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娜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小說的并置結構與雙重結構的區別
馮 娜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并置結構和雙重結構是現代主義小說常用的結構,都是打破傳統小說的時間、因果順序來摹寫空間化了現代社會的敘述方式,但彼此區別。本文先介紹了兩種結構,然后從敘述結構和小說主題意義兩方面對二者的區別進行論述。明確二者的區別有助于讀者把握現代主義小說的敘述技巧,深入領會作品的主旨。
并置結構;雙重結構;敘述方式;主題意義;區別
現實主義小說重視時間與歷史,現代主義小說重視空間與并置。現代主義小說反映的是支離破碎、光怪陸離的現代生活,因此現代主義作家認為要使作品更加真實地接近生活,就不能按傳統的邏輯思路安排故事情節,而應該通過片段進行自然的過渡與銜接,將場景描寫的順序敘述變為不斷切斷閃回。并置、雙重結構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時間和因果的線性結構,被現代主義小說家廣泛使用。但二者有區別。
1.1 小說并置結構內涵和特點
現代主義小說常把在空間上無因果關系的缺少前后相繼的時間性的事件并置在一起,看起來像是同時發生的、給人一種建筑式的感覺,這種敘事方式就是并置結構。(《從卡夫卡到昆德拉》,吳曉東,2003)并置是美國文學批評家約瑟夫·弗蘭克在現代主義小說的創作實踐中于1945年提出的創作批評概念。但他所說的并置僅指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聯系的并置,吳曉東認為這種對并置的理解狹窄了些,除了意象、短語的并置外,也應包括結構性并置,如不同敘述者講述的并置,多種故事的并置。故事的并置其實是西方小說的老傳統了,如《十日談》,它的整體結構是并列結構,幾個故事像糖葫蘆一樣并列串在一起,又像是橘子,并置的各個部分像一瓣瓣的橘瓤以毗鄰的方式緊挨著,每一瓣地位都是同等的,而且不四處發散都集中在同一主題上也就是橘子核上,有一定的中心和深度。并置結構作為敘事技巧在文學創作中刻意打破、淡化和消融時間順序,從而突出和強調原本敘述中前承后繼的時間性所不能達到的共時性的空間效果,沖破了傳統的藩籬。
1.2 并置結構
易艷萍在《論福克納小說中的并置手法》一文中提出“我們不妨把意象和短語的并置稱為微觀并置,把結構性并置稱為宏觀并置”。
宏觀并置又可分為不同敘述者講述的并置(又稱多重角度敘述法,多重式人物有限視角),多重故事的并置和對位法。不同敘述者講述的并置就是每個敘述者提供的視角都是有限的,他們對同一件事給出不同的甚至矛盾的看法和解釋,惟有把每個人物的看法結合起來反復參照才能全面理解小說的內涵和意義。多個故事并置就是不同的人物講述幾乎沒什么關系的幾個故事。宏觀并置法中最新穎最具實驗性的是對位法。文學家將互不相干的兩個主題、各自獨立的兩種題材安排在同一部書里,二者相互比較、映襯,使讀者的思維不斷在兩極往返游移,在雙重觀念的影響下產生立體感受。
微觀并置手法也叫“蒙太奇”手法,最常用的表現形式是:1)“活生生的對照”,“沒有過渡機制,而是要讀者去確認兩者之間的聯系。”2)“閃回”。把筆觸伸向過去和現在,并將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來回穿梭,依照心理時間重新安排。3)復現式蒙太奇,指反復出現的從內容到性質完全一致的意象。這種蒙太奇總在故事的重要時刻出現,意在加強小說的主題思想或表達不同歷史時期的轉折。
使用并置手法所得到的整體比所有局部的總和更大,成功運用有效地使作品無序的形式成為內容,拓展了小說的空間范圍,擴大了作品的藝術容量,使小說蘊含更深刻的思想意義。
雙重結構除了指小說敘述結構還指小說的雙重主題結構。
雙重敘述結構是指在敘事所提供的某一環境中,由兩條或以上的線索互相交織在一起,有利于作者從多角度和全方位來揭示主題,并理清事物潛在的矛盾與沖突。康拉德小說《黑暗的心》打破傳統敘事的單一模式,運用雙重結構從各角度講述故事中的故事,形成一個立體的框架結構。主要敘述人為故事人物馬洛,最后部分又是通過人物“我”讀馬洛寫給“我”的信的方式講述出來。在馬洛敘述過程中,“我”是一個聽眾,但不時會出現干擾聽眾,提醒他們這只是在聽故事。而事實上,“我”的出現與消失帶來了一次次視覺轉換。通過“我”,讀者了解到了馬洛的一些行為。
小說主題亦具有表層和深層的雙重結構。表層小說文本的語言內容交代了人物關系網以及故事情節,但只是作品深層意義結構的載體和工具;意義的深層結構才是小說的宗旨。
并置結構和雙重結構的區別在小說組織結構和主題意義兩方面。兩種并置結構——宏觀并置和微觀并置又可被細分,卻沒有短語、意象等的微觀雙重結構。嘖嘖嘖中主題結構。
3.1 作為小說敘述結構的并置結構與雙重結構的區別
沒有短語、意象等的微觀雙重結構,但有短語、意象等的微觀并置結構。雙重敘述結構與宏觀并置中的不同敘述者講述的并置接近卻不同,前者指小說中主要敘述者講述的自己的故事中又包含了他人的故事,形成框架式的敘述,如《黑暗的心》中的“我”是聽馬洛講故事的人,馬洛講述了自己當船長的故事又嵌入吉姆的故事,形成有主次敘述層的雙重敘述結構;后者則是小說中的幾個人物從自身認識、立場出發對同一事件的敘述,讀者只有把這些敘述綜合才能認識完整的故事。
3.2 主題意義的并置結構與雙重結構的區別
雙重結構還指小說的雙重主題,卻很少幾個主題的并置。小說《洛麗塔》通過男主人公亨伯特沒完沒了的講述和辯解,讀者看到了故事表層的各種關系和情節,而在文本下隱匿的是作為社會秩序代表的警察、法官以及家長的一種巨大力量以及人如何能突破現實理性的制約實現個人愿望的深層結構。這就是小說主題意義上的深層和表層的雙重結構。
研究介紹了并置結構和雙重結構的內涵和區別,主要論述了雙重結構和不同敘述者的并置敘述的區別,不同敘述者的并置敘述是多個人物從不同視角對同一事件進行描述,只有綜合所有敘述才能對小說意義全面掌握;雙重結構則是小說的外層敘述者敘述內層敘述者的故事的框架結構。雙重結構還指小說的表、深層雙重主題,而并置結構主要指小說的敘述結構。
[1] 李慧軍.論《洛麗塔》的雙重結構及其表現內涵[J].學術交流第七期,2008年7月.
[2] 吳曉東.從卡夫卡到昆德拉[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
[3] 易艷萍.論福克納小說中的并置手法[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16卷第1期,2005年1月.
馮娜(1987-),女,漢族,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碩士研究生在讀,山東省煙臺市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美文學方向。
1712
A
1672-5832(2016)04-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