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晨
(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淺談實現語言和諧的路徑
陳 晨
(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在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或地區里,構建和諧的語言關系至關重要。這是一個國家能夠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本文將從尊重、立法、發展三個角度淺談實現語言和諧的路徑。
語言和諧;尊重;立法;發展
語言,是指一個群體賴以溝通的媒介。和諧,《辭海》分別解釋為“和:協調、溫和(4522);諧:調和、合(1055)”;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將“harmony”解釋為“the just adaptation of parts to each other in any system of things;concord or agreement in facts,opinions,manners,interest”(1140)。和諧,就是指在一個系統里二者或多者之間平等共處、相得益彰。語言和諧,顧名思義,指各種語言協調有序,和諧發展。
除了少數幾個單一語言的國家(如日本和韓國等),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或地區都是多語言的。由于語言引起的社會矛盾、沖突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陳章太,2009)。如,在前南斯拉夫的建立中語言的統一是很關鍵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基本上屬于一種語言,能夠互相交流、理解;在語言、宗教的合力作用下,隨著塞克語統一性的破壞,導致該地區最終分裂成兩個國家。不難看出,語言和諧是國家安定必要條件(戴慶廈,2010)。
語言是聯系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紐帶。本文將從尊重、立法、和發展的三個角度淺談實現語言和諧的路徑。
3.1 尊重是前提
一個國家或地區有通用語和地方語(少數民族語)之分。通用語就是指國家采取強制手段(立法手段)使某一種語言通行全國,成為官方語言;地方語(少數民族語)就是指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使用的語言。根據Leech的“禮貌原則”(人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應盡量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甚至不惜讓自己受損,從而達到順利交流目的)。那么,不同語言間的交流碰撞,須同樣遵守“禮貌原則”。其首要準則便是尊重。
語言哲學大師洪堡特說過,“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語言不分好壞優劣,每種語言地位平等。世界上有六千多種語言,每一種語言符號承載著特有的文化;每一種語言涉及到獨特的民族和國家情感。漠視一種語言,就是在漠視一種獨特的精神;貶低一種語言,就是在貶低一個民族、國家;抵制一種語言,就是在抵制一種文化。如,在美洲殖民前,印第安語多達幾千種,殖民者入侵后壓制印第安語,同化印第安人使用英語;甚至到美國獨立后多年,繼續這一政策,致使印第安語及其文化瀕臨滅絕。縱使語言有強勢、弱勢,要實現語言和諧,尊重是前提。
3.2 立法是保障
同時,必須要依靠法律法規來確保語言平等,達到語言和諧。在《世界人權宣言》(1948)第二條中,賦予語言和種族、人種、國籍相同地位,呼吁平等。1992年歐盟頒布《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族群語言憲章》,保護和促進歐洲各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和發展。我國的《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該項成為我國語言政策的指導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984)第 10 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確保語言平等和使用自由。積極的語言政策,賦予地方或少數民族語言被合法合理使用的權利,極大地推進了語言和諧的進程。
3.3 發展是根本
各語言共同發展,才是語言和諧的硬道理。第一點,應推廣地方或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如采用廣播、報紙、電影等多媒體手段,從而達到語言流通和傳承的目的。以新疆廣播電臺為例,從單一的維吾爾語到目前的四語播報(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柯爾克孜語),從國內收聽現已發展到臨邊國家(哈薩克斯坦、土耳其等),極大提高了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力,也促進了各語言發展(敖木格,2013)。第二點,建立研究地方或少數民族語言的機構,培養該語言的相關人才,使語言使用規范化、系統化。如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等,該些組織致力研究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第三點,積極推進雙語教育,“從娃娃抓起”進行母語習得,使得通用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并用并重,從而達到語言和諧。以新疆為例,截止2014年底,新疆地區接受雙語教育的幼兒及中小學生總數由99萬人提高至200萬人,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普及面由59%提高至89%,在園幼兒總數達到48萬人,少數民族中小學生接受雙語教育比例由34%提高到69%(陳劍,2015)。
構建和諧社會,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構建和諧語言。構建和諧語言,其核心是各語言和平共處,各盡其職。以尊重為前提,制定法律法規進行保障,通過可行的具體做法,真正做到通用語和地方語(少數民族語)和諧共處、協調有序、共同發展。
[1] 敖木格.民族語言廣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新疆社科論壇,2013,(2).
[2] 陳劍.新疆雙語教育體系基本形成.[J/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07/c_1116485967.htm
[3] 陳章太.語言資源與語言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1).
[4] 《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5] 戴曼純,朱寧雁.語言民族主義的政治功能[J].歐洲研究,2011,(2).
[6] 戴慶廈.語言關系與國家安全[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2).
[7] 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econd edition).Springfield.Mass.,USA: G&C.Merrian Company.1947.
陳晨(1993-),女,漢族,陜西省安康市,新疆大學在讀研究生,英語語言文學。
G633.41
A
1672-5832(2016)04-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