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婷婷 陶金剛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淺析小微企業勞動力供求矛盾問題
賀婷婷 陶金剛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階段,在經濟轉型期,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然而市場固有的缺陷使勞動力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多次會議中提到,小微企業作為最大的吸納器,會為經濟增長和轉型打開更廣闊的就業大門。事實上,當代小微企業的“助推器”作用并不能很好地發揮。所以,本文以河北省“三市兩縣”(石家莊市、保定市、武安市、蠡縣、巨鹿縣)為典型調查區域,采用實地調查問卷與深入企業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收集了255份調查問卷,通過掌握第一手資料,探討小微企業勞動力供求矛盾愈發激烈的原因,運用財政學和勞動經濟學相關知識提出了合理建議。
此次調查共涉及11個行業的67家小微企業,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小微企業存在的勞動力供求矛盾主要為兩點:勞動力供求總量不平衡和勞動力結構性失業問題。
2011年以來,河北省各地的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令人欣慰的是這些企業不僅解決了本地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還吸納了大量外來人口,但是我國剩余勞動力數量龐大,小微企業的規模都比較小,崗位數量有限,對勞動力的需求只能量力而行,不能完全吸納其他勞動力。同時,我國已經處于“人口紅利”的尾聲,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突出,更多青年人的就業觀念得以轉變,他們由原來的進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為目標轉變為在一般企業勞動加入小微企業的大軍;并且人口老齡化問題不能被忽視,下崗工人的再就業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持續趨向,使得小微企業具有了更多的產業后備軍,除了冶金、制造等行業的高危崗位面臨部分招工難問題外,大部分小微企業都處于勞動力供過于求的狀態。所以,勞動力的供給非減反增,供給過剩,需求有限造成了勞動力資源的供求失衡狀況持續惡化。
大部分小微企業在開始發展階段是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但是隨著經濟轉型期的到來,企業的發展對于勞動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年勞動者大部分受教育水平偏低,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用工要求,例如一些冶煉行業的技師要求,餐飲服務行業和批發行業對于勞動者的計算機要求等,所以大批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勞動者只能被動地等待被雇傭,失去了職業選擇的主動地位。另外,小微企業的勞動力流動性大,部分企業雇主更偏向于本地的勞動者,這為企業解決了職工非貨幣性福利的問題,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其他費用支出,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有利地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給出了如下建議。
2.1 在財政支出方面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
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會對小微企業勞動力供求矛盾起到重要調節作用,近年來國家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鼓勵就業的政策以及獨到的稅收優惠措施都會使勞動力需求增加。首先要加大政府對小微企業的購買性支出,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職業技術培訓體系,并將此作為一種服務手段,加大培訓資金投入力度,培訓所需要的費用政府應當分擔一部分,另外應當根據員工的性、年齡、從事的工作定期進行培訓,因材施教,針對性更強;借鑒發達國家,采用積極的人力政策,重視對勞動力的再培訓,提高勞動者對職業的適應性和流動性;把非熟練工人訓練成市場需要的工人,使就業可持續發展。
其次增加政府的轉移性支付,對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實行專項資金補貼,為了保障員工權益,應完善對勞動力的服務,規范勞動關系,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匿名舉報等媒體服務,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提高小微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增加福利,充分發揮轉移性支付再分配的作用,個別小微企業雇主用人不規范,侵犯了員工的合法權益,例如拖欠工資以及工傷事故頻發等現象,對此完善對小微企業的管理,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要落實。
最后,2016年實行“營改增”之后,無論小微企業歸于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它們所享有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增無減。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的負擔,使企業有更富余的資金轉移到產品生產和勞動力機制建設方面。
2.2 合理調整產業結構,適當安排員工工作。
在小微企業起步時期多位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現在小微企業逐步轉型,第一、二產業不斷吐出勞動力,第三產業不斷吸入勞動力,從調研的結果來看,服務型小微企業如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吸納的勞動力數量明顯高于其他產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倡在某些地區增強制造業深度加工、精細化加工,既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又可以增加勞動力需求;另外,部分小微企業在轉型時期都偏重采用較為先進的科技設備,但這會帶來老員工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此時可以降低對勞動力的要求,對員工集中培訓,可以給老員工安排簡單的技術,把能力較高的新員工安排在上層流水線,總之,做到能力與崗位相適應,生產與勞動最優結合,使勞動者各司其職,各盡所能。
2.3 改變用工模式,科學吸納勞動力
除地區因素外,不能否認大部分小微企業目前用工制度并不規范,少部分存在任人唯親的用工模式,極大的排斥外來職工,在人情的套路上把優秀的勞動者拒之門外。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指導小微企業改變用工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用工機制,并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其執行到位,如雇傭殘疾人員工超過企業的10%,對企業所得稅可以加計扣除;幫助企業樹立正確的招聘觀念,排除地區、血緣等因素的干擾,吸納有知識、有能力的勞動者參與企業建設;社會勞動力保障機構應當定期對雇主進行培訓,更新觀念,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鼓勵企業吸收大學生勞動人才,為勞動力注入新鮮活力,使勞動力結構年輕化、優質化。
[1] 勞動力錯配、結構演變及其對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的影響研究 陳銳 吉林大學 2014-06-01
[2] 馬培生,《勞動經濟學》[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年8月
賀婷婷(1993.11-),女,漢族,河北衡水,本科在讀,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學管理學院財政學專業,研究方向:財政學。陶金剛(1994.10-),男,漢族,遼寧本溪,本科在讀,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學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F272
A
1672-5832(2016)04-0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