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華
(貴州省望謨公路管理段,貴州望謨 552300)
山區公路擋土墻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探討
張朝華
(貴州省望謨公路管理段,貴州望謨 552300)
因為山區公路一般地處偏遠,施工環境較為復雜,因此施工過程中會受到重重阻礙,對此,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保證施工質量。本文就山區公路中擋土墻結構施工進行分析,并結合工程實例對其具體的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進行闡述。
山區公路;擋土墻;施工過程控制
S209線望謨縣境內(紫云貓寨至望謨縣城)山區公路沿線總體地勢南高北低,跨越區域海拔高度高程在1 700~600之間,起終點相對高差較大,地面自然坡降在1.25%~3.33%左右,局部路段存在剝蝕殘沖溝地貌,地形差異大。路線全程為50.413 km。全線按三級等級公路進行設計。路基寬度為7.5 m,路面為瀝青混凝土路面。項目路基工程主要以防護為主,為了減少工程量,防護工程以擋土墻為主。
2.1材料的選擇
工程中的石料是工程現場周邊區域開采的,選擇的石料要質地堅硬,表面沒有風化剝落和裂紋,單軸抗壓強度需要超過40 MPa,石塊的厚度不小不得低于20 cm,單邊長度需要大于30 cm,石材表面必須整潔,沒有泥土包裹。漿砌石擋土墻采用的是M7.5砂漿進行砌筑,使用M10砂漿進行勾縫。工程中采用的砂是細度模數為3.0~2.3的中砂或者是細度模數為3.7~3.1的粗砂,石粉含量不得超過1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2%,可以采用攪拌機對施工原料進行拌合處理。該工程采用的水泥是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2.2擋土墻的選型
漿砌片石擋土墻的施工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其施工操作比較便捷,當擋土墻高度超過10 m時,則使用漿砌片石進行主體砌筑,其可以滿足安全、質量以及經濟要求。當擋土墻高度不超過5 m時,則采用重力式擋土墻形式,其結構布置比較簡便。若地面橫披不平坦,起伏較大,則使用仰斜式擋土墻使得墻體高度增加,使用其他擋土墻形式會造成墻體斷面積擴大,施工成本增加。在路地面平整的路肩墻或路堤墻位置,可以優先選用仰斜式擋土墻,若墻高超過2 m且地質條件較好,則采用衡重式擋土墻,這樣可以減少截面,節省成本。若挖方邊坡比較陡峭,則使用路塹擋土墻,這樣對于地形布置來說有緩和作用,也可以大幅度減少土方的開挖量,保證山體結構的平衡。若地質條件不佳,且存在山體滑坡等潛在危險,可采用路肩擋土墻或者是路堤擋土墻。由于路堤擋土墻的荷載能力較弱,當其受到的外部壓力較大時,對于結構穩定性不利。因此,路堤墻和路肩墻的墻高大致相同時,選用路肩墻。
2.3地基施工
擋土墻施工的關鍵所在即地基施工,但是因為擋土墻地基是埋設在地下的,所以無需對其進行裝飾美化,對于施工材料要求不高,但是石料必須能夠滿足強度要求。地基承受的壓力和擋土墻的設計高度直接關聯,當擋土墻的高度較高時,對于地基的穩定性要求也就會更加嚴格。通常情況下,擋土墻的高度為10 m時,則要求地基的承載力必須高達1 000 kPa,和次堅石相當。擋土墻的地基部分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完成,即放線開挖基坑、基坑填筑碎石砂漿、基礎施工。由于工程所處地區的不同,擋土墻地基施工工藝要求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擋土墻地基坡面上,因為擋土墻地基受力較大,若地基是出于斜坡上,則要求需要提高其承載能力,如果在設計階段,沒有對地基承載能力進行準確計算,則會造成擋土墻向下滑坡甚至引發山體滑坡。此時,需要依據施工現場的地形進行抗滑設計,可適當增加地基深度,將地基位置調整到滑動面的下端,從而保證的擋土墻結構受力均衡。同時,若擋土墻位于水域中,其會受到水流的沖刷,造成墻體損壞,尤其是在長期浸泡下,地基會遭到破壞。此時,需要對基礎進行拓寬,將擋土墻位置調整置于河床的沖刷線以下。由于在擋土墻施工時,需要先進行排水處理,為了節省工成本,可分為多個階段完成抽水工作。

表1 公路擋土墻施工要求
3.4墻體砌筑
在該工程砌墻施工開始之前,需要對石塊進行預先處理,均勻灑水,并進行徹底清理,其表面不應有任何附著物。在砌筑基礎第一層之前,需要保證基底的干凈整潔,再做漿砌墻。基礎同臺深之間要有石筍相互連接,從而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在砌筑墻身階段,可借助板柱線保證墻身的垂直,施工中也需要對其進行跟蹤觀測和控制,墻體各部位的尺寸也要符合設計要求。墻體砌筑工作也要分為多個階段完成,一個工作層大多由2~3層構成,每個工作層的水平縫也要平行,并且每個工作層的豎縫要相互交錯。同時,每層的石塊需要均勻分布,石塊和砂漿要充分結合。在砌筑上層墻體過程中,需要做好結構保護工作,避免下層擾動,造成墻體損壞。砌筑墻體需要在間斷期之后進行,且要及時做好養護工作,保證墻體濕潤。另外,為了避免擋土墻墻體出現裂縫,需要綜合墻體高度、地基性質等多因素進行合理布設,否則會因為外部溫度的變化引發收縮裂縫,造成墻體整體性受損。該工程的沉降縫和伸縮縫之間的間隔距離需控制在10 m左右,縫隙寬度為2 cm。
3.5排水
泄水孔是該工程擋土墻排水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該施工內容是在擋土墻墻體部分砌筑結束后進行,其填筑間隔距離設置為3m,且泄水孔相互交錯。該工程泄水孔施工使用的是聚氯乙烯材料,將其設置在擋土墻以及預留矩形孔洞中。若其他工程需要在墻背位置設置泄水孔,則需要在進水端設置反濾層,其厚度必須大于0.3m,粘土隔水層需要均勻、平整布置于泄水孔最低位置。
3.6伸縮縫和沉降縫設置
山區公路擋土墻沉降縫的設置需要依據擋土墻的設計高度以及地基特征等進行合理設計,從而保證公路地基不會受到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影響使得結構完整性遭到破壞。對于伸縮縫的設置,也需要依據擋土墻的設計高度以及土質特性進行確認。另外,需要根據合理設計沉降縫和伸縮縫,沉降縫和伸縮縫要相互協調共同作用,以保證擋土墻施工質量。一般情況下,擋土墻和伸縮縫花間的間隔距離為15 cm,并將縫隙寬度控制在3 cm以內。
[1] 王斌.山區公路加筋擋土墻的施工質量控制[J].華東公路,2014,(3):23-24.
[2] 冷峰.山區高速公路沿河路肩擋土墻的質量控制[J].安徽建筑,2015,22(4):144-145.
[3] 許敏.山區公路擋土墻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3):187-188.
U417.11+
C
1008-3383(2016)10-0022-02
2016-07-29
張朝華,男,貴州興義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管理及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