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德峰 鹿佳琦 王昆
房警官的傾情人生
文、圖/李德峰 鹿佳琦 王昆
55歲的房巖橋1984年11月入警,現為煙臺市公安局三級警長。他熱心公益事業,堅持無償獻血60余次,累計獻血達2.6萬毫升,在“學雷鋒紅色愛心之家志愿服務協會”負責志愿者培訓工作;他助老、助困、助學,先后出資六萬余元幫助四名困難學生完成了學業,共有十余戶困難家庭接受過他的幫助;他先后被評為“煙臺市公安局首屆十佳民警”“煙臺市公安局優秀共產黨員”“煙臺市十大杰出志愿者”“煙臺市‘凝心聚力,富民興煙’先進個人”“煙臺市道德模范”,榮獲“山東省公安廳銀質榮譽獎章”“山東省優秀人民警察”之稱,獲得“‘山東好人’每月之星”“國家義務獻血金質獎章”“國家五星級志愿者服務獎章”,五次榮立三等功;2016年,他還獲得了國家志愿者服務的最高獎項——“終身榮譽獎”。
在房巖橋看來,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奉獻與忠誠是自己畢生的追求。
從警32年,他與群眾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同事們眼中,老房不僅業務棒,是山東省公安系統專家級人才,更是一個熱衷公益、鐵血柔情的真漢子!
見到房巖橋時,他穿著一身運動裝,身材壯實,皮膚黝黑,十分精神。
房巖橋說,當警察,需要這份硬氣。從警32年,他工作腳踏實地,業務素質過硬,緝捕犯罪嫌疑人時總是沖在最前頭。

在房巖橋看來,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奉獻與忠誠是自己畢生的追求
話鋒一轉,他還說,當警察,也需要一份柔情。今年已是房巖橋無償獻血的第17個年頭。最近一次獻血,是在半年前煙臺市公安局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上,在200多名民警組成的獻血隊伍里,房巖橋是其中之一。
1999年5月,房巖橋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他幽默地說:“盡管那時獻血的人不多,但我還是獻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400CC。”如今,他獻血就以單采血小板為主,兩次單采血小板的間隔期一般是15天,他就根據工作和身體條件,平均一個月捐獻兩次或兩個月捐獻三次。因為獻血頻率高,房巖橋也很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盡量規律作息,堅持健身,清淡飲食。
是什么原因讓他竟能堅持17年義務獻血呢?
1995年,在煙臺港“5·23”警民追捕持槍歹徒事件中,四名警察壯烈犧牲。
“四名警察啊!”房巖橋伸出手指比劃著,說起往事,他還有些激動。當時,他正好騎著摩托車出警路過那里?!霸趽尵让窬倪^程中,我看到很多群眾自發地要求去醫院為他們四人獻血。這得需要輸多少血??!普通百姓都能如此,作為一名民警,我更應該做點兒什么!”
2009年5月的一天,正在醫院陪護母親的房巖橋接到來自煙臺血站的電話,說煙臺山醫院正在搶救一名危重病人,急需A型血??勺约旱哪赣H也正在住院啊。他猶豫了。母親看出了他的心思,催促道:“救人的事等不得。我這邊沒事,你不去,我心里也不安??烊グ?!”

今年已是房巖橋無償獻血的第17個年頭
因為房巖橋及時趕到,危重病人轉危為安?;貞浧鹉谴谓洑v,房巖橋非常自豪。這些年來,收到血站把自己的血液已輸入患者體內的反饋信息不計其數。
“如果我的血液能救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傷病患者,使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我很滿足!”
按2012年實施的義務獻血新規要求,義務獻血者的年齡上限是60歲。他打趣道:“還有五年,我得趕快多獻幾回!”
其實,一開始獻血,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房巖橋是一直瞞著的。一瞞就是七年。2006年的一天,妻子無意中發現了他的獻血證,他這才如實相告。
“你怎么不早點兒告訴我?”房巖橋本以為會遭到埋怨,沒想到妻子卻心疼地說,“我早知道,就會多給你加一點兒營養啊!”
后來,在他的影響下,妻子也主動提出參加義務獻血。房巖橋欣喜,向她講了很多關于血的知識。不久,女兒也加入進來,還把第一次義務獻血視為自己成人禮的重大儀式!
2015年,房巖橋一家三口獲得“煙臺市最美家庭”殊榮。
2009年,煙臺市成立了“學雷鋒紅色愛心之家志愿服務協會”,房巖橋主動承擔起志愿者培訓教育的工作。
為了給志愿者培訓,房巖橋利用業余時間制作了大量培訓課件,根據自己做志愿者的經歷,他不僅在煙臺市區內組織培訓,還先后來到萊州、招遠、龍口等地組織志愿者培訓。目前已進行了12期,參加人員過千人次,起初,志愿者隊伍只有十人,如今,已經發展到500余人。在這個隊伍里,有房巖橋的同事和親友,也有他的女兒。
“紅色愛心之家”就坐落在煙臺市三站市場的一個獻血屋內。大致算算,房巖橋在此做志愿服務已有600多個工時。群眾說:“這個獻血屋更像愛心屋,而且,有房警官在,獻血屋周邊連小偷也都不敢‘光顧’了。”
房巖橋一直覺得,作為一名民警,就要心系群眾、奉獻社會。多年來,他遇到過不少有困難的人,尤其面對需要幫助的孩子,每次,他都會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
2005年8月,女兒同學李玲(化名)的母親因車禍去世,這無疑使這個父親也下崗的家庭雪上加霜。當時,她們馬上就要升初三,不久,李玲卻生了輟學的念頭。熱心的女兒想也沒想就把李玲帶回了家,房巖橋和妻子一商量,決定聯系李玲的父親,就讓她長住自己家。從此,女兒多了一個情同手足的姐妹。在房巖橋和妻子的悉心照顧下,轉眼四年過去,李玲和女兒雙雙考入大學。
2009年3月的一天晚上,寒冷依舊,他在體育場鍛煉時,發現看臺上有一個大男孩蜷縮著身體,用破棉被包裹著自己。他上前小心翼翼地與男孩打招呼。原來,他只有15歲,家在山東曹縣,因為家庭貧困,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父母在外地打工,已經很久沒音信了。他聽說煙臺好,就想來這里找份工作。但因為年紀小,也沒有身份證,連路邊小店也不敢收留他。房巖橋打算把他送去救助站,可孩子哀求他,請他幫自己找點兒能掙錢養活自己的事做??粗荒樋是蟮哪泻ⅲ繋r橋心軟了,幾天后,通過朋友幫他找了一份洗車的工作。
“這孩子這么小,總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吧?還是得讓他學門技術!”房巖橋跟妻子一商量,決定資助他繼續上學。根據實際情況,讓男孩再念中學是不太可能了,征求了他本人的意見后,房巖橋聯系了男孩老家的一所技校,把他送回了家。2010年,男孩順利畢業,找到工作后還專門來到煙臺看望在關鍵時刻“救”了他的這位警察叔叔。
一如義務獻血的動力,房巖橋助人的初衷,也緣起一次難忘的出警經歷。那是1995年的一天,房巖橋和同事一起到棲霞執行任務。當他們到犯罪嫌疑人的家中實施抓捕時,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女主人早已因走上不歸路的丈夫離家出走,留下的除了70多歲、孱弱的老人,還有一個五歲的男孩和三歲的女童。
“這倆孩子以后怎么辦???老人今后怎么生活?。俊眲傔^而立之年的房巖橋起了惻隱之心,他想幫幫無辜的老人和孩子。摸摸口袋里的50元,他很想把錢遞過去,但一想,自己畢竟是在執行任務啊!靈機一動,他偷偷地把這錢塞到男童的褲兜里,并把他抱給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