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陳娥
所謂的“口述日記”,大意是指“孩子說,家長寫”這樣一種習作方式。只要長期堅持,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一般都是很樂于說的,在說的過程中,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得到訓練。當然,要使“口述日記”真正起到效果,教師需要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策略。
一、發出倡議,提前預熱
開學后不久,“語文園地”里需要學生做手工,筆者便以此為契機,在家長群里發了這樣一段話:“各位家長,我們準備在班上開展‘口述日記的活動。這次的手工作業就是一次嘗試。請各位家長幫助孩子把做手工的過程寫下來。從準備材料到做的過程再到最后的感受,讓孩子說;不會說的,可以用你問他答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發給我。我們相信,孩子從一年級開始訓練,會慢慢愛上作文的?!贝舜位顒拥玫搅藢W生和家長的積極響應。下面是我班一位小朋友的口述日記。
我的手工大獅子
老師給我們布置了手工作業,我吃過晚飯,心想:“做什么呢?先把卡紙拿出來再說吧!”媽媽看我在發呆,對我說:“何不做個獅子?”
媽媽幫我找了個圓柱體放在黃色的卡紙上,畫了一個大圓形,剪下來做獅子頭,再剪了很多橘黃色愛心,貼在獅子的頭上,又用黃色的卡紙卷了個圓柱體做獅子的身體。我這邊也沒閑著,媽媽讓我在白色的紙上畫了兩個圓圈,用黑色的彩筆畫出眼珠,這樣兩只眼睛就做成了。這時我畫畫的天賦就要登場了,我給獅子畫了一個愛心鼻子和上翹的嘴巴!接著把獅子的頭跟身體黏在一起,但是我拿起來一看,怎么感覺不對?哦,原來還差尾巴和腳!我又讓媽媽幫我剪了三個細長的長方形,媽媽把剩下的愛心分別貼在獅子的兩條腿跟尾巴上,我把尾巴跟腳貼在了獅子身體的前后。哈哈,大功告成,我的手工大獅子可威武了!
二、個別指導,榜樣引路
我班的學生畢竟只是一年級的小孩子,而且大多數來自農村,家長素質也不高,很多孩子根本不知該如何去說。比如有位學生的口述日記是這樣的:
今天我在學校里,因為我表現好,積極發言,帶領大家讀了一首古詩,所以老師獎勵我兩個小蘋果,我很開心,以后一定好好學習。
這篇日記并沒有把事情的經過敘述得很清楚。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引導他詳細描述了整個過程:
今天早上,老師教我們讀了一首新詩《憫農》,和以前學過的那首《憫農》內容不一樣,里面有幾個字我們不認識。老師教了一遍,楊懿婷同學學得最快,第一個上去領讀,接著是周宏博領讀。我感覺自己也會讀了,趕緊舉起了手,我帶著大家讀了一遍,老師表揚我讀得很好,還獎給我一個小蘋果貼畫,我很開心,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
這樣修改之后,整個事情的經過就更清楚了。
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們很開心,也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我們決定用他當榜樣,調動其他孩子的積極性。于是,我們將這位學生的日記發到班級群里,并進一步對家長進行了口述日記的寫作方法指導:和孩子交流這一天的見聞,幫助孩子選材;孩子口述事情經過,家長記錄;讓孩子讀一讀自己的日記,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榜樣的帶動下,參與口述日記記錄的學生越來越多。我們要求家長把孩子的口述日記直接發在班級群里,家長看了孩子的日記,都紛紛點贊,這在無形中增強了孩子寫作的信心;看了同學的日記,孩子們也得到了啟發和幫助。當孩子們在口述時,父母也會情不自禁地引導他們將事件講清楚、說明白。
三、開展活動,拓寬素材
針對部分學生生活單調,不會選材,寫出來的日記千篇一律這一問題,我們提出:一是從學習中、課文中挖掘話題,尋找素材。比如學了《自己去吧》,讓學生仿編故事;學了口語交際課文《小兔運南瓜》后,讓學生把自編的故事口述給家長聽。二是開展一系列活動,充實學生的生活,為學生口述日記提供素材。比如經過家校委員會的策劃,我班一學期就開展了七次活動,到棲鳳園撿垃圾,到養老院慰問老人,組織親子游戲等等。每一次活動之后,參與活動的同學都能將過程主動說給家長聽,家長也非常樂意幫學生記錄下來。
四、展示發表,體驗成功
每一次家長發來的學生口述日記,我們都會幫他們建檔保存,不忘在群里為孩子點贊,為家長點贊,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被關注、被鼓勵的高興心情,讓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孩子們的自信心就會得到加強,寫作的興趣就更濃了。我們在班上讀寫得好的口述日記,把優秀的口述日記編成校報,在全校的家長會上進行展示與傳閱,這對家長、對孩子都是很好的學習與展示的機會。同時還通過校訊通、打電話等方式對家長也進行鼓勵表揚。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優秀的日記推薦給報社和雜志社。學生的《我好羨慕》一文就發表在《名師講作文》雜志上。
五、星星之火,已經燎原
寒假里,我們的口述日記作為一項轉型作業,還在繼續。豐富多彩的寒假生活,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寫作素材;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從外地打工歸來,為孩子口述日記提供了有力保障。本來我們的作業是要求每個學生寫五篇日記,結果有一半的學生寫了十篇以上,還有少數學生甚至每天一篇。不僅數量上超額完成,內容上也豐富多彩,表達清楚。有寫考試反思的,有寫寒假計劃的,有寫自然現象的,有寫寒假趣事的,還有寫旅游見聞的……以下就是我們摘錄的幾篇學生口述日記。
口述日記一:
期末考試結束了,我語文考了九十七分,數學考了九十九分。這次期末考試沒有達到自己和爺爺的期望。爺爺在考試前說:“要好好復習,爭取考試語文數學雙一百?!笨墒?,沒有達到,我以為爺爺會罵我??季砟没丶?,爺爺看了說:“你真棒!考得不錯,但是以你平時的成績不應該只考這么點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優點就有缺點,你想一想這么簡單的題做錯了,是什么原因?”我想了一下,說:“就是粗心大意了,沒看準題目,答題不細心。”爺爺說:“對??!你這樣的錯誤以后不準再犯了。好不好?”我說:“好!我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改正這粗心大意的缺點,發揚優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優秀的好孩子?!?/p>
口述日記二:
今天早上,我拉開窗戶一看,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我高興地叫了起來:“爸爸,媽媽,快起來看,下雪了!吃過早飯我們一起去堆雪人,好不好?”媽媽說,外面的雪還太小,堆不了雪人,再大點才可以。我好失望,只好在心里默默地祈禱著:“老天爺啊,再下大點吧,這樣我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笨墒抢咸鞝敳]有滿足我的要求,它沒有下了。下午太陽出來了,雪化了,我只有等到下次了。
口述日記三:
早晨我起床后,拿來臉盆準備洗臉,可是臉盆拿不動,原來昨晚裝在盆里的水凍住了。到了中午,太陽出來了,冰開始融化了,盆里的水多了,冰變薄了。我拿起冰看了看,它像玻璃一樣透明,拿在手里很冷。太陽越來越大,冰越來越小,它有時變得像樹葉,有時像鱷魚的嘴。最后它融化了,全變成了水。
通過半個學期的實踐,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體會到了口述日記的優勢。和傳統的手寫日記相比,口述日記解決了一年級孩子不會寫很多字的問題,讓孩子擺脫困擾,想說就說,大膽表達,樂于表達。同時,孩子把一天的事情講給家長聽,這也是一個親子交流的過程,加強了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講述一天的見聞,他們學會了組織語言,想好先說什么再說什么,語言的條理性得到了發展。
總之,開展“口述日記”活動提高了孩子們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各方面的知識,融洽了親子關系,更讓他們學到了觀察、積累、思考、閱讀的方法。這樣,今后習作對于孩子們而言,就是很自然且簡單好玩的事了。
(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南門小學 4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