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菊 王修軍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新時期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學科之一,高中物理教學對于學生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傳統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有效適應教學發展需要,存在一系列缺陷和弊端,通過應用主體參與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獨立完成教學任務。高中物理的主體參與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更為突出體現學生的主動式學習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成效。本文就高中物理的主體參與教學模式展開分析,客觀闡述其優勢特點。
關鍵詞:高中物理 主體參與 教學模式 素質培養
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主體參與教學模式,較之傳統教學方法而言是一次創新之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強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教學任務,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物理素養,為后續物理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此看來,為了能夠更有效的促進物理教學活動開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加強對其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高中物理主體參與教學模式基本原則
1.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結合原則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而是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充分發揮自身主導性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感受其中的樂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豐富情感體驗。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說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得以體現直接影響到教學成效,除了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外,學生自身還需要明確這一觀點。教師在為學生起到指導和幫助的同時,還應該通過學生建立密切關系,提升教學成效[1]。
2.民主性原則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活動需要根據教師的設計思路進行,學生只能被動式學習,學習主動性不高。故此,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以平等的地位處理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工作,營造更為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成效。
3.分層次指導原則
分層次指導原則是應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而實行一種教學策略,主要是由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存在差異,不同學生在知識吸收中存在明顯的差異。促使優等生能夠更為突出自身學習能力,中等生朝著優等生方向發展,而困難生則是不斷進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
4.準確評價和及時反饋原則
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好壞,需要通過反饋測試才能反映出來,在反饋測試中,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確保評價及時、準確,只有及時、準確的評價才能更為客觀的揭示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二、實現“三個轉變”確保主體參與教學模式落實到實處
1.學生的轉變
學生的轉變主要是指轉變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故此,應該讓學生摒棄傳統學習觀念,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不但犯錯和解決的問題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潛移默化中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思想上獲得解放,真正同教師和諧共處,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自然也就隨之提高[3]。
2.教師的轉變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主體參與教學模式,教師的角色轉變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建立平等的交流關系,師生共同進步和學習,通過師生之間密切的互動和交流,營造更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師也逐漸從學習的幫助者變為合作者。
3.教學方法的轉變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主體參與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除了學生和教師角色的轉變,還需要對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進行轉變和完善,只有正確處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才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中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物理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教師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共同學習,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鳳黎.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J].高中數理化,2011,32(16):45-46.
[2]朱蘊.高中物理課中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性研究[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22(6):68.
[3]李達."主體參與、分組合作"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教師,2011,11(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