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林 唯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4)
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陳麗芳 林 唯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4)
日本經濟自 1989 年資產泡沫破滅以來,迷失了 24 年。這“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經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執政者遭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日本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在選舉前發誓要找回日本人的信心,尤其主張提高通貨膨脹率、推動日元貶值以及采取更為激進金融政策和靈活財政政策等來重整日本經濟。因此,安倍希望通過十分激進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刺激民間投資為中心的經濟產業成長戰略等來讓日本走出當前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以達到通貨膨脹率 2%的目標來提振日本經濟。這就被稱為 “安倍經濟學”。
日本經濟;安倍經濟學;通貨膨脹;財政政策
我們可以看到,20 世紀 80年代日本 GDP 年平均增長為 4.6%,而到 90 年代下降到 1.1%,2000 年以來更是下跌到 0.6%。在過去的 20 年里,日本 GDP 增長基本上保持在不到 1%的水平。2008 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2009 年日本的 GDP 增長更是出現 5.5%的負增長,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 GDP 增長新低。2011 年日本發生了大地震,當年的 GDP 增長再度下跌到 0.6%的水平。不過,盡管日本經濟持續 “低迷了 20 年”,但日元匯率則從 20 世紀80 年代的 1 美元兌換 280 日元,上升到 2012年 1 美元兌換 78 日元,日元匯率快速飚升,從而使得 2012 年日本貿易創下以有史以來 6.9 萬億日元的最大逆差。
2.1 第一舉措:以量化寬松為主的貨幣寬松政策
為了展現對抗通貨緊縮的決心,安倍政府在 2013 年 1 月 22 日提出了 “無限期量化寬松”的對策,以通貨膨脹率達到 2%作為對策實施期間的條件。
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長期低利率和資產價格上升的作用,讓市場和實體經濟出現預期大變化,改變日本資金的流向,以改變市民重儲蓄輕消費的心理,推動整個物價水平上移,從而實現日本經濟復蘇及推動日本實體經濟增長。
2.2 第二舉措:以擴大公共支出為主的財政政策
在1月29日下午的臨時內閣決議上,安倍政權確定了2013財年政府預算案。這一預算案總額達92.6萬億日元,是歷來最大規模的預算案。
2.3 第三舉措:以振興民間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政策
(1)民間投資
在3年內由目前的63萬億日元的規模增加至70萬億日元。2013 年 2 月份,日本國會批準了總量約占 GDP1.4%的新債務融資計劃,該計劃覆蓋 2013~2014 年。受此影響,預計 2013 年日本結構性基本預算赤字將上升 0.5 個百分點,達到 8.9%。在擴張性財政政策作用下,2013年前兩季度政府消費支出環比分別增長0.0%和0.7%,公共投資連續6個季度增長。在公共支出等的拉動下,企業投資計劃趨于積極。
(2)設立“國家戰略特區”
2013 年 6 月 14 日,日本政府出臺了名為“日本再興戰略”的經濟成長戰略。包括振興產業、刺激民間投資、放寬行政管制、擴大貿易自由化等內容,重點是結構改革,目標是經濟增長。“日本再興戰略”提出未來10年使GNI(國民總收入)年均增長3%,實際GDP年均增長2%的目標。該法案希望通過減稅等優惠政策促進企業重組、消化過剩產能,同時放松規制來激活經濟、創造需求,目標是促進企業在5年內集中開展重組和設備投資。
3.1 出口增長較快,個人消費持續增長
2013 年初以來,日本出口持續增長。前兩個季度,出口增速環比分別為 4.0%和 3.0%。8 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4.7%,為3年來最快的增速。與此同時,受益于勞動力實際收入增長和消費者信心增強,個人消費也實現了較快增長。前兩個季度,個人消費環比分別增長0.8%和0.7%。
3.2 企業投資停止收縮,政府投資繼續加快
二季度企業整體投資環比增長1.3%,對當季GDP增長貢獻了0.2個百分點,并終止了前幾個季度不斷收縮的局面。與此同時,在震后重建工作不斷加快的帶動下,前兩個季度公共投資環比分別增長1.4%和3.0%。
3.3 工業生產溫和增長,制造業PMI不斷上升
2013 年以來,工業生產保持了溫和增勢。從各行業看,通用機械、機器設備行業生產增長較快,運輸設備、電子零部件比較穩定。與此同時,自從2012年12月份安倍上臺以來,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就不斷上升,顯示了制造業率先復蘇,其活力不斷擴張,并助推經濟步入增長軌道。
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又被稱為資產泡沫經濟學(Asset Bubble Economic)。春藥剛吃的時候總是激動人心,貨幣寬松一開始刺激的就是資產價格的上漲,但這不是因為資產價值在上升,而是貨幣在貶值。但貨幣不可能無限制地貶值下去,不然就不稱其為貨幣了,這樣一來,貨幣刺激出來的必將是短期的虛假繁榮,終究會是個要破滅的泡沫。
安倍經濟學存在一些主要問題:
4.1 出口和消費復蘇明顯好于投資。這一輪經濟復蘇多受益于日元貶值帶動下的出口和旺盛的消費需求。與之相比,企業對設備投資則持謹慎態度,量化寬松政策帶動大型商業設施、建筑業及房地產行業投資增長,但制造業投資繼續下降。
4.2 各階層獲益存在較大差異。富裕階層比工薪階層更多地享受到股票、地產升值帶來的財富效應,而普通消費者卻因能源和食品等進口價格明顯上漲而增加了生活負擔。
從短期看,安倍經濟學的前兩支箭無疑是成功的。在促使股價上漲、日元貶值,企業和居民部門形成通脹和經濟增長預期等方面,激進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基本都實現了短期目標,帶動各項經濟活動明顯反彈。同時,日本經濟也具備了一定的提升空間。
綜合各方面情況,安倍經濟學帶給日本經濟的中期前景仍不樂觀。我們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5.1 日本政府將從2014年開始收緊財政政策,這將對經濟增長帶來較大的緊縮效應;
5.2 量寬政策可能在美聯儲退出后有所收緊,出口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也比較有限;
5.3 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將成為企業投資的長期制約因素,企業投資前景并不被看好;
5.4 消費稅率的提高可能導致消費再度低迷,使內需不足進一步加劇。一旦個人消費因此而受到壓制,將波及企業設備投資、生產和住宅投資等領域,類似1997 年的噩夢可能會重演。
陳麗芳(1997—),女,漢族,浙江衢州開化人,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會計學專業。林唯(1994—),女,漢族,浙江杭州余杭人,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會計學專業。
F831
A
1672-5832(2016)04-0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