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斯琦
中國.肇慶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學教研室(廣東肇慶) 526020 E-mail:luskey19@163.com
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現(xiàn)狀
陸斯琦
中國.肇慶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學教研室(廣東肇慶) 526020 E-mail:luskey19@163.com
目的:了解綜合性三甲醫(yī)院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和防御方式現(xiàn)狀,探討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的相關性,為有效提高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取某地區(qū)3所綜合性三甲醫(yī)院302名醫(yī)護人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防御方式問卷(DSQ)分別對其自我效能感狀況和防御方式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結果: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總體得分較高,70.2%醫(yī)護人員屬于自我效能感較高人群。72.85%醫(yī)護人員傾向于選擇成熟防御方式。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在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F=27.432,P<0.01),而在防御方式中僅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差異顯著(F=18.760,P<0.01)。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的關系研究顯示,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較低者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得分顯著高于自我效能感較高者(t=3.407,P<0.01),而在成熟防御方式上得分則顯著低于自我效能感較高者(t=-2.590,P<0.05)。此外,成熟防御方式得分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r=0.163,P<0.01),不成熟防御方式得分則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r=-0.252,P<0.01)。結論: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與其特定的防御方式密切相關,發(fā)展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維護其身心健康。此外,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情況存在差異,可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醫(yī)護人員;年齡;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是班杜拉社會認知理論中的核心概念[1]。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為任務的推測和判斷,即個體對自己能否勝任某項活動的自信程度,或者個體對自身各方面身心狀態(tài)的把握與感受。它是影響個體自我調(diào)控的關鍵變量。國內(nèi)外許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個體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關系[2-4]。防御方式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個體在遭遇挫折或內(nèi)心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在其內(nèi)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和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nèi)心不安,恢復心理平衡穩(wěn)定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它是衡量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具有一定相關性[5],但實證性研究仍為數(shù)較少。此外,也有研究提示,年齡可能是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6]。
近年來,關于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層出不窮,但對象多限于教師、學生等群體,對醫(yī)護人員群體的研究甚少,同時對其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關系的研究也非常鮮見。而對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可為促進其干預研究提供基礎和依據(jù),使得具體干預方法的研究成為可能,從而幫助醫(yī)護人員提升自我效能。為此,本研究以醫(yī)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的現(xiàn)狀及防御方式的使用情況,進一步明確年齡、自我效能感和防御方式三者間的關系,為提升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發(fā)展成熟積極的防御方式,維護其身心健康,制定積極有效的策略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對象
選取某地區(qū)3所綜合性三甲醫(yī)院醫(yī)護人員362名發(fā)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02份(83.4%),其中男性134人,女性168人;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26.49±5.75)歲;平均工作年限(6.03±6.04)年;已婚者127名,未婚者173名,其它情況2名。
1.2 方法
1.2.1 施測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由調(diào)查者統(tǒng)一指導語,指導受測對象根據(jù)個人實際情況填寫問卷。
1.2.2 一般情況調(diào)查 一般情況調(diào)查的內(nèi)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年限、所屬科室、獨生子女、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組成、家庭經(jīng)濟狀況等。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7]GSES最早是由心理學家Ralf Schwarzer教授編制完成。本研究選用張建新等修訂的中文版,共10道題,涉及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自信心。GSES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計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7,重測信度為0.83[8]。
1.2.4 防御方式問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9]該問卷為加拿大學者M Bond于1983年編制的自評問卷,后由路敦躍等于國內(nèi)修訂而成,適用于正常人及各種精神障礙患者,是目前防御方式測量方面應用最為廣泛的測驗之一。該問卷能夠提供一個連續(xù)的心理社會成熟程度指標,了解受測對象所采用的心理防御方式并能收集較完整的防御方式資料。DSQ包括4個因子,分別為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中間型防御方式和掩飾因子。共88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9分的9級評分方法,得分越接近9分,則說明受測者更傾向于采用該種防御策略。劉國華等研究顯示,DSQ的重測信度在0.7以上,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9[10]。
1.3 統(tǒng)計處理
將有效問卷的結果輸入PASW Statistics 18.0軟件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其中數(shù)據(jù)采用(± s)及頻數(shù)表示,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t檢驗,檢驗相關性使用Pearson雙變量的直線相關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測評結果
2.1.1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總體情況 所調(diào)查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的總體得分為(23.83±5.25),按得分0~20、21~40兩個區(qū)間分別劃分為自我效能感較低者和自我效能感較高者。結果顯示,自我效能感較低的醫(yī)護人員有90人(29.8%);自我效能感較高的醫(yī)護人員有212人(70.2%)。
2.1.2 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情況及差異性檢驗 由表1可見,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得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高,并且存在顯著差異(P<0.01)。進一步進行事后多重比較(LSD)可知,36~45歲年齡組及45歲以上年齡組自我效能感得分顯著高于26歲以下及26~35歲年齡組。
2.2 醫(yī)護人員的防御方式
2.2.1 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總體得分情況 所調(diào)查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問卷的總體得分情況為:不成熟防御方式(3.83±0.92),成熟防御方式(4.98± 1.05),中間型防御方式(4.22±0.72),掩飾因子(5.30±1.15)。其中傾向于選擇不成熟防御方式有44人(14.57%),成熟防御方式220人(72.85%),中間型防御方式38人(12.58%),由此得出該醫(yī)護群體防御方式使用情況分布圖,見圖1。
表1 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情況及差異性檢驗(±s)

表1 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情況及差異性檢驗(±s)
注:*P<0.05,**P<0.01,下同
年齡分組(歲)自我效能感<26(n=119)23.02±4.74 26~35(n=85)24.18±5.41 36~45(n=56)29.05±6.75>45(n=42)29.92±5.16 F 27.432**
2.2.2 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得分情況及差異性檢驗 見表2。所調(diào)查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得分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差異顯著(P<0.01),經(jīng)事后多重比較可知,26歲以下及26~35歲年齡組得分顯著高于36~45歲及45歲以上年齡組。在防御方式其它因子上的得分差異并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在成熟防御方式因子上得分存在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的趨勢。
表2 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得分情況及差異性檢驗(±s)

表2 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得分情況及差異性檢驗(±s)
年齡(歲)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中間型防御方式掩飾因子<26(n=119)3.89±0.86 4.99±0.96 4.25±0.58 5.37±1.05 26~35(n=85)3.84±0.99 4.93±1.16 4.18±0.84 5.23±1.26 36~45(n=56)2.97±0.66 5.20±1.02 3.98±0.76 5.15±1.03>45(n=42)3.12±1.15 5.38±1.01 4.12±0.95 5.23±1.79 F 18.760**2.291 1.704 0.483

圖1 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使用情況分布(n=302)
表3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較低者和自我效能感較高者防御方式得分的比較(±s)

表3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較低者和自我效能感較高者防御方式得分的比較(±s)
因 子自我效能感較低者(n=38)自我效能感較高者(n=268)t不成熟防御方式4.10±0.88 3.71±0.92 3.407**成熟防御方式4.74±1.12 5.08±1.00-2.590*中間型防御方式4.22±0.75 4.20±0.70 0.283掩飾因子5.47±1.13 5.23±1.15 1.686
2.3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的關系
2.3.1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較低者與自我效能感較高者防御方式得分的比較 所調(diào)查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較低者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得分顯著高于自我效能感較高者(P<0.01),而在成熟防御方式上得分則顯著低于自我效能感較高者(P<0.05),在中間型防御方式和掩飾因子上得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3。
2.3.2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的相關見表4。醫(yī)護人員不成熟防御方式得分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r=-0.252,P<0.01),成熟防御方式得分則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r=0.163,P<0.01)。其中,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中,自我效能感與其所有因子均呈負相關,且與大部分因子相關顯著;成熟防御方式中各因子均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其中升華因子相關顯著;中間型防御方式中伴無能之全能、否認、期望因子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制止、回避、隔離因子則與其呈顯著負相關。

表4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的相關(r)
3.1 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情況
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行為不僅受行為結果的影響,而且受通過人的認知形成的對自我行為能力與行為結果的期望影響,人們可以通過自我效能感選擇特定的活動和環(huán)境,同時對所處的環(huán)境加以改造[11]。自我效能可以影響到個體的行為選擇、行為目標設定、個體思維方式和情感反應模式等。相關研究認為,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與其醫(yī)療行為成正相關,自我效能感高的醫(yī)護人員能有效調(diào)節(jié)并促進醫(yī)療實踐中的專業(yè)行為,從而提高對患者的醫(yī)療質量[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總體得分較高,70.2%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處于較高水平,這說明該醫(yī)護群體整體自我效能感較高。因此,他們在工作中所表現(xiàn)的自我效能和工作積極性較強,醫(yī)療工作的質量也較高。從年齡方面分析發(fā)現(xiàn),醫(yī)護人員36~45歲年齡組及45歲以上年齡組自我效能感得分顯著高于26歲以下及26~35歲年齡組,且得分存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高的趨勢,證實年齡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本結論與盧寧等人[6]研究中得出的年齡大的中學教師自我效能感更為低下的結論有差異,究其原因,這可能與醫(yī)護人員比其他職業(yè)人群更注重臨床實踐經(jīng)驗的職業(yè)特點有關。班杜拉等認為,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與其所獲得的社會實踐、生理狀態(tài)、心理素質等有關系[13]。這就可以解釋年齡對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年齡較大的醫(yī)護人員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遇到問題相對更沉著冷靜,能更好地處理醫(yī)患關系,心理上也更成熟穩(wěn)重,因此也更傾向于肯定自己的能力。而相反,較年輕的醫(yī)護人員由于剛踏上工作崗位而缺乏相應的臨床經(jīng)驗和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的能力,所以在工作中容易體驗到挫敗感,從而懷疑、否定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們應把年輕醫(yī)護人員作為重點關注的群體,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干預措施,可通過改善其工作環(huán)境,優(yōu)化工作氛圍,加強專業(yè)技能培訓,提高其心理素質及處理醫(yī)患關系的能力等方面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3.2 醫(yī)護人員的防御方式
S Freud[14]于1894年提出,防御方式的概念用以解釋個體在應對挫折情境時為防止或減低焦慮等精神壓力所采取的一些習慣性的適應行為。它是一種潛意識的過程,是調(diào)節(jié)應激事件與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之一,與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既能減少內(nèi)心痛苦又能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機能稱為成熟防御方式,它能夠減輕心理應激,促進心理健康,而不良的防御方式則與異常心理密切相關[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醫(yī)護人員都傾向于采用成熟防御方式,占總人數(shù)的72.85%,其次是不成熟防御方式(14.57%)和中間型防御方式(12.58%),說明大部分醫(yī)護人員具有積極良好的心理防御機制,整體成熟度較高。而從不同年齡醫(yī)護人員防御方式得分的差異性檢驗中可見,26歲以下及26~35歲年齡組更傾向于選擇不成熟防御方式,這可能由于該年齡段醫(yī)護人員相對年輕,尚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jīng)驗,一方面事業(yè)正處于起步階段,另一方面又承擔著組建婚姻家庭的重任,因此在應對挫折情境或遇到情緒低谷時容易采取如投射、抱怨、幻想、退縮等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來緩解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3.3 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的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醫(yī)護人員自我效能感較低者較之自我效能感較高者更傾向于選擇不成熟防御方式,而自我效能感較高者則更傾向于選擇成熟防御方式。這一差異也在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的相關性分析中得到驗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與防御方式存在相關性,不成熟防御方式與自我效能感呈負相關,成熟防御方式則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這表明醫(yī)護人員的自我效能感與個體所使用的特定的防御方式有關。防御方式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因素。相關研究表明,良好心理健康狀況的保持與在壓力應激下較多地采用成熟防御方式而較少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相關[16],采用升華、幽默等成熟的防御方式能使醫(yī)護人員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更有效地緩解負性情緒,以更合適的行為方式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處理問題,從而不會輕易對自己持消極否定的態(tài)度。相反若個體經(jīng)常性地使用不良的防御方式應對生活或工作中的沖突或挫折,將導致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同時,個體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也會反過來影響到其對防御方式的選擇,提示當面臨困難或危險情景時,自我效能感決定著個體對于困難和挫折的處理方式。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往往會選擇更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對環(huán)境中的挑戰(zhàn)采取積極的應對態(tài)度,他們在生活中更積極主動,工作中熱情、有活力,因此他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更傾向于采取升華、幽默等成熟防御方式。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往往懷疑自己控制環(huán)境的能力,面對挑戰(zhàn)性任務時表現(xiàn)出強烈的應激狀態(tài),因此也容易采取抱怨、幻想、退縮等不成熟防御方式。因此,在對醫(yī)護人員進行自我效能感的干預時,應充分考慮其防御方式的作用,對個體進行防御方式的健康教育和訓練,矯正其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引導其使用成熟的防御方式,提高其應對困難和挫折的技巧和能力,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醫(yī)療服務。
[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M].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1-215
[2]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會支持、應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33-36
[3]Scheier M F,Helgeson V S,Sehulz R,et al.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mong younger women who are ending non hormonal adjuvant treatment fo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Journal Clinical neology,2005,23 (19):4298-4311
[4]Weber B A,Robert s B,Res nick M,et al.The effect of dyadic intervention on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for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J].Psycho—Oncology,2004,13:47-60
[5]孔祥軍,楊昭寧,李惠萍.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1):111-112
[6]盧寧,劉玎,劉楚芬.中學教師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及防御方式的相關研究[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6,22(6):660-664
[7]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yī)學雜志,2001(特刊): 185-186
[8]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9]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115-120
[10]劉國華,孟憲璋.防御方式問卷(DSQ)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12(4):352-353
[11]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York:W.H.Free Man,1997:3-51
[12]Manojlovich M.Promoting nurse's self—efficacy:A leadership stategy to improve practice[J].J Nurs Adm,2005,35(5):271-279
[13]Lewis L.Mourning,insight,and reduction of suicide risk in schizophrenia[J].Bulletin of the Menninger Clinic,2011,68(3): 231-244
[14]Freud,S.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Early Psycho—Analytic Publications,1894,3:41-61
[15]梅梓,胡淑芳,劉芳娥.大學生的防御機制和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6):712-714
[16]李巧巧.生活事件和防御方式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40(4):129-134
http://www.cjhp.com.c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Defense Style of Medical Staff in Different Ages
Lu Siq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Zhaoqing Medical College,Zhaoqing 52602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self—efficacy and defense style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of medical staff in different ages in three model hospitals,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enhancing their self—efficacy.Methods: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and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were distributed to 302 medical staffs in the three model hospitals.Results:The overall score of self—efficacy from medical staff was rather high,and 70.2%of them in a high level.72.85%of medical staff used mature defense styl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F=27.432,P<0.01)and the immature defense style(F=18.760,P<0.01)among medical staff in different ages.Th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defense style showed that medical staff whose self—efficacy in a low level got a higher socre on immature defense style than those in a high level(t=3.407,P<0.01),but at the same time,they got a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 on the mature defense style (t=-2.590,P<0.05).Besides,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the mature defense style and self—efficacy(r= 0.163,P<0.01),and a negative one between immature defense style and self—efficacy(r=-0.252,P<0.01).Conclusion:Self—efficacy of medical staff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defense style,choosing mature defense styl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ir self—efficacy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Furthermore,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defense style of medical staff in different ages,we can take nichetargeting interven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Medical staff;Age;Self—efficacy;Defense style
R395.6
A
1005—1252(2016)11—1641—05
10.13342/j.cnki.cjhp.2016.11.012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