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 張 燕 關聰會 許維亞 湯旭磊 楊 芳 甄東戶
(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廣武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
蘭州市中老年人白內障及眼底病現況調查
王麗婷 張 燕 關聰會1許維亞 湯旭磊1楊 芳1甄東戶1
(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廣武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了解蘭州市城區中老年人白內障及眼底病的構成情況及患病率。方法 隨機抽取蘭州市城區3個社區40~75歲常住居民進行問卷調查、體格檢查、眼科專項檢查和相關生化檢測。結果 白內障、近視眼底改變、視網膜動脈硬化、高血壓眼底改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病率分別為26.1%、2.8%、12.2%、1.0%、2.6%,總眼底病患病率18.6%;除近視眼底改變外,隨年齡增長,白內障和各種眼底病患病率均有升高趨勢(均P<0.05);眼底病患者相比眼底正常者:男性較多,年齡、體重指數(BMI)、腰臀比均偏大,血糖、血脂偏高;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比例較高(均P<0.05)。結論 蘭州市中老年人群白內障和眼底病患病率高,必須加強該人群眼病的早期篩查和管理,尤其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眼病篩查。
白內障;眼底病
白內障和眼底病是重要的致盲眼病,許多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眼部病變,對眼部病變的觀察,有助于全身疾病的診斷并可判斷全身疾病的療效和預后〔1,2〕;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漸趨流行,相關的眼底病變問題是慢性病治療和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眼病因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及醫療衛生條件的不同而不同〔3〕,本研究旨在了解蘭州市老年人白內障和眼底病的患病率及構成情況。
1.1 一般資料 2011年5~12月隨機抽取蘭州市3個社區40~75歲常住居民共6 838人,均知情同意。平均年齡(58.1±8.3)歲,其中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病史者分別有2 455、31、1 704、46、258人;血脂異常者4 414人。臨床資料見表1。

表1 調查人群臨床資料
1.2 方法 調查人員在調查前均經過專業培訓,并將各個問卷項目、體格檢查項目、眼科檢查項目和相關生化檢測項目的意義、檢查方法、檢查儀器及診斷標準進行統一。調查內容包括:①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現病史及既往史、吸煙飲酒史等;②體格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臀圍、SBP、DBP,計算BMI和WHR;③眼科檢查:眼底檢查由經過統一訓練、經驗豐富的專業眼科醫生應用裂隙燈檢查眼瞼、結膜、角膜、虹膜、晶狀體等,應用直接眼底鏡檢查玻璃體和眼底;④清晨空腹狀態下75 g無水葡萄糖口服耐量試驗(OGTT),抽取空腹血樣及 2 h血樣。采用自動生化檢測儀(Bayer 1650自動生化儀,德國)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以酶法測定HDL-C、LDL-C、TC、TG;采用高效液相法測定HbA1c。
1.3 疾病診斷標準 眼底病診斷參照《眼底病診斷與治療(第2版)》中關于眼底疾病的相關診斷〔4〕。高血壓患者〔5〕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測量血壓,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及既往有高血壓史者。糖尿病診斷采用WHO(1999年)診斷標準〔6〕,FPG≥7.0 mmol/L和(或)2 h PG≥11.1 mmol/L及既往已經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以問卷調查過程中患者自述為準)。血脂異常〔7〕:TC≥5.18 mmol/L和(或)TG≥1.70 mmol/L和(或)LDL-C≥3.37 mmol/L和(或)HDL-C<1.04 mmol/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秩和檢驗、t檢驗和χ2檢驗。
2.1 不同年齡段、性別、慢性病史白內障和眼底病的患病情況 隨年齡增長,白內障患病率升高;各年齡段患病率較高的眼底病均為視網膜動脈硬化。男性中除高血壓眼底改變外,其他眼病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0.05)。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中分別有29.2%、25.6%、27.8%人合并眼底病,比例較大的仍為視網膜動脈硬化。見表2。
2.2 眼底正常人群與眼底病患者之間臨床指標和疾病史比較 眼底篩查異?;颊呦啾妊鄣渍U撸耗行暂^多,年齡、血糖、HbA1c、HDL-C、TC、TG、BMI、WHR均偏大,但LDL-C無差異,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比例也較高(P均<0.01)。見表3。

表2 不同年齡段、性別、病史各種眼底病情況〔n(%)〕
與女性比較:1)P<0.05

表3 眼底正常人群與眼底病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張士元〔3〕對我國1987~1997年白內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研究顯示,白內障是我國首位致盲眼病,與年齡、地理環境、營養等因素有關;本次調查40~75歲人群白內障患病率26.1%,50~75歲人群白內障患病率低于重慶(37.82%)〔8〕和上?!?〕5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患病率(39.86%)。高血壓眼底改變主要是長期高血壓使血-視網膜屏障受到破壞,從而出現視網膜血管改變及視網膜的出血、滲出和水腫〔10〕;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之一〔11〕;視網膜動脈硬化是周身動脈硬化的指征〔12〕,本調查結果可見視網膜動脈硬化是中老年人群眼底病的主要構成部分。
本研究結果說明中老年眼病是年齡相關性疾病,治療白內障和眼底病是保障中老年人視力的關鍵;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多戶外活動受紫外線照射較多有關〔3〕,且多個研究顯示男性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女性〔13,14〕,這也增加了男性慢性病相關性眼底病的發生;眼底病可以反映機體慢性全身性疾病的狀況。
雖然蘭州海拔高、日照時間長、紫外輻射多,但其白內障患病率卻低于重慶〔8〕、上海〔9〕的數據,可能是由于后者目標人群包括7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且此次研究還有不全面的地方,未來更加深入的眼病調查項目的開展有望完善該地區的眼病數據;醫務人員應將眼底篩查作為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疾病防治過程中的常規篩查項目,遵循眼部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相結合的原則,從整體考慮,定期隨訪、及時治療,以降低中老年人群白內障和眼底病的患病率和致盲率。
1 趙家良.深入開展防盲治盲是我國眼科醫師的社會責任〔J〕.中華眼科雜志,2005;41(1):3-5.
2 Xu L,Wang YX,Li YB,etal.Causes of blindness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Beijing:the Beijing eye study〔J〕.Ophthalmology,2006;113(7):1134.e1-11.
3 張士元.我國白內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分析〔J〕.中華眼科雜志,1999;35(5):336-40.
4 黃叔仁,張曉峰.眼底病診斷與治療〔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30.
5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43.
6 Department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10.
7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8 唐 斌,李 治,羅 羿.重慶市江北區城鄉50歲及以上人群白內障的流行病學調查〔J〕.重慶醫學,2011;40(6):561-4.
9 黃曉波,鄒海東,王 寧,等.上海北新涇老人白內障流行病學調查〔J〕.國際眼科雜志,2009;9(7):1321-4.
10 Wong TY,Knudtson MD,Klein R,etal.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retinal arteriolar narrowing and mortality〔J〕.Am J Epidemiol,2004;159(9):819-25.
11 Liu L,Liu LM,Hu YD,etal.Epidemic studie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China-a review〔J〕.Int J Ophthalmol,2011;4(6):670-2.
12 吳 嬋,董方田,樓慧萍,等.常規體檢人群中視網膜動脈硬化的患病率和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26):1821-2.
13 唐麗君,鄧仁政.重慶市55歲以上中老年人群眼病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1465-6.
14 Yang WY,Lu JM,Weng JP,et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3:1090-101.
〔2015-04-16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甘肅省衛生行業科技計劃(GSWST2010-03);中華醫學會臨床醫學科研專項基金(10020120234)
甄東戶(1973-),女,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糖尿病及骨質疏松機制研究。
王麗婷(1976-),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社區全科慢病管理研究。
R589
A
1005-9202(2016)21-543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1.102
1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