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瑞紅
房地產行業轉型迫在眉睫
文 /王瑞紅

今年9月份,住建部發文,首次提及房地產市場調控問題,無疑給房地產行業提了一個醒,那就是房地產企業在市場火熱的時候,不要忘乎所以。隨著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企業開發貸的急劇下滑,企業拿地成本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市場調控預期越來越強烈,房地產行業轉型的壓力也隨之加大,市場不確定性因素隨之增多,對于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轉型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住建部9月6日發布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指出,將完善房地產宏觀調控,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這三大清單制度。這是自兩會以來時隔半年后住建部首次提及房地產市場調控問題。文件還顯示,在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同時,也將建立全國房地產庫存和交易監測平臺。方案指出,在加大對房地產企業和從業人員監管的同時,也將查處和曝光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
有分析師認為,這三大清單制度可能會與一城一策的長期調控相呼應,將調控責任落實到地方。在“地王”頻出的刺激下,樓市經歷了半年多的亢奮期。在房價不斷走高的時候,不少研究機構對樓市發出過預警,尤其是房價升溫向二線城市蔓延,部分城市出現過熱苗頭時。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未來政策將“托底蓋帽”,調控政策也開始隨市場分化而發生明顯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包括部分一二線城市及輻射區,將出現約束性政策。未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不僅是分城施策,更多的會升級為一城一策。
9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與7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上漲的城市有64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6%,最低為下降0.3%;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4.3%,最低為下降3.8%。
有統計顯示,中秋假期房企放慢入市節奏,北京(樓盤)住宅成交套數也不及節前水平,但房貸咨詢熱度持續升溫。近期樓市分化的背后是一線城市“地王”層出不窮。1-8月,全國“地王”數量已達194宗,預計全年“地王”數量將創歷史新高。業內人士表示,土地價格傳導至房價無法避免,未來土地供給應充分考慮城市需求。
浙江杭州市于9月19日起在部分區域實施限購。限購政策明確,在市區限購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同時,限購政策充分體現“因城施策”總體要求下實施差別化、精細化調控的思路。統計數據顯示,杭州樓價最近上漲較快,1-8月的商品房總成交量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杭州今年成交的土地中,單宗地價超過10億元的地塊達33宗,占全國近10%,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達7宗。單宗地塊最高成交額超過123億元。土地出讓金達1089億元,同比上升210%。
房價上漲較快的鄭州市日前也發布通知明確,將擴大居住用地供應規模,調整優化布局,加快供應節奏,年底前采用多批次、集中供地的方式供應市場。同時,今后在部分地區的土地出讓中,網掛報價超過50%溢價率時,中止報價,采取“限地價,競房價”方式。鄭州此舉限制了高價地塊未來項目成品的最高價格水平,這樣既能對房企高價拿地予以約束,也可以對房企后續亂漲價加以有效控制。
近半年來部分一線城市房價漲幅超過50%,已呈現出泡沫化的趨勢。隨著政策調控的預期增強,有媒體梳理18家A股上市銀行半年報發現,2015年同期,16家銀行開發貸增量為2341.04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增量同比下降83.54%。諸多跡象顯示,房地產行業未來不確定性因素在逐步增加,行業轉型也開始變得迫在眉睫。
盡管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十分火熱,但地價高熱讓業內對未來兩年開發商的毛利率水平擔憂不已。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7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由27.9%收窄至26.4%,銷售額增速由42.1%收窄至39.8%。有業內人士表示,若不尋求轉變,未來銷售額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30%的房企將快速減少。行業一系列變化也給房企帶來了越來越大的轉型壓力。當下,應該說房地產行業已經告別了野蠻生長以及黃金時代,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分化、并購、轉型、跨界、回歸一二線城市等,房企轉型的選擇五花八門,而“深耕細分市場”已成為共識。
據媒體報道,目前,地產企業的轉型正在從滿足多數人居住需求,向積極挖掘細分市場、塑造個性化社區的商業模式轉型?!昂荛L一段時間,地產行業缺少為產品提供優質服務的企業。”在和昌地產總裁看來,房企服務意識的提升一部分確實來自于市場競爭的倒逼,“如果不提供優質服務,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沒有客戶會給你買單;其次,即使有客戶買單,企業也要付出高額營銷費用等沉重代價;另外如果長期不注重服務,那就是有今天、沒明天,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除了品牌轉型,房企的戰略布局轉型更為重要?!拔覀儠瘸鞘邪l展快半步,去尋找城市中的價值洼地。一線城市融資的自有資金量并不大,所以我們對“地王”是拒絕的?!币晃环科罄峡側缡钦f。對于未來戰略轉型和布局,和昌集團董事長表示:“公司將戰略性關注二線城市,機會性進入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基本不會考慮。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和昌還是愿意尋找一些價值洼地來發展,所以在一線城市的戰略布局,會更多以收購、并購等方式去拿地?!?/p>
其實,行業巨頭諸如萬科、萬達等企業也早就提出轉型發展的問題,萬科已經從地產商轉型為“房地產+服務”的城市配套運營商,萬達也早就轉型為“地產+文化”產業的大型跨國企業,恒大也從單純的地產企業轉型為 “地產+快消+文化”復合型企業。隨著行業巨頭的轉型,也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加入了轉型行列。
進入下半年,不少房企已對銷售任務的完成偏向于樂觀,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未來發展。面對土地儲備緊張、拿地成本提高的大環境,房企在市場中的動作不但頻繁而且多樣。各大房企都用不同的招數突破眼下的行業瓶頸,不斷涌現出收購、合作浪潮,甚至是以資本操作的方式入股其他大企業,以降低開發風險。不少房企除了眼前業績壓力外,還面臨著轉型考驗。
近期,已有不少企業展現出全新的一面。恒大、雅居樂、遠洋等多家知名房企紛紛對外宣布改名,在企業名稱中去掉“地產”二字,未來多家房企將不再是單純的地產企業,多元化發展正成為房企戰略調整的新趨勢。隨著房地產高增長、高利潤時代的結束,單純靠賣房子輕松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消費升級、經濟轉型帶來的新機遇卻同時出現。因此,尋找房地產業之外的新領域,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今后兩三年內,創新跨界將成為諸多品牌房企轉型的重要戰略,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市場周期變化帶來行業的深刻變革。在本輪市場低谷期階段,住宅市場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導致過去直接跑馬圈地式發展的空間受限,倒逼房企戰略轉型,品牌房企只有整合優勢資源,由產品創新向服務創新延伸,提供個性化服務,增加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大部分品牌房企的全國化布局基本完成,從戰略布局角度考慮,規模化達到一定程度后勢必向多元化邁進,通過跨界逐步實現業務多元化,尤其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投資結構、消費結構升級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品牌房企也試圖通過跨界轉型實現“地產+某產業”的戰略發展。
在一些專家看來,“轉型、多元化發展”仍然是房地產發展的關鍵所在,但轉型還在試水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目前甚至未來一兩年內都將處在摸索階段,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未來房地產行業還將繼續存在,如在歐美,房地產領域均有持續存在的企業,房企轉型的本質并非離開這個行業,而是在行業中找到細分市場,在細分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現如今,中國正處于大眾創業的風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來的創業潮成為孵化器產業的強力催化劑,諸多房企及地產人以服務創業創新為方向而加速轉型。未來房地產市場競爭將轉向企業核心能力的競爭,此時,房企轉型應該積極強化自己的競爭優勢,比如及時調整發展節奏及布局戰略,同時強化樓市下半場房企的核心競爭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田建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