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麟
生態化人力資源管理內涵與意義分析
胡子麟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人與管理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為了解決人與管理環境之間的矛盾,更好地開展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就要在其中引入生態化的管理概念與模式。使其能夠打破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生態化人力資源管理 內涵 意義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種能夠對被管理人員的行為、態度以及相關工作成績造成一定影響的管理政策、制度等。人力資源管理的開展與實施是借助個人的力量去實現組織的集體目標。但是就目前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狀況來看,普遍出現的都是對人進行的管理,對于人與相關的管理環境之間的涉及較少,進而人與管理環境之間的矛盾就會出現。我國所倡導的和諧社會是全面的和諧、整體的和諧以及持久的和諧。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人與管理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十分重要。就目前而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保證企業的有效人力資本。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中,人與管理環境之間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來提升人的效率。如果人力資源管理環境中的人能夠主動地去適應所處的環境,依據不斷變化的環境來進行自身的調節,環境就能夠有效地激發人在適應環境的條件下圓滿地完成工作。
(一)復雜人格與非理性因素
非生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在制定與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人的復雜性以及人類的非理性因素,通常情況下都是依照某一種任性來進行相關的假設,進而制定出管理的措施,就會出現人與管理環境不相符的情況。
人類在進行成長與發展的時候會形成不同的人格,人格中包含了人的思想觀念、道德素質等,同時還兼具了人相關的性格、意志及情感等。每一個人由于其生長環境的不同,從而會形成不同的人格,人與人之間也就會存在差異性。通常情況下,科學的管理體制都是非人格化的管理,它是按照對于機械的管理的對人進行管理。對于人的相關工作及操作進行了嚴格的規范,人們按照這個規范進行重復性的操作。因此,想要提升企業員工的勞動生產率,就需要將人格的復雜性與非理性的因素應用于人力資源的管理中。非理性因素在管理的決策與創新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主體性體現在人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情感、意志、靈感等一系列的非理性因素,能夠受到人的意識支配,進而發覺人的自覺性、抽象性等一系列的特征。與此同時,非理性還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礎,是人左腦的一種生理機能,與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有著直接的聯系,并且受其控制與影響。因此,非理性因素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性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其發揮著積極作用的同時,還能夠對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的發揮有著較大的作用。
(二)以人為本是價值基礎
以人為本的理念是生態化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基礎,想要使人與環境管理得以適應,就需要在管理中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及目的都是人,人也是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題,因此企業的員工應該與企業價值融為一體。由此,就需要充分的發揮企業員工的智慧與才能,創造與自身相適應的條件與環境,順應人性、尊重人格,激發企業員工的創造性與創新的能力。
企業進行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就是要關心員工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尊重人的價值,進而盡可能地挖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管理時需要順應個人的需求與發展,注重人性與藝術的兼顧。還可以將人力資源管理者納入決策層中,進而提升對人價值的重視程度,鼓勵全體員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形成尊重人、管理人以及關心人的良好氛圍。
(三)目的人與手段人的統一
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將企業中的人視為一種可以增加企業價值的重要資源,也是一種實現企業既定目標的手段方式。因而就會出現矛盾,這矛盾的一方面是人本主義中人的一切活動都是服務與人的,而另一方面中人是一種用于滿足自己欲望需求的手段。為了能夠有效地化解這對矛盾,就需要采用生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將目的人與手段人統一起來。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成本的利用率,增加企業的績效與利益,同時還能夠改善企業員工的生活,幫助員工更好更快的發展。
(四)人的全面發展價值目標
企業想要使其人力資源管理更加符合生態化的目標與標準,就需要在人性發展的基礎之上開展,從而能夠有效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而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以及綜合性的全面發展。因此,生態化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重要的職責就是促進企業員工的全面化發展。
(1)從管理的目標來看,企業進行管理的就是為了實現員工的全面發展。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中,是將人作為一種資源在進行有關的管理。用過對人進行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達到制定出的目標。因此,只有對人進行全面的發展,通過切實有效的手段與當時進行綜合能力的提升,才能這種局面。
(2)從管理的方式上看,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對人力資源的獲取、評價、發展等一系列的活動。而對于企業發展與員工個人發展的問題中,人力資源管理首先是滿足了企業的發展需求而后才會滿足員工個人發展的需求。然而在實際的管理操作的過程中,往往在滿足企業管理發展的需求后會對個人的發展需求不予理睬。與此同時,現行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方法中,只對員工的部分能力進行了相關的管理與提升,沒有全局觀、全面發展的意識。因此,只有充分考慮到員工全方位的需求,才能有效地提升其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的精神。
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過程中,想要更好地促使人與管理環境和諧的相處與發展,就需要采用能夠起到實用效果的生態化的相關概念與模式。生態在生態學中是指生物體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生態性互動,其價值與意義表現在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之中,是環境對生物的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生態價值觀就是關于自然的價值觀念與觀點。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引入生態的相關理念與概念,就能夠有效地增加人與組織環境的適應性與互動性,進而改善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與環境的問題。由于生態學就是一門研究生物體與其生存條件的關系的學科,其中所包含了簡單的時間關系、空間關系以及時空組合的關系。因此,人類需要在遵循自然環境的前提之前,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適應所屬的環境。
人力資源管理的生態價值觀,是需要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對人格的復雜性以及其中蘊含的非理性因素進行改觀,進而將目的人與手段人進行合理的統一,最終實現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生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實現了人與管理環境之間的適應性互動,同樣也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在我國當今這個人才化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對人才進行生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才能使得人才更好地為企業服務。除此之外,在我國當前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是決定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進行生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夠使得人才的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
人力資源的管理是企業利用其所有的員工去完成相關的目標,因此企業員工的相關問題是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的變化,想要進行更好地管理,就需要實施更加符合企業員工個人的生態化人力資源的管理,能夠有效地解決人與管理環境之間的矛盾,進而實現人與環境的共同發展。生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強調人的主體地位以及人與管理環境之間進行相互協調、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其企業管理更加的人性化。
[1]趙劍民,唐偉.非理性因素在現代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學術界,2014(17).
[2]林德宏."以人為本"芻議[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作者單位:中國(深圳)國際人才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