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 在少先隊教育活動中,粗糙、走樣、浮躁的儀式甚至儀式的缺失,導致少先隊教育的“儀式感”逐漸弱化,這直接導致少先隊員們對自己的“身份價值”即作為少先隊員的光榮感、自豪感、使命感越來越模糊。重塑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首先要讓隊員們在富有儀式感的文化禮儀中感悟光榮感,其次要讓他們在蘊含儀式感的組織生活中提升自豪感,最后在飽含儀式感的情感體驗中升華使命感。
關 鍵 詞 少先隊員;儀式感;身份價值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6)11-00-03
從第一次佩戴上鮮艷的紅領巾,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起,每個孩子在學校里就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即少年先鋒隊隊員,祖國和人民事業的接班人,這是一個令他們自豪的身份。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隊員們已經將初入少先隊時的高聲宣誓,以及佩戴紅領巾時的那一份光榮感、自豪感、使命感慢慢遺忘,“少先隊員”這幾個字再也不能激發起他們的熱情,“少先隊員”這一身份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他們心中漸漸變得模糊。對于教育者來說,這是殊為遺憾的事情。
一、少先隊員“身份價值”的失落及原因
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少先隊員“身份價值”的失落已經不是個體的零星表現,而成了一種較常見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少先隊員使用紅領巾時輕率隨意,在有關的儀式上心不在焉,覺得少先隊活動枯燥無聊等等。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局面?除了年齡增長(或學業壓力加大)導致對形式性教育的厭倦,還有沒有其他深層次的更為普遍的原因?我想,儀式感的缺失,應是這種“身份價值”失落的核心原因。
《小王子》里有一句話:“儀式能讓我覺得某一天某一刻與眾不同。”可見儀式感之重要。儀式感是孩子們精神成長、發育的不可缺少的元素。通過儀式感,能讓少先隊員們的精神價值得到提升,身份價值得到發展,從而激發少先隊員們的光榮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而教育實踐中的種種弊端,導致我們的儀式教育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讓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逐漸失落。
1.缺失的儀式——“身份價值”的遺忘
在大多數學校,少先隊輔導員都往往身兼數職,每天不僅要上課,還要負責學生在校一日的管理,保證兒童在校期間的安全等。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沒有具體考核指標的少先隊活動往往被列為不重要的事項,能拖就拖,實在拖不了了就簡單應付了事,把可有可無的儀式直接簡化或刪除。這必然導致隊員們儀式感教育的缺失,無從感知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所獨有的光榮和自豪感。
2.粗糙的儀式——“身份價值”的縮水
大多數輔導員老師都知道,儀式教育是少先隊活動區別于學校其他活動的標志,因此在組織教育活動中都非常重視儀式。遺憾的是,我們發現其中的很多儀式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比如要求少先隊員每天佩戴紅領巾,但總有隊員因種種原因沒有佩戴,這時我們的輔導員大多數時候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就讓孩子們覺得紅領巾可戴可不戴,因此不可能產生什么自豪感。正是因為這種粗糙的、不精致的儀式,讓少先隊員們的光榮感、自豪感喪失,從而使少先隊員們的“身份價值”大大縮水。
3.走樣的儀式——“身份價值”的貶值
有些輔導員對待少先隊的儀式不夠嚴肅,甚至認為少先隊儀式已經過時,不能一味墨守成規,因此而隨意更改。比如有些地方要求表現不好的孩子戴“綠領巾”,有些地方覺得三道杠已經不能代表最大的獎勵,出現了五道杠。這些隨意的更改讓少先隊儀式不再莊嚴、肅穆,而變得滑稽可笑。這種儀式自然不能激發隊員們的光榮和自豪感。
4.浮躁的儀式——“身份價值”的曲解
有的輔導員說,現在的孩子不喜歡少先隊的儀式,覺得很老土,跟不上潮流。他們認為這是孩子們的思想出現了問題,卻不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把儀式做到孩子們的心靈深處,讓孩子們在儀式中產生共鳴?是不是我們自己也僅僅把儀式當作了一種形式主義的東西?如果是,這樣的儀式自然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少先隊員的使命感,而只會覺得是被迫表演,表演結束后,他們的身份也就結束了。長此以往,孩子們對其身份價值就會產生曲解,認為那就是一場角色扮演,至于少先隊員的光榮感、自豪感、使命感則根本無從談起。
二、重塑少先隊員“身份價值”的有效策略
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主要體現在光榮感、自豪感及使命感上。在“全童入隊”的背景下,少先隊員的光榮感、自豪感不再是兒童之間比一比誰更優秀的問題,而應該是對少先隊這一組織的認可及自己能夠成為其中一員的光榮自豪感。而少先隊員的使命感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少先隊這一組織的價值觀的認可,二是愿意為組織付出自己的努力。[1]正是光榮感、自豪感、使命感這三種情感,支撐起少先隊員“身份價值”的架構。因此只有讓孩子們在少先隊這一組織中,重新找回光榮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才能讓少先隊員的“身份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1.光榮感,在富有儀式感的文化禮儀中感悟
少先隊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禮儀,它不僅是少先隊區別于其他組織的標志,更承載著少先隊政治啟蒙、信仰啟迪的教育內容。在文化禮儀的教育中,要讓孩子們了解少先隊這一組織的光榮歷史及偉大使命,感悟到自己作為其中一員的光榮感、自豪感及使命感。
(1)禮儀標志的感染
紅領巾、隊旗、少先隊禮、少先隊小干部標志等,都有自己豐富的內涵。如少先隊員的標志——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象征著紅色的革命傳統;隊旗則象征跟著共產黨走向光明、走向勝利;少先隊禮則寓意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少先隊小干部標志傳遞的是一份責任、一份使命。我們在開展活動時,要充分挖掘這些禮儀標志的內涵,不僅把它們當作一種符號,而更看做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從全員入隊的那一刻起,就要讓兒童感受到這些標志的魅力。從日常紅領巾佩戴、每次出旗退旗、每一個隊禮、每一個隊干部標志的佩戴抓起,嚴格要求兒童規范進行禮儀表達。
(2)儀式化活動的熏陶
在少先隊員們學會了基本的少先隊禮儀規范后,不能僅限于知之,而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這時候,少先隊活動的價值就可體現出來了。我們要讓隊員們在活動中發現禮儀之美,比如從入隊開始,就以中隊為單位,根據隊員們佩戴紅領巾的方法、堅持佩戴紅領巾的次數以及紅領巾的整潔度,評選每月和每學期的“最美紅領巾”。通過評選調動隊員們的積極性,并時刻提醒他們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同樣,“尋找最美”系列活動也可移用到少先隊的其他儀式之中,讓隊員們通過評比,向著目標努力做得更好。
2.自豪感,在蘊含儀式感的組織活動中提升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家弗蘭克爾認為,人最終是自我決斷的。這就意味著,兒童是否能認可少先隊員這一身份,最終的決定權是兒童自己,而不是輔導員。所以在少先隊活動中,我們應時刻關注兒童對儀式的感受及認可,這樣的教育才具有意義。
(1)開放少先隊陣地
少先隊活動室是學校少先隊活動的主陣地,是少先隊員在學校的第二個家。正常情況下,只有學校的少數大隊委員才能進入少先隊活動室,沒有活動時,活動室是關閉的。這種做法雖然方便了管理,但也導致絕大多數隊員們整個小學階段都無法進入少先隊活動室,這樣他們對少先隊的感情就無從談起。為了讓更多的隊員真正把隊室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我們可以針對低年級隊員們開展“隊室一日游”、針對中高年級隊員開展“小小隊室設計師”“我是隊室值日生”等一系列活動,保證每個隊員都能進入隊室,參與到隊室的日常管理活動中,真正體驗到“我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
(2)創新少先隊活動
少先隊活動不能固守一隅,而須不斷創新。比如,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我們就經常將把身邊發生的事情作為交流話題,讓隊員們自己去關注時事,自己去選擇話題,通過與其他隊員們的討論交流,明白了哪種做法是正確的,哪種做法是不對的。通過自選話題,隊員們體驗到作為少先隊主人翁的責任感。每周固定的時間,每個小隊的隊員們聚到一起,圍繞本小隊所選話題熱烈討論。比如有的小隊看到學校門口每天都會停放很多車輛,他們就圍繞“家長能不能把車輛停在學校門口”這一問題展開交流。通過交流,隊員們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校的主人,履行了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職責。
3.使命感,在飽含儀式感的情感體驗中升華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自己情感體驗是否積極,與他們對自身發展要求的高低有關系。就是說,如果孩子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他們就會對自己作出正確的評價,而且會給自己提出正確的要求,從而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正確的方向。在少先隊活動中,我們更應關注隊員們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融入少先隊這個大家庭。
(1)在儀式教育中關注兒童的積極情感體驗
少先隊儀式有獨特的含義,因此我們不僅要告訴隊員們怎么做,更應讓他們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少先隊的光榮歷史,就是教育隊員們的生動課堂。[2]通過重溫隊史,可以讓隊員們明白:少先隊的每一種儀式,都具有其獨特的意義。因此,我們每一位少先隊員在進行這些儀式的時候,心中都應該是充滿光榮而自豪的。
(2)在榜樣教育中關注兒童的積極情感體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崇尚英雄、喜歡偶像正是少年兒童的一大心理特點。少先隊的教育離不開榜樣,但我們發現一些經典的榜樣形象已不能完全吸引隊員們了。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說:“時代在發展,榜樣教育要在發揚傳統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創新,關鍵是要有新的能讓少年兒童信服、追隨、效仿的榜樣,也就是時代少年的榜樣。”可見,我們既要關注榜樣的精神力量,也要拉近榜樣與隊員們的距離,把榜樣變成孩子們的偶像,增強榜樣的吸引力、感染力。
共同的身份最能激發心理認同感,所以我們要在少先隊員身邊尋找新的榜樣。榜樣的距離越近,越能發揮其帶頭作用,讓隊員感受到原來我們身邊的少先隊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少先隊這個大家庭中,有了自己崇拜的對象,隊員們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認可自己在這個集體中的身份。
少先隊員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如何讓“少先隊員”這一光榮稱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扎下榮譽之根,讓孩子們愿意向著優秀少先隊員這一目標努力奮進,這是每一位輔導員都必須認真研究的時代課題。
參考文獻:
[1]華耀國.加強少先隊組織光榮感、歸屬感教育[J].上海少先隊研究.2013(5):5.
[2]姜麗鳳.找回失落的紅領巾——由少先隊員佩戴紅領巾的現狀引發的思考[J].中小學德育.2014(3):30.
(作者單位:連云港師專二附小江蘇連云港 222000)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