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潔
論”農村淘寶”項目實施的障礙因素及其消解策略
秦 潔
20年代末,電商傳入我國以來,電子商務在我國得到飛速發展,對我國GDP的貢獻逐年增多,帶動了國內經濟發展,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啟動“千縣萬村農村淘寶計劃”,農村淘寶應運而生,農村與淘寶結合形成農村淘寶,以“網貨入鄉,農貨進城”為發展理念。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步伐下。農村淘寶在政策的支持下風生水起。然而,在看得見曙光的農村淘寶項目實施過程中,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電子商務大環境,農村淘寶項目的發展,從“網貨下鄉”、“農貨進城”兩個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總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農村淘寶 問題 對策
近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涉農電子商務交易額亦是如此。《2014-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競爭及企業競爭策略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涉農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13年。2010年至今,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年均增速為112.15%,農產品銷售額從2010年的37億元左右,到2014年突破800億元。[1]
截止2013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達1.77億,占全國網民的28.6
%,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總額達1800億,預計2016年將突破4600億。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啟動“千縣萬村農村淘寶計劃”,旨在服務農民,創新農業,讓農村變得更美好。計劃與各地政府深度合作,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截至2014年全國億元淘寶縣超過300個,遍及25個省市區,其中來自中西部的億元淘寶縣超過100個,如四川郫縣、陜西武功、湖南桂陽等。[2]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從事職業向城鎮二、三產業轉移。農民身份轉化為農民工身份,農村地貌轉變為城市景觀,農村人口在總體人口中的占比持續下降,網貨下鄉、農貨進城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各自的絆腳石。
(一)網貨下鄉
網貨下鄉,即農村淘寶服務點幫助農村不會網購的農民實現網上購物。網購與實體購物最大的區別的就是其虛擬性,以圖片和買家評價來選擇要選購的商品。網絡購物有貨不符實、質量、色差、售后不完善等問題。結合農村的現況,農村淘寶有以下幾點是亟待解決的:
1、消費習慣轉換慢
在農村耕作的農民,一般是沒有網購經歷的。網購相對于傳統購物來說,眼見為實、摸質量,對產品的親身體驗無法實現。由此到時農民對網購、虛擬網購的信賴程度不高。對新潮的網上購物的信賴還需要一段長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實體店購物看得見摸得著、演示得了功能、踏實的購物體驗,具有相當強的吸引力。多數商品網購價格比實體店價格便宜,能夠抓住部分農民的心理,但網購商品的質量問題也是廣為詬病的,這也是農民不信賴網購的由頭。
2、物流效率低
農村路網建設不完善,公路養護不當,村落分布較散,物流速度慢。菜鳥網整合物流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上,把物流點的末端設在了鄉鎮。從鄉鎮到分散的各個農村或者農戶的手中,還需快遞員分別派送。但多數農村道路狀況并不樂觀。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388.16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68萬公里,其中村道222.45萬公里,增加7.71萬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99.9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98.08%、比上年末提高0.28個百分點;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99.82%,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91.76%、提高2.76個百分點[3]。公路只是里程增加了,并未統一規劃好,未形成整體路網,筑路再修路成為一個死循環。農村公路的養護并未落實,交通運輸部起草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還未頒布、落實。以網上購買農藥為例,蟲害的發生往往具有不確定性,物流效率低會造成“藥到莊稼沒”的結果。
3、售后保障低
購進家電、家具等產品下鄉的售后保障低,手續繁瑣。網絡電商主打價格戰,在與實體店的競爭下催生了線上線下質量不一的結果。目前我國家電行業O2O模式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少部分實現O2O的品牌還未普及到鄉。網購家電質量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商品線上線下同款不同質,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商品,線上比線下便宜,功能也縮減不少。更有電器制造廠商坦言,線上線下商品有“網絡定制版”和“一般貨物”的區別。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網購消費者可享受7天內無理由退換貨,從收獲日開始計算。但許多家電,如液晶電視、洗衣機經過先送貨到家、師傅上門安裝,再到使用發現不滿意時,就已經過了“后悔期”。實體店隨叫隨到的實體店的售后服務,更能給大家購物“安全感”。
(二)農貨進城
農貨進城,是將農產品通過網絡電商的渠道進行銷售。解決農村農產品銷售渠道窄,銷量低等問題。農產品的銷售,由于其種類繁多,在包裝、流通加工、倉儲、運輸的過程中都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1、儲存、物流等基礎設施不完善
“要致富,先修路”,處于城鎮周邊的農村建好了水泥道路,但并沒做好養護。果蔬農產品對冷鏈物流要求高。國家發改委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果蔬冷鏈流通率提高到20%以上,冷藏運輸率提高到30%左右,流通環節農產品的腐損率降至15%以下。但基于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完善,冷藏設備和條件還不具備,農貨的采收、初步包裝階段保鮮措施還不到位,運輸過程中的貨損率居高不下,這一目標的實現還在路上。“農貨進城”暫時還不能實現冷藏運輸和儲存,對于能夠實現冷鏈物流的農產品,價格升高也會失去競爭力,需加強包裝、冷藏、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
2、農產品質量不齊,難以實現規模銷售
大部分農村農作物種植以個人為單位,種植規模小且難以集中管理。不同農民種植出來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以零售為單位的農產品銷售給農產品包裝、配送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無形之中增加了農貨的成本。
3、農產品缺少“合格證”
農產品質量沒有統一的標準,合格沒有準確的定數。食品安全問題是大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但是對于即將“進城”的農貨來說,何為合格、安全?暫時還沒有一個標準。農產品在網上的銷售需要得到認可與監管,農藥、化肥的使用在很多時候都是無法避免的。要實現網上銷售農產品,目前并沒有專門的檢測部門,也沒有檢測標準。對網上銷售的農產品是否安全,沒有合格證,也難以得到更多的客戶。
4、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
工業化、信息化的發展,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向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城鎮化過程中,越來越多農村地貌轉變為城市景觀,農村勞動人口轉化為農民工。據《2015-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咨詢預測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城鎮化經歷了一個起點低、速度快的發展過程。1978-2014年,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7.3億人,城鎮化率從17.9%提升到54.77%,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村剩余人口大都為老人、小孩和少部分婦女。很多農民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定居于城市,大部分農民工會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在城市上學,大部分農二代都不會干農活。
針對網購,我國應該出臺網絡誠信監管法例,執法單位明確執法范圍,監管部門監管落實到位;提高電商準入門檻,確定產品合格標準,具備產品合格證才允許上線銷售;成立電商監管部門,負責產品質量監管,抽檢線上商品,解決銷售者投訴問題。對于網購中農村淘寶的問題分析,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基礎設施設備建設
農村道路養護并定時抽查;購進適用的先進農機設備,簡化人工作業,提高農作效率;購進用于農產品物流的包裝、加工設備,冷藏庫等,建立用于新鮮農產品運輸的冷鏈運輸車隊;在村鎮集中區選擇距離農村淘寶服務站和農作物種植區最近的地點,建設農產品儲存倉庫,以便合理儲存貨物用于運輸。
(二)農村物流網點完善
農村的物流配送問題一直是物流配送中的一個瓶頸,菜鳥網的物流資源整合也沒有實現農村的送貨上門。郵政快遞是全國網點最齊全,覆蓋面相對完善。農村淘寶配送應與郵政合作,整合其原有物流網絡,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模仿“滴滴打車”“優步快車”運營模式,組織當地配送車隊,整合貨物配送。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
響應國家號召,以家庭承包制為基礎,建立農村合作社。建立農場,統一管理,發展管理團隊,實現規模化種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堅持發展生態、綠色農業。
(四)技術人才培養
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研究,研制更高產的種苗、更高效的農作設備、更合理的科學種植方案;農作物種植科學普及,組織農民學習防蟲、治蟲等科學知識。力求以最少的勞動力培育出質量最好的農產品。
(五)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發展
尋求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包括客戶、種苗提供商、配送承運人等等。與客戶協商制定統一的標準,根據客戶的需求,種植適合當地氣候的農作物。定期傳送農作物生長信息,實現農作物種植、運輸、配送全程監控,適時采摘農作物,包裝配送至目的地。
(六)培育種植當地綠色特色農產品
“橘生南則為橘,生于北則為枳”,種植適合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打響特色名牌,更大限度吸引顧客。在完善的物流鏈的輸送下,實現農產品的推廣。
電商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給中國經濟注入了很大的活力,隨著城市電商發展趨于飽和的狀態來臨。農村電商成為另一塊寶地,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中國農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農村淘寶的推進,也在改變農村的現狀。農村淘寶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也亟待解決,這樣才能以更快、更好的方式實現農村發展、農民富裕、經濟增長的目的。
[1]洪濤.張傳林.2014-2015年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R].報告.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院.
[2]龐彪.阿里構建農村電商生態網[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5(15):54.
[3]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中國道路運輸發展報告(2014)[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