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花
在我國,研究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的成果不時見諸報刊,但系統研究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特別是揭示這一思想之哲學基礎的論著并不多見。黃云明教授新著《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的哲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為該研究園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一是研究的創新性。首先是方法創新。作者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方法論基礎,綜合運用文獻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具體研究方法,規避了單一研究方法可能導致的“武斷”和“任性”,在概念解讀、運思路徑、邏輯分析等方面力圖表現客觀性和系統性。其次是結構創新。作者深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文獻,爬羅剔抉,抽絲剝繭,敏銳捕捉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精粹,從勞動歷史觀出發,分析了馬克思關于勞動關系的倫理思想;從勞動人道主義出發,分析了馬克思關于勞動主體的倫理思想;從勞動主權論出發,分析了馬克思的勞動制度倫理思想,并以“勞動歷史觀與勞動關系倫理”“勞動人道主義與勞動主體倫理”“勞動者主權論與勞動制度倫理”為脈絡,再現了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的豐富內容及其哲學基礎,具有邏輯結構上的自洽性。再次是結論創新。該著跳出蘇聯教科書的框框,抓住“勞動”這一馬克思哲學的“關鍵詞”,在勞動哲學本體論、勞動辯證法、勞動歷史觀、勞動者主權論、勞動人道主義的哲學語境中審視勞動倫理問題,“跳出系統看系統”,得出“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不只是應用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是馬克思哲學的思想靈魂和價值旨趣”的結論,具有一定的真理性。
二是立場的人民性。作者反對為標榜自我去構建所謂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也沒有一頭鉆進浩繁復雜的“故紙堆”里談經論道,其學術旨趣是用馬克思主義“真經”來促進體面勞動、尊嚴勞動的實現。首先,馬克思筆下的勞動具有“合目的性”,勞動倫理關系不等于合乎倫理的勞動關系,而應理解為一定道德觀念與規范維系下的客觀勞動關系。作者通過文本解讀,認為馬克思重點強調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合乎人道的勞動倫理關系的阻礙,指出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倫理關系的嚴重道德缺陷,從而為擺脫異化勞動、使勞動獲得“道德崇高性”指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的路徑。其次,馬克思的勞動倫理思想是為勞動、勞動者、勞動者主權“張目”的思想,它為世人繪制了一幅和諧友好的勞動關系、全面發展的勞動主體、科學人道的勞動制度的美好藍圖,目的是徹底消滅形形色色的異化勞動,讓勞動者作為社會存在和發展的主體出現于學術視野和社會生活之中。作者對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的提煉本身彰顯了較為濃厚的淑世情懷。再次,該著力圖讓原生態馬克思勞動倫理思想與充滿糾結的中國現實生活交流對話,鞭撻當今社會資本任性和權力蠻橫對勞動秩序的破壞,關注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生命安全、勞動強度等問題,抒發體面勞動、尊嚴勞動、自由自覺勞動的勞動美情懷,尋求解決我國依法保障職工的基本權益、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正確處理勞動關系糾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路徑,字里行間洋溢著知識分子的書生意氣和擔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