總之,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不斷陪養學困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愛學習,會學習。只有通過教師的不斷幫助,學困生的成績會提高,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進而使班上的全體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貴州省盤縣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