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亞飛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當代黃姚古鎮文學活動及其現實價值
于亞飛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廣西古鎮文化探究——以黃姚古鎮文學活動為例(YCSW2014055)
黃姚古鎮當代文學活動在二十一世紀之前比較冷清,僅有一些回憶及緬懷英烈的贊歌。進入新世紀,黃姚文學活動開始復蘇,文學創作也繁榮起來。黃姚從古至今文學活動是黃姚的寶貴文化遺產,具有極大的現實價值,是黃姚古鎮發展的重要有利資源。
黃姚古鎮;當代;文學活動;現實價值
黃姚古鎮明清至民國文學活動都很繁榮,文學形式多種多樣。明清時期不少文人至此集會、吟詠、唱和,留下了不少的古詩文與楹聯。民國時期抗戰文學是黃姚地區寶貴的文化遺產;傳說、戲曲說唱、歌謠、諺語等民間文學的創作頗為可觀。這些文學傳統在當代卻變得沉寂沒落了,所幸近年來在政策的引導下,黃姚古鎮文學活動又有所復蘇。
進入新中國以來,黃姚地區的文學活動則比較冷清,八十年代開始稍有復蘇,昭平縣組織收集民間傳說、歌謠、諺語,支持發展民間曲藝,并組織楹聯比賽促進楹聯文學的發展,各鄉鎮也有自發的民間詩社。雖然作品也不有少,但影響有限,黃姚的文學活動已難與過去相比。
1.1 回憶性詩文
此時有不少關于黃姚抗戰時期的回憶性詩文,這些詩文的作者也多是當年黃姚抗戰的親歷者,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從此不再有戰亂,這都是他們用青春與熱血換來的,黃姚是他們曾經奮斗過的地方,當他們再一次回來時,總不免有些許感慨。如抗戰時期在黃姚與歐陽予倩等人共同創辦《廣西日報》昭平版的莫乃群,在1986年參加“中共廣西省工委黃姚舊址”紀念館落成暨省工委書記錢興烈上塑像揭幕典禮活動中,就思緒紛飛,即興賦詩一首《重游黃姚》:“—別黃姚四十年,重來玄鬃已皤然。主人敘舊真情切,往事如新在眼前。指點小樓供借宿,詞嵌報社撰婚聯。更看中學新題額,祝愿鄉親盡俊賢。”此詩表達了詩人心中的無限感慨,他于1945年離開黃姚至今已40年,彈指一揮間兩鬢斑白,而當年的在黃姚的點點滴滴,辦報、辦學等活動卻歷歷在目,最后也表達了他對黃姚的美好祝愿,希望黃姚多出人才,為建設美麗黃姚作貢獻。再如千家駒在《從桂林到黃姚》一文,也是對抗戰時期他們這些文化人在黃姚活動的回憶散文,詳細記錄了他之所以會從昭平又疏散到黃姚的原因及經過。他們用文字記錄下了他們在不同的生活階段與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生活狀況及心理狀態,使得這些經歷了磨難的文人的生活經歷與人生遭際更加清晰、明朗,使我們了解當時他們為祖國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我們現在美好安寧生活的來之不易。
1.2 緬懷英烈的贊歌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志士仁人的努力,才使得新中國得意成立,黃姚古鎮獲得新生,當代人們不會忘記歷史,永遠銘記緬懷這些英烈,黃姚地區又有不少對這些英烈的贊歌。如錢興烈士塑像落成典禮中,當代詩人鄒冰就創作了一首《廣西省工委黃姚舊址紀念館落成暨錢興烈士塑像揭幕有感》詩:“防頑抗日困千重,八桂紅旗卷萬峰。蔭蔽俟機蓄力量,運籌決勝在黌宮。群賢團結姚江畔,青鳥精誠蜀道通。佇立像前懷舊侶,館中瞻仰盡精忠。”林克武也有一首《錢興烈士塑像落成喜賦》:“往事重重感萬千,神州漫漫盡烽煙。嶠西領導君揮幟,豪杰追隨眾舞鞭。昔日緬懷無望處,今朝灑淚立碑前。英魂化鶴歸來后,獨立蒼松照遠天。”
這兩首詩記錄了當時西省工委黃姚舊址紀念館落成和錢興烈士塑像揭幕的盛況,非常具有紀念意義。兩位詩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面對新中國成立后的美好生活,詩人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了,懷念起“防頑抗日困千重,八桂紅旗卷萬峰。蔭蔽俟機蓄力量,運籌決勝在黌宮”;“往事重重感萬千,神州漫漫盡烽煙。嶠西領導君揮幟,豪杰追隨眾舞鞭”的戰斗生活,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對英烈的無限懷念,也有對祖國前途命運的美好憧憬。
1.3 歌頌黃姚新生活
另外還有不少歌頌黃姚美好現代生活的詩歌。隨著黃姚古鎮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人民也終于迎來了四個現代化,幸福的生活著。當代詩人吳贊之作的《昭平即事》三首:(1)憶昔曾經數往還,懸崖峭壁苦緣攀。而今公路通南北,電掣風馳過萬山。(2)電燈盞盞照高樓,馬達隆隆響不休。二十年前曾過此,煤油白燭尚難求。(2)萬壑千山氣勢雄,桂江如練隔西東。蔥蘢一片望無際,盡是桐茶杉竹松。這三首詩就生動地反映了黃姚古鎮地區人們生活的變化,熱情謳歌黃姚古鎮地區的新生活,“公路”,“電燈”,“馬達”,“高樓”這些新鮮的事物出現在黃姚古鎮中,成為那個時代的進步的標志。彭貴康《昭平吟》:“小鎮添春色,古榕發勁枝。昭平換新貌,經濟正騰飛。”改革開放以后,黃姚古鎮的旅游業,商業等發展更加迅速,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怪乎詩人要高唱“昭平換新貌,經濟正騰飛”,歌詠黃姚古鎮地區的新生活。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黃姚古鎮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天然勝景,在國內知名度越來越大,黃姚古鎮的繁榮也使得當地的文學活動逐漸頻繁起來。
自2003年黃姚古鎮景區正式成立,之后又被評為“中國最具旅游價值的古城鎮”之一,旅游業的發展擴大了黃姚古鎮的知名度,同時人們也開始注意到黃姚深厚的文化底蘊,許多文化活動在黃姚紛紛展開,其中以文學活動最為活躍。2006年,在賀州文聯與昭平縣政府的支持下,黃姚古鎮成為廣西文藝創作基地,《廣西文學》、廣西青年攝影家協會、賀州文聯紛紛與黃姚古鎮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黃姚古鎮文藝創作基地的建成既為廣西自治區內外的文藝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條件,搭建文藝創作交流的平臺,同時也為繁榮黃姚文學創作迎來新的春天。基地成立后,各種文學創作筆會、采風活動和創作大賽在黃姚紛紛開展。同年12月,賀州市文聯與昭平縣委宣傳部就邀請了賀州三十余為作家及文學愛好者在黃姚古鎮舉辦了“夢境黃姚”文學創作筆會。2015年黃姚古鎮景區還舉辦了主題為“夢境家園·美麗黃姚”的全國性征文比賽,全國各地的文學愛好者踴躍參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作品。黃姚古鎮近年來形式多樣的文學活動的頻繁開展,涌現出很多關于黃姚的優秀文藝作品。這些作品以游記性散文為主,詩歌小說也有一些,其中優秀散文作品如潘大林的《文物冠南洲——昭平黃姚古鎮》、岑沫的《黃姚神韻》《興寧廟記》等,詩歌如申林的《醉倒古鎮》、詩雨的《黃姚古鎮》組詩等,這些作品的內容或為追憶黃姚歷史,或是反映黃姚風土人情,更多的則是贊美黃姚的景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初廣西師范大學師生在黃姚古鎮古戲臺表演了歐陽予倩版話劇《桃花扇》,既是向歐陽予倩致敬,也是對抗戰英魂的緬懷,這是歐陽予倩劇作70年后重返黃姚,意義非凡,這次劇演活動的成功不僅提醒了我們黃姚古鎮歷史上有著光輝的戲劇傳統,而且在當代黃姚也有著廣大的戲劇市場,未來對戲劇文化資源加以利用,或可以為黃姚古鎮的旅游發展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黃姚從古至今文學活動都十分繁榮,這不僅是黃姚的寶貴文化遺產,也為黃姚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國家對文化高度重視,鼓勵發展文化產業,利用這種悠久的文學傳統,以文學活動為基礎帶動相關文化的繁榮,建設黃姚古鎮的特色,提升黃姚古鎮的文化格調,不僅可以避免當前全國古鎮商業化導致的雷同模式,還可以乘國家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的東風迎來黃姚古鎮的大發展。
當前,我國的許多古鎮都陷入了嚴重雷同化的發展困境,商業化過度,名為文化古鎮,實則文化并沒有被放在發展的重點。黃姚古鎮目前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今后發展應避免以上問題。要保證良性的健康發展模式,就必須充分利用黃姚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以文學資源尤為重要。黃姚豐富的楹聯文學、歌謠、戲劇文學以及抗戰文學目前基本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些本應該成為黃姚古鎮的文化特色的資源亟待開發成為文化旅游項目。比如黃姚可以發展戲劇文化項目,其戲劇傳統自明清就開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古戲臺就是最好的證明,乾隆時期又得到重修,黃姚的戲劇活動一直十分流行,黃姚人民至今對于桂劇、彩調也是十分鐘情。到了抗戰時期,戲劇巨匠歐陽予倩在黃姚又進行了戲劇改革創作及劇演活動,可見黃姚是有著光輝的戲劇傳統的,基于此,我們可以重拾此傳統,發展黃姚的戲劇文學,進行戲劇演出,打造黃姚獨特的文化項目。并且這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15年廣西師范大學學生在黃姚進行戲劇演出,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此外黃姚的楹聯文化與抗戰文化都可以開發成為獨具特色文化旅游項目。
黃姚古鎮可以利用文學悠久的文學傳統與豐富的文學資源來打造自己的品牌,將文學作為發展的重要方向與宣傳品牌。明清時期文人在黃姚吟詩作對,創作了不少作品,這一優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黃姚古鎮目前成為廣西文藝創作基地,吸引了不少文藝工作者來此采風尋找創作靈感。黃姚應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朝著全國文藝創作基地邁進,并發展文學相關的周邊產業,將黃姚古鎮打造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學古鎮。
于亞飛(1990-),男,河南濮陽人,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
G633.3
A
1672-5832(2016)04-0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