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峰,徐黨輝,姚建新,黃德健,李占峰
(1.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治療科,江蘇 南京 210011;2.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江蘇 南京 210029;3.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影像系,江蘇 南京 210038;4.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放射科,江蘇 南京 210038)
?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醫院課堂”的建設初探
姚志峰1,徐黨輝2,姚建新3,黃德健4,李占峰3
(1.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治療科,江蘇 南京 210011;2.江蘇省中醫院放射科,江蘇 南京 210029;3.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影像系,江蘇 南京 210038;4.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放射科,江蘇 南京 210038)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一個涵蓋內容多、實踐性強的專業。為尋找適合新形勢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學校將新購影像設備安裝在教學醫院——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放射科,校院共建影像實訓中心,學校將部分影像專業核心課程的課堂設在醫院放射科,由校內專任教師和放射科技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邊學邊練,學習興趣明顯增加,課堂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校院合作共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院課堂”,有助于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和專業知識的掌握。
醫學影像技術;醫院課堂;教學醫院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一個醫工結合,集醫學、光學、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多學科交融的綜合性專業[1],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與專門知識,適應醫學影像技術發展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要培養合格的醫學影像技師,光靠學校內部教學設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托醫院影像設備[2]。過去教學模式采用校內理論教學、模擬實訓、醫院臨床見習的方式。隨著醫學影像設備逐漸增多,過去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當前學生學習的需要,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部分專業課程的課堂移到醫院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在全真環境下接受新知識,起事半功倍之效果[3]。我院影像技術專業,依靠專業自身特點與南京地域優勢,進行校院合作,共建醫院課堂是我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改革內容之一[4-5]。本研究就《醫學影像質量管理學》課程醫院課堂教學情況,與同道們分享。
1.1 校院合作共建影像實訓中心[6]校院共建影像實訓中心是開設“醫院課堂”的基礎。我院影像實訓中心獲得江蘇省示范實訓中心建設立項,專項設備經費300多萬元,學校購買一臺16層螺旋CT,用于師生的專業實踐。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學校將新購的16層螺旋CT安裝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放射科,并與醫院簽署合作辦學協議,醫院騰出房間作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院課堂”,學校將CT檢查技術教學的課堂設在醫院放射科,同時醫院所有影像設備均對學校學生開放,醫院退役下來的影像設備安裝在校內影像實訓中心,用于影像設備學教學,校內專任教師定期去醫院進行專業實踐,影像實訓基地在影像技術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校院合作共建影像實訓中心,有助于專業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有利于“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
1.2 制定詳細課堂教學任務書 《醫學影像質量管理學》課程是在學習了《影像技術學》、《影像設備學》等課程之后的專業課程,學生已學習了部分專業知識,《醫學影像質量管理學》課程旨在讓學生建立醫學影像的綜合知識。《醫學影像質量管理學》學習項目見表1。

表1 《醫學影像質量管理學》學習項目表
1.3 項目實施 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 學習項目有8個,進行輪轉,確保每個學習小組都能進行8個項目實訓。醫院設立一個理論學習的“醫院課堂”,配備專用電腦和投影儀,供學生學習討論,完成當天布置的作業用。實踐部分由影像科技師長總負責,當天值班技師具體負責[7]。每個項目實訓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份醫院課堂學習筆記或項目學習任務書,按自評分、小組長評分和帶教老師評分,最后得出總評分。每個學習項目內容及學習要求見表2。

表2 學習項目內容及學習要求
《醫學影像質量管理學》課程傳統教學方法是在課堂里給學生講授醫學影像質量評價標準,臨床如何開展影像質量評價和影像質量控制,最后通過閉卷考試的方法檢測學生知識點的掌握[8]。“醫院課堂”教學模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一些標準內容告訴學生,讓他們用標準去判斷每次實踐所得到的影像是否符合標準,這樣學生能在愉快情境下接受“影像質量標準”,實現學生在做中學的理念。理論考試結果表明,本屆學生考試平均成績與往屆學生相比,高出8分。從理論考試成績來看差別不算太大,但從學生學習積極性來看,存在明顯差異,學校課堂教學講授靜態標準,學生被動接受,而“醫院課堂”模式學生主動吸收評價標準,并將標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目前,“醫院課堂”模式研究只是初步的,通過不斷實踐,定能探索出一條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新模式[9-11]。
3.1 醫院課堂建設,促進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 醫學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方向是培養動手能力強的實用型高素質人才,傳統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學校教學模式,擺脫不了紙上談兵的羈絆。學校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院聯合辦學,共建醫院課堂,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自然結合,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12]。
3.2 醫院課堂建設,有助于校內專任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 學校把新購的設備安裝在醫院放射科,校內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醫院課堂授課期間,進行專業實踐,不斷獲得臨床實踐知識,提高校內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13]。
3.3 促進了醫院技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醫院以醫療為主,雖然過去有實習生的臨床帶教工作,但那不是他們的“主業”。 現在臨床技師在醫院課堂內給學生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促使醫務人員變壓力為動力,全面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14]。
3.4 提升了醫院的檔次和聲譽 醫院和學校“聯姻”,不僅能促進醫院提高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整體服務功能,而且能使醫院的教科研水平在學校指導下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這在整體上提高了醫院的檔次和聲譽。
為適應我國衛生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衛生職業學校必須進行學校與醫院之間的校院合作,工學結合[15],把學校部分實訓設備安裝到醫院,在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設備教學效用的同時,發揮學校購置的教學設備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價值,實現學校與醫院的雙贏。校院共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院課堂”,加強校院合作的課程建設,把與之相關的教學移到醫院進行,突顯影像技術崗位核心技能要求[16-17]。校院共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院課堂”,建設由醫院專家引領的優秀“雙師”型教學團隊,把醫院的先進理念與服務模式,融入到教學中,把相關的通識課程、專業理論與實訓課程的教學也移到醫院,建設院中校,實現“教室進醫院、課堂進機房”的校院合作形式,共育影像技術專業優質人才,為江蘇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再立新功[17]。
[1] 李萌,余建明.醫學影像技術學X線攝影技術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2.
[2] 蘆運生,徐玉萍.淺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實習的管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6(3):221-222.
[3] 熊中奎,夏國園,夏瑞明.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教改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0):1230-1231.
[4] 韓冬華.校企合作模式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新探索——以宜興技師學院為例[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24(7):56-58.
[5] 蔡凱.醫學類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實習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8):99-101.
[6] 姚建新,張志東,嚴長喜.校院合作共建影像實訓中心的實踐探索[J].醫療衛生裝備,2013,34(5):131-132.
[7] 向國春,郭彥瓊,劉剛.集中分段式集體備課模式在臨床教學醫院的嘗試[J].重慶醫學,2012,41(26):2782-2783.
[8] 張春雨,翟亞楠.探索中職影像技術專業的專業特色課程改革與設置[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8):136-137.
[9] 魏東海,林愛華,紀澤泉.醫教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7):769-772.
[10] 鐘易.關于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當代醫學,2009,15(24):164.
[11] 王嘯,余永強,錢銀鋒,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醫學影像學多元化教學改革[J].安徽醫藥,2015,19(12):2424-2425.
[12] 陸云升,劉元濤,孫貞超,等.滲透式教學法在影像技術專業教學中的實訓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4):52-53.
[13] 謝根坦.淺談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5(13):172-174.
[14] 黃宏遠,吳利忠,唐紅梅.提高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1):91-92.
[15] 劉斌.院校一體化合作辦學模式的實踐與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9):17-18.
[16] 王駿.教學引領未來[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0,16(9):62-69.
[17] 姚建新,李占峰,殷燕.中國與新加坡醫學影像教育之比較[J].醫療衛生裝備,2013,34(1):127-128.
Exploration of “classroom in hospital”:Constru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YAO Zhifeng1,XU Danghui2,YAO Jianxin3,et al
(1.DepartmentofRadiationOnc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11,China;2.DepartmentofMedicalImaging,JiangsuProvinci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jing,Jiangsu210029,China;3.DepartmentofMedicalImaging,NanjingHealthSchoolofJiangsuUnionTechnicalInstitute,Nanjing,Jiangsu210038,China)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s a major which covers much content and has a good practicality.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ourse suitable to the new situation,the new imaging equipments were installed in the radiology department of its teaching hospital ——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The image training center was constructed together by the school and its teaching hospital.Part of the imag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were taught in the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The task of teaching was accomplished together by the full-time teachers and the radiological technicians.Students practiced while learning.The learning interest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room in hospit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may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the master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Classroom in hospital;Teaching hospital
南京市醫學影像技術優秀教學團隊項目基金(寧教職社[2012]1號)
姚建新,男,教授,研究方向:影像技術,E-mail:15996301027@126.com
10.3969/j.issn.1009-6469.2016.10.053
2016-08-29,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