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濤濤
(寧波大學法學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挖掘大數據 展望強國路
羅濤濤
(寧波大學法學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下,知識產權面臨著多重困難與挑戰。筆者試著從知識產權保護入手,對于大數據所帶來的風險與機遇予以探討。文中從知識產權在大數據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出發,以數據共享導致信息泄露為落腳點,合理探析知識產權保護路徑,使知識產權成為我國在強國之路發展上的利器。
大數據;知識產權保護;風險規避
正如前文,筆者所描述的大數據時代下,為知識產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雖然兩者的相互結合未來是美好的,但根據目前的現狀,仍然存在諸多困難與挑戰。在大數據時代中,伴隨著大量數據信息交互與共享的方便,依然存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知識產權應該如何得到有效合理地保護。
大數據時代下,大量專業檢索數據庫隨著市場的需求伴隨而生。對于這些大量專利信息如何得到有效監管和剖析利用,并沒有從相關知識產權的法律中得以體現,對此存在的安全隱患與漏洞暫時無法有效反應出來,對此的風險規避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對大數據風險規避處理能夠更好地預測創新導向,利用數據建立大量模型并結合所公開的專利信息進行深入開發,這不僅侵犯了該專利權利人的權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們對產品創新的繼續探求。①并且隨之衍化出來的分析整合,然后進行新的排列組合,所形成的全新專利產品,進而輕而易舉地規避了現有法律規定的侵權風險,這對于目前的專利保護體系來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由于大數據時代信息廣泛共享,因此大量私密數據及其容易被獲取,導致某些關鍵的數據信息大量泄露出來,難以周全知識產權的保護,進而使得知識產權安全問題面臨著巨大的困擾。由此,大量數據被運用到各式各樣的經濟狀態中,使得運用人產生了合理的收益,所以起初數據擁有者對這些數據應該像民法中的私有財產一樣受到法律有效保護。對于數據如何被得到、被誰運用、如何創造效益等,法律法規應該對此進行范圍界定。
2.1 補足和完善知識產權的相應法律法規
在大數據時代發展刺激下,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也應該做出一些的修改和調整。正如筆者前文所述,若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糅合而獲得的新專利是否應該受到知識產權保護,如果應受到保護,那權利范圍如何界定。若是因為該新專利會侵犯到原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一旦受到保護之后,原專利權人的權益如何得到合理保護,若對原專利權人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又該如何協調;如果不應受到保護,那么對該產品又該如何定性,是否會與知識產權所倡導的宗旨不相一致呢?上述問題雖然相對而言比較簡潔,然而在司法實踐處理中難以得到法律法規的支持,希望能夠從相關法律法規或者司法解釋中得到明確的界定。通過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完善與補足,這不僅能夠使原專利權人的權利得以明確界定并且權益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保護,也能夠使大數據時代下的衍生品的處境得以明確,進而規避一些瑣碎的問題,為權利所有者提供了便利。②
2.2 合理利用監測軟件來保護知識產權
正如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中所設定的紅旗原則一樣,對于大數據時代下,我們也可以合理借鑒該種方法與手段來對大數據時代下的知識產權權益進行有效監控。筆者認為通過合理運用監測軟件來保護知識產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畢竟在當前社會中大量數據資源的共享,使得能夠被人們使用的信息越來越多,其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紛繁信息。因此若能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實時監測,對于那些敏感信息與文件進行深度監控,這對于知識產權重要信息的保護是非常有效的。這對于國家、公司和個人而言,可以規避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雖然該種方法可能是行之有效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信息進行了侵犯,因此做好對于信息處理的風險規避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仍需妥善處理,方能使該種方法手段得到有效展現。
實現政府與社會層面的基礎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機制。這將有利于打破各自獨立的數據資源窠臼,連接數據資源信息孤島,整合已有的數據資源要素,避免出現大量重復無序的平臺建設,因此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系統且合理地運用大數據,這在最大程度上為社會、政府、企業提供周到的服務,亦能夠強化大數據自身便捷高效的優勢,充分體現數據資源的商業價值,提升不同領域數據資源的獲取和利用能力,進而能夠引導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對大數據的采集、利用,豐富數據來源,促進平穩、高效的經濟運行機制的建立。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預警防范機制。合理開發運用大數據處理系統,加強在線創意、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升預警防范能力。加強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信息開放利用。③推進專利數據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增強大數據運用能力。建立財政資助項目形成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革新,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戰略。這從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十三五”時期知識產權工作作出了戰略部署,為制定知識產權“十三五”規劃指明了方向,確立了目標并且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是知識產權事業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保障。當前,從經濟發展到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深化改革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知識產權領域亦是如此。面對大數據時代下,知識產權保護要深化改革,研究新形勢,解決新問題。
從國家層面上出發,知識產權作為強國之路建設的強有力的手段,在社會普及的程度越廣,發揮的應用價值也就越大。在面對大數據給知識產權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新機遇的過程中,國家推動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機制,勢必有助于把原本相互獨立、支離零散的知識產權數據信息系統性地鏈接起來,這將會為社會各領域知識產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構筑重要的資源平臺,也會為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與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注釋:
① 鄧靈斌:《大數據時代數據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沖突與協調》,《圖書館論壇》2015年第6期,第63頁。
② 曹玉平:《圖書館在信息資源共享中規避知識產權風險的策略研究》,《情報科學》2010年第9期,第20頁。
③ http://www.sipo.gov.cn/zcfg/zcjd/201603/t20160302_1245739.html.2016年3月16日訪問。
羅濤濤,寧波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
TP311
A
1672-5832(2016)04-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