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艷玲 張少波
中國.曲阜師范大學醫院(山東曲阜) 273165 E-mail:kongyan.ling@163.com
·論 著·(心理干預)
內觀認知療法對網癮大學生自我認知與自我評價的影響
孔艷玲 張少波
中國.曲阜師范大學醫院(山東曲阜) 273165 E-mail:kongyan.ling@163.com
目的:探討內觀認知療法對網癮大學生自我認知與自我評價的的影響。方法:60名網癮大學生,按照數字表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名,對照組給予一般性健康教育,研究組給予內觀認知療法,干預時間均為2周,治療前后,采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核心自我評價量表(CSES)評價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研究組TSCS、CSES總分分別為(226.55±23.46)分、(28.48±4.35)分,對照組TSCS、CSES總分分別為(226.49±23.24)分、(28.35±4.29)分;兩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研究組SCS、CSES總分分別為(261.72± 21.28)分、(35.29±3.41)分,對照組SCS、CSES總分分別為(239.53±25.16)分、(30.15±4.33)分,兩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t=3.69、5.11,P<0.01)。結論:內觀認知療法能夠提高網癮大學生自我認知與評價水平,具有較好的心理治療效果。
大學生;內觀認知療法;網癮;自我認知;自我評價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人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型心理疾病[1],在大學生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及心理健康[2]。導致大學生罹患網癮的因素有許多[3],其中,不良的自我認知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這些不良的認知包括集中于自我的思考、自我懷疑、低自我效能感和負性自我評價。因此,在網癮的干預工作中,應重視不良認知的治療。
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自我認知因素的重要成分[4],自我概念是個體通過自我觀察,分析外部活動及情境,社會比較等多種途徑獲得的對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社會屬性等方面比較穩定的認識和看法。它具有多維度、有層次、有組織的特點。個體的自我概念決定了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理解和解釋周圍的人和事,從而影響個體的心態、情緒甚至心理健康[5]。
內觀認知療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NCT)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心理保健療法[6]。內觀—認知療法是天津醫科大學李振濤教授整合認知療法和日本的內觀療法[7]而成的,它是按照內觀三主題,通過對個人成長歷程中重要人際關系的回憶,多角度觀察和感受已發生過的生活事件,重溫滿足、感動和愧疚等情感體驗,動搖和改變執著的自我中心主義意識,對自我的非理性認知進行覺察和矯正,使主觀與客觀趨于和諧的一種心理療法[8]。內觀療法主要是回顧和檢討自己所作所為中存在的問題且予以深刻徹底地反省,以糾正自己在行為中的不良態度,改變自己的認知與行為[9]。
研究表明,認知訓練能改善大學生自我概念[10],而且,內觀認知療法能起到促進和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是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預手段[11-12]。目前,關于內觀認知療法治療網癮大學生自我認知障礙方面的研究鮮有報道,鑒此,本研究對網癮大學生嘗試了內觀認知療法,以期為網癮大學生的干預提供依據,并對內觀認知療法系統性作進一步的補充完善。
1.1 對象
選取2014年3—6月間濟寧某高校網絡成癮大學生60名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條件:①均符合網絡成癮診斷標準,中文網絡成癮量表(GIAS)得分>61分[13];②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精神病患者;②精神活性物質使用者;③重大軀體疾病者。采用數字表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名。其中,研究組男22名,女8名;年齡19~23歲,平均(21.38±2.15)歲;對照組男25名,女5名;年齡20~23歲,平均(21.55±2.32)歲。兩組性別、年齡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 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性健康教育,采用講座干預形式,主要是講解網癮的成因、癥狀、危害及防治措施。講座時間為周一—周五下午4:00~5:00,時程為45分鐘左右。研究組采用毛富強完善的內觀認知療法[14],治療實施方法具體由治療師參照內觀認知療法的一些相關性文獻[15-16]制定。根據大學生的作息規律,治療師實施“集中+半集中”形式的內觀認知療法。認知干預內容由治療師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制定。治療前,治療師首先向網癮大學生介紹治療計劃,使其對內觀認知療法的原理和要求完全了解,征得其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內觀認知療法7天為1個療程,本次治療時間實施兩個療程,共計兩周。
1.2.2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17]由美國心理學家Fitts編制、臺灣林邦杰修訂,包括自我認同、自我滿意、自我行動、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自我總分、自我批評10個因子。每個條目均采取5級計分法,前9個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積極,而自我批評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極。除了自我批評得分越高說明其自我概念越低外,其余各項得分越高表示個體越喜歡自己、信任自己,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1.2.3 核心自我評價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 Scale,CSES)[18]由Judge和Bono編制而成,主要調查內容包括自尊、控制點、神經質和一般自我效能4種特質,包括10道題目,由1個單一因素構成,采用5級評分,1~5分分別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說明自我評價水平越高。核心自我評價總體Cronbach信度值α=0.821,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
1.2.4 施測 上述量表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進行一次評估,評估者由經過量表培訓的兩名本校輔導員(不參加本研究)擔任,量表評分值取兩位評估者的平均值。
1.3 統計處理
所有數據輸入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自我概念評分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TSCS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TSCS總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TSCS評分結果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TSCS評分結果比較(±s)
項 目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 P治療前226.55±23.46 226.49±23.24 0.01 0.9759治療后261.72±21.28 239.53±25.16 3.69 0.0000
表2 治療前后兩組CSES評分結果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CSES評分結果比較(±s)
項 目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 P治療前28.48±4.35 28.35±4.29 0.12 0.9163治療后35.29±3.41 30.15±4.33 5.11 0.0000
2.2 治療前后,兩組自我評價評分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CSES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CSES總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認知行為模式認為,個體對使用網絡的錯誤認知以及相應出現的不適當的網絡使用行為導致IAD發生,該理論強調認知功能的失調導致病理性網絡的使用,故認知行為模式適用于IAD病因、診斷及治療方面的研究。
研究表明,網癮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差,且普遍存在自我評價降低的問題[19-21],而核心自我評價又影響著個體在具體領域中的自我評價[22]。而且,更有學者認為核心自我評價越低,大學生網絡成癮水平越高[23]。因此,在矯治大學生網癮方面,應重視對網癮大學生自我認知,特別是核心自我評價的干預。
自我概念與自我評價是個體自我認知水平的充分體現,本研究根據內觀認知療法的原理,以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核心自我評價量表為評價工具,對網癮大學生進行了干預性對照研究。
本研究發現,具有自我概念和核心自我評價等自我認知水平相似的兩組網癮大學生,治療后,研究組TSCS和CSES總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研究組網癮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從而證實內觀認知療法的干預效果優于一般性健康教育,內觀認知療法能夠較好地提高網癮患者的認知水平。
內觀療法是通過“觀察自身的內心”,深刻反省加以體察,感知到自己的行為,尤其是上網行為對自己、親屬甚至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通過內觀治療,使IAD者產生新的認知與他既有認知在心理上產生認知失調。認知失調的結果,改變他原來的認知,而在新認知之下糾正自己行為中的不良態度,改變自己的認知與行為,然后再恢復心理平衡。內觀認知療法之所以能夠改善網癮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自我認知,究其原因,這與內觀認知療法能夠改善大學生非理性信念有關[24],通過矯正大學生不切實際的、歪曲的、不合理的、不理智的看法或觀念,達到修正自我認知模式的目的。
綜上所述,內觀認知療法能夠提高網癮大學生自我認知與自我評價水平,這對大學生戒除網癮有積極的作用。本文的不足之處是治療時間較短,治療效果還不很令人滿意,需進一步完善治療措施,增加治療時間方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對于大學生自我認知與網癮之間的關系未做相關性研究,有待于今后做進一步探討。
[1]雷靂,李宏利.病理性使用互聯網的界定與測量[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1):73-77
[2]陳平周,劉少文,羅麗君.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1):40-41
[3]劉惠軍,樊勵方.與網絡成癮有關的個體因素研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8(1):91-92
[4]盧勤.大學生自我概念在溫暖理解式養育方式及性別角色之間的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11):1345-1347
[5]徐曉飛.認知行為訓練改善大學生自我概念和應對方式實驗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13-716
[6]劉霞,毛富強,趙朋,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內觀認知療法效果隨訪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10):1206-1209
[7]高磊,李振濤.內觀—認知療法治療青少年網絡成癮障礙治療與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5,11(3):372-374
[8]毛富強.內觀認知療法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22(2):316-320
[9]周振和,王宏欣,李翠,等.內觀療法對網絡成癮患者內隱認知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1,28(1):48-50
[10]徐曉飛.認知行為訓練改善大學生自我概念和應對方式實驗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13-716
[11]曹桐,毛富強,田紅軍,等.內觀認知療法對40名大學生心身癥狀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4):234-236
[12]張勇輝,劉宏偉,毛富強,等.單親醫學生心身癥狀及內觀認知療法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3):350-352
[13]陳淑惠,翁麗袖,蘇逸人,等.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制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J].中華心理學刊,2003,45(3):279-294
[14]毛富強.內觀認知療法[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1,26(2):20-22
[15]趙朋,毛富強,劉莉,等.醫學生網絡成癮障礙內觀認知療法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4):429-432
[16]梁蓮,代娟,劉金英.內觀療法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精神醫學雜志,2014,27(4):254-256
[17]林邦杰.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的修訂[J].中國測驗年刊(臺灣), 1980(27):71-78
[18]Judge T A,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 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J]A meta—analysis[J].Appl Psychol,2001,86(1):80-92
[19]黎建斌,聶衍剛.核心自我評價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12):1848-1857
[20]陳平周,劉少文,羅麗君,等.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1):40-42
[21]林靜.1711名大學生自我概念特征研究[J].中國校醫,2011,25 (11):807-809
[22]徐瑞潔,戚秀華,陳金霞,等.護士核心自我評價與工作績效的相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4):240-242
[23]路紅,鄭志豪.學生網絡成癮與主觀幸福感核心自我評價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8):951-953
[24]劉霞,毛富強,劉宏偉,等.內觀認知療法對醫學生非理性信念干預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18-721
http://www.cjhp.com.cn/
The Effect of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on Self Cognitive and Self—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IAD
Kong Yanling,Zhang Shaobo
The Hospital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Qufu 273165,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on self cognitive and self—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IAD.Methods:60 college students with IAD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30 cases)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NCT),the intervention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all for 2 weeks,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using TSCS and CSES.Results:Before therapy,the total scores of TSCS and CS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226.55±23.46),(28.48±4.35),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226.49±23),(24,28.35±4.29),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After therapy,the total scores of TSCS and CS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261.72±21.28)and(35.29±3.41),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239.53±25.16)and(30.15±4.33),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t=3.69, 5.11;P<0.01).Conclusion:NCT can improve self cognitive and self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IAD,which has good therapy effect.
College students;NCT;IAD;Self—cognitive;Self—evaluation
R749.055,R395.6
A
1005—1252(2016)11—1750—03
10.13342/j.cnki.cjhp.2016.11.039
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