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琪 張 華 涂玉玲
?
居家評估在預防社區居家老年人跌倒危險風險中的臨床應用
樂安琪 張 華 涂玉玲
目的:探討分析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居家評估對于預防老年人跌倒危險風險的應用效果。方法:選用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評估表,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422例社區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對社區老人跌倒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統計。結果:422例研究對象中,有220例有跌倒經歷,在時間上,上午跌倒比例最高(49.09%);在地點上,在家中跌倒最多(79.09%),且絕大部分為衛生間跌倒。在跌倒危險評分方面,無跌倒經歷者為(8.92±4.47)分,明顯低于有跌倒經歷者的(16.38±5.69)分(P<0.05)。結論:應用跌倒危險評估表對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進行篩查,其預測準確性較高,可以作為預防跌倒的科學依據,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居家評估
對老年人而言,跌倒屬于一類最為常見的傷害事件,可導致老年人意外損傷,甚至死亡,嚴重威脅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1]。臨床研究認為,老年人發生跌倒與環境、生理、病理以及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2-3]。如何采取有效方式預防社區老年人跌倒,對于確保其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我院積極開展該項研究,探索分析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居家評估對于預防社區老年人跌倒的應用效果,取得了有價值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所納入對象均為我院2015年1~12月所在地周邊行政區域,隨機抽取的社區老年人共計422例,均在社區工作人員幫助下實施上門評估。男220例,女202例。年齡60~88歲,平均(71.5±7.5)歲。所有患者均在該社區居住達1年及以上,能進行正常交流及行走(含使用拐杖等助行器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對無法行走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應用自擬調查問卷,對3名工作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采用標準指導語以及自擬的統一問卷,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的入戶調查,對存在一定困難者,則協調其家屬配合調查。調查時間為15 min左右。收集研究對象在既往12個月內發生跌倒的相關狀況。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應用人口學資料調查表[4]調查。該表主要包括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住房情況、居住方式、應用助行器情況、跌倒時間以及跌倒地點等。(2)應用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評估表(MFROP-Com)[5]評估。該表主要包含13個項目共19個評估條目。跌倒史主要詢問研究對象的跌倒次數以及所導致的損傷程度;了解其是否存在影響自身平衡能力以及靈活性的相關疾病類型;是否服用有可能導致跌倒藥物;是否存在視力、聽力以及軀體等方面的感覺異常;了解其大小便自控能力和水平;是否存在影響步行的相關足部疾病等。此外,還包括其認知狀況、自我評估情況、日常活動能力、平衡性、活動程度、是否可以安全行走以及居家環境等方面的評估內容[6]。其中,研究對象視力、聽力和軀體感覺是否異常、大小控制情況、夜間如廁情況、是否存在影響步行足部疾病等6個條目,均實施2級分類計分,得分0~1分;其余條目均為4級分類計分,得分0~3分。總分范圍為0~45分,評分越高,表明跌倒危險性越高。共發放調查問卷460份,回收問卷422份,有效回收率91.7%。
1.3 觀察指標[7]重點觀察研究對象是否有跌倒經歷,分析其跌倒發生的具體條件以及比例。將無跌倒經歷者的危險評分與有跌倒經歷者的危險評分情況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評分情況比較(表1)

表1 422例調查對象跌倒危險評分比較(分,
2.2 220例有跌倒經歷社區老年人跌倒情況統計(表2)

表2 220例有社區跌倒經歷老人跌倒情況統計
2.3 220例曾經跌倒者跌倒高危因素分析(表2)

表2 分析社區跌倒老年人跌倒高危因素分析
有研究表明[6],老人跌倒與否,和其性別、年齡、婚姻、文化、住房、居住方式以及體質量指數等,均無直接關系(P>0.05)。本研究中所采納的居家評估計算結果表明,本研究422例老年人MFROP-Com平均得分為(12.81±6.35)分,11.50分作為臨界值,≥11.50分者共計218例,<11.50分者共計204例。≥11.50分者中,含176例有跌倒經歷。既往12個月曾跌倒者220例,平均年齡(81.1±5.8)歲;未曾跌倒者202例,平均年齡(79.8±6.9)歲。無跌倒經歷者跌倒危險評分為(8.92±4.47)分,有跌倒經歷者則為(16.38±5.69)分,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就是說,當分數達到或超過11.50時,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盡量為老人創造安全的行動環境,盡可能有人實施監護和幫助,而且年齡越大,其評分越高。這表明,針對年齡較大的老人,更需要實施生活照顧及護理干預。
在老人發生跌倒的地點上,在家中跌倒最多(79.09%),絕大部分為衛生間跌倒。因此,必須針對家中的環境予以針對性改變。比如,可以為老人在墻上尤其是衛生間墻上裝上固定的拉手,方便其輔助行動。在衛生間地板上鋪設好防滑墊,以防止其意外跌倒。針對家具電器的尖銳部分,均予以妥善包裹等,以防止其跌倒后引發較大的創傷。但有研究證實[7],老人跌倒與否和是否使用助行器具有直接關系,未使用者,跌倒比例顯著增加。因此,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并做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引導其正確使用助行器。
平衡功能評估以及訓練干預均為當前研究熱點,老年人應當定期接受平衡功能評估,每年至少接受1次視力以及前庭功能檢查[8]。在發生跌倒老年人中,高達66.36%(110+24+12/220)者具有平衡功能缺陷,其中50.00%看上去不穩,需通過調整,10.91%看上去相當不穩,5.45%嚴重不穩,需要他人幫助。針對這一問題,可以每周接受3次專業而個體性的平衡功能訓練。其訓練內容主要有后向行走、側向行走、腳跟行走、腳尖行走、坐姿起立等,這些項目可以有效增加本體感受器敏感度,同時還可增強肌肉運動分析能力以及判斷運動時間精確度,從而有效降低跌倒危險性[4]。此外,太極拳、秧歌以及健步走等相關運動,均對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具有積極作用。眩暈及身體搖晃者,接受平衡能力訓練后,可以有效提高其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
總之,針對跌倒危險因素評估結果,采取有效方式發現和修正其中可以被改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屬于居家評估的實用價值。該評估各條目評分均為等級評分,各級評分均有明確說明,經識別可修正危險因素,便于使用者根據老人跌倒危險因素相關情況實施針對性的干預,從而有效避免預防措施的盲目性,節省不必要的資源和成本。
[1] 張景蘭,陳 宏,王 燕.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6(08):57-60.
[2] 王利維,周 立.修訂版社區老年人跌倒危險評估在211例社區老年人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9(20):66-69.
[3] 趙利群,萬巧琴.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8(11):51-54.
[4] 鞏 瑩,趙正據,孔令磷.社區老年人的跌倒危險因素評估與居家護理需求[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27(6):524-526.
[5] 王利維,周 立.社區老年人跌倒的評估及預防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568-570.
[6] 馬英楠,靳宗振,高 星,等.北京市社區老年人跌倒居家環境危險因素調研分析[J].城市住宅,2016,1(1):23-28.
[7] 谷巖梅,王建榮.社區老年人跌倒及居家安全評估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8(31):3844-3846.
[8] 郭啟云,郭沐潔,張 林,等.居家跌倒風險篩查量表在中國社區老年人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5,12(9):1128-1132.
(本文編輯 肖向莉)
518106 深圳市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公明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樂安琪: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6-07-13)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