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毅
(荊楚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湖北 荊門 448000)
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的培養
余 毅
(荊楚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湖北 荊門 448000)
本文基于創新思維對于當前廣播電視節目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性,簡要介紹了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的內在要求,分析了影響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形成及發展的因素,最后從節目定位、職業習慣、市場競爭與協作、完善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
電視編導;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當前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各種電視節目出現并形成一定的形態,產生了固定的電視職業崗位和崗位分工,電視編導這一工作職位在電視節目的策劃、創作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視節目要求越來越高,對電視編導的要求除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藝術甄別力外,還應該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因此,本文接下來將對廣播電視編導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重點探討。
1.1 職業素養扎實
廣播電視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具體是指電視編導在遵守社會活動規范的基礎上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技能素養及藝術甄別力,能夠有機結合自己的各部分特長,在電視節目策劃、制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扎實的職業素養是廣播電視編導進行創新的基礎,是創新思維形成的土壤,并且創新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職業素養的一部分。
1.2 與時俱進
創新的一個基本內核是與時俱進,和時代發展需求相符合,時代性是創新的一個顯性要求。具有時代性的廣播電視作品符合大眾審美要求和精神需要,并且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現實。創新思維要求電視編導在選擇節目題材時要緊跟時代主體,結合政治、社會等,體現出節目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1.3 高政治敏感度
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要把握政治方向,遵循并傳播正確的輿論導向,認真學習并積極貫徹黨的方針、路線等,以此規范電視節目的選材、制作、策劃等,確保創新但不打破政治原則,為廣大電視觀眾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影響電視編導創新思維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主體和客體。主體是指廣播電視編導自身,電視編導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實現電視節目創新的原動力;客體是指電視節目所植根的社會生活以及為電視編導所提供的創新能力培養的客觀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精神等。其中,客體是創新意識的來源,是電視節目作品的發源之處,在客體確定之后,主體賦予客體自身的創新理念和審美經驗,實現電視節目的創新,傳遞作品價值。
3.1 定位準確,推陳出新
要根據社會時代發展特點和當前的電視節目觀眾的需求進行節目定位,電視節目要追求新穎、有創意,推陳出新,通過應用電視節目制作的技巧手法,繼承并發展以往電視節目的優點,樹立創新編輯意識,賦予其時代內涵,傳遞重點信息,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時代的創新需求。
3.2 探尋需求,明確動機
不斷探尋觀眾的需求能為電視節目提供源源不斷進行創新的有利因素,觀眾需求是激發電視編導進行節目創新的外部動力,搜集到的信息能為節目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電視編導工作人員要明確工作目的和動機,積極創設敢于冒險和創新的工作環境,形成利于創新的工作風格。
3.3 突破習慣,力求創新
傳統的電視編導在工作有具有一定的思維習慣,缺乏創新思維,傳統的思維定式不利于創新型電視節目的產生和創作,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創新思維要求電視編導從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因此,電視編導在具體的工作時應該注意有機結合習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但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
3.4 參與競爭,重視協作
積極參與市場競爭,能為電視節目的創新提供外在動力,有效推動團隊整體發展,不斷激發團隊創新能力。做好團隊協作能為創新能力的發揮提供團隊基礎,促使團隊發揮最佳效能。因此,相關電視企業必須重視競爭的重要作用,引導群體間的正性競爭,并引導團隊有效協作,最終實現電視節目創新。
3.5 做好評價,有效激勵
建立一套完善的電視編導的評價機制,綜合考量電視節目的社會影響和收視率等,能有效激發電視編導的創新能力,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完善的電視編導的評價體系需要包括完善的獎懲機制,評價體系要確保科學合理,定性定量的來評價電視節目的效果。獎懲機制要科學,能有效激勵工作人員,淘汰嚴重缺乏創新意識的工作人員,優化電視編導工作人員體系,為電視節目的創新提供人才保障。
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是提供優質的電視節目的重要保障,因此,電視編導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素養,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積極參與創新實踐,不斷提高電視節目創新制作水平。要求電視節目編導在進行節目創新時,要具備全局意識,總體設計,重點突破,實現創新,將電視節目的各種語言要素優勢充分發揮,創造出符合觀眾審美和時代要求的創新型的電視節目,推動我國電視節目的不斷發展。
[1] 裴珍珠.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培養的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2(07)
[2] 張曉文.試論如何培養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J].傳播與版權,2014(08)
[3] 丁越.電視編導創新思維培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1)
J903
A
1672-5832(2016)04-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