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戲稱中國以前的創新大部分是“窮人的創新”,因為有廉價的勞動力,創新是集中在如何利用廉價勞動力把生產的成本降到很低。
所謂“窮人的創新”有三種。
一是整合創新。你沒有最新的技術,但你拿來別人的技術在后臺重新進行整理,然后找到一個小的市場插進去。
海爾最初打開國際市場的時候,就是先做葡萄酒酒柜,這個很少人用,是一個小眾市場,但是,價格很高。
海爾通過整合創新,把原來上流社會的產品變成中產階級家庭也能享受的產品。
第二是流程創新,典型的例子是當年比亞迪在手機電池生產流程上的創新。
用流水線加上靈活配備的員工,比亞迪用半自動的方式戰勝了日本全自動的生產方式。
第三是顛覆性的創新,利用后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比如,華為2G的基礎并不是很牢,所以,可以直接從2G到3G。
正是這種創新,支撐了早先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那么,現在創新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呢?
現在的創新并不穩定,現在創新的主題是混搭。
什么是混搭?
2007年,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要推出一款新的家用游戲機系統,業內人士問,你游戲機的新系統每秒可以處理多少幀畫面呢?
任天堂說,我們沒有考慮這個。我們這個新的系統叫WII,這就是一個混搭。
汽車的安全氣囊里面有一個儀器叫加速器,它能夠感知你身體的劇烈運動,好的加速器可以感知你的輕微運動。任天堂說,這個東西很好,我們能不能把加速器和游戲機手柄混搭在一起。經過四年時間,推出來的就是WII。
當WII出來的時候,家用游戲機出現了30多年歷史中從未出現的革命,就是女性開始買游戲機,目的竟然是為了減肥。
加速器早就存在了,任天堂將別人已經有的東西和別人沒有想到的方法結合起來,取得了成功。
中國也有很多混搭,而且在兩個方面我們很可能會做得更好,一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個是我們擁有的巨大市場。
我們現在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我們有大批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很多創新不是天才人物靈光一現想出來的,而是把大的問題分解成很多小的問題,交給每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試錯,從實踐中一邊試錯一邊解決問題。
但是,這個優勢也會轉瞬即逝。
另外一個方面是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市場。
我們國內市場正在擴展,整個全球經濟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像中國這樣,擁有這么廣闊的國內市場。
有很多創新和突破是在國外,但最后一定是落地到中國。
革命性的科技創新是在德國、日本,但為什么最后要到中國來呢?因為只有在中國才能更加商業化。
比如,全球治理霧霾的技術到最后一定是中國人的,老齡化產業導致最后技術革命一定會出現在中國。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會有生產,商業模式的應用不是由于技術多么先進,而是取決于你是不是跟隨了市場。
很多時候,大的創新并不在于高新技術。
美國當初修建了一條連通東西海岸的鐵路,但卻沒有運輸量,之后有一個技術導致美國國內市場的繁榮。什么技術呢?冷凍技術。
以前,運輸肉類的時候是把冰放在肉的下邊,可若把冰放到肉的上面,冰會融化滲透到肉里面,肉的保鮮時間便大大加長。
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改變,導致了美國國內運輸市場的繁榮。
如果你能夠解決市場的需求,你最后就能夠有革命性的創新,而這個創新很可能會大量地出現在中國。
我們在這樣的一個不確定性的年代,需要做的是打破原來的邊界,只有打破原來的邊界,我們才能做得更好,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才能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摘編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何帆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