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



摘 要:在地理教學中,很多教師在出試卷時,習慣打開電腦,用百度進行參考,問題也能迅速地得到解決,但更多的時候會發現教材的版本、考試的時間、考試的題型、分值不同,使得我們下載的試題不如人意。此時,如果能夠進行試題的創新,便能很好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地理教學;試題創新;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9-090-1
一、根據對原有試題的改編,進行試題的創新
網絡時代的今天,找到的試題比比皆是。而改編試題是對原有試題進行改造,使之從形式上、考查功能上發生改變而成為新題。因此,對原有試題的改編,是進行試題創新的最重要的途徑。
例1:原有的試題: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如圖),完成9~10題。(單選題)
9.對圖中河流①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是我國最長的河流
B.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C.地處我國的外流區域
D.河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10.對圖示區域的地理環境描述錯誤的是( )
A.②地處我國最大的盆地內
B.③是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氣源地
C.④城鎮的大小與綠洲面積大小無關
改編后的試題:
讀“塔里木盆地示意圖”(如上圖),完成34~35題。(雙選題)
34.該區域自然環境特征為干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位置高 B.深居內陸
C.周圍被高山環抱 D.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
35.下列與該區域有關的工程是( )
A.南水北調 B.西電東送 C.西氣東輸 D.坎兒井
二、根據當前社會時事的“熱點”問題,進行試題的創新
21世紀的今天,當今世界存在著很多我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全球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貧困問題、自然災害、經濟全球化、環境、資源與發展的問題等。這些問題和地理學科關系密切,也是一個中學生所必須具有的地理素養。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問題作為試題的背景材料,進行試題的創新。
例2: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起中國的西安,西到德國的杜伊斯堡。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起中國的泉州港,西到荷蘭的鹿特丹港。讀圖,據此完成14~15題。(單選題)
14.下列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所經地區,描述正確的是( )
A.從東到西橫貫亞歐大陸
B.東端和西端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區
C.由東到西降水大致分布規律是:少——多——少
D.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不大
15.圖中數字②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三、根據鄉土地理實際,進行試題的創新
鄉土地理是地理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拉近地理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充分體現地理的有用性,體現了地方特色。利用鄉土地理知識作為試題的原創,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例3:近年來,江寧開發了以“石塘人家”為代表的“五朵金花”鄉村之旅,吸引了大量周邊都市人前來尋找夢中田園。據此完成17~19題。(單選題)
17.江寧鄉村的農業類型主要是( )
A.旱地農業 B.水田農業
C.灌溉農業 D.河谷農業
18.江寧鄉村物產豐富,其主要氣候類型是( )
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19.南京城區市民前往“五朵金花”旅游,最適合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
A.航空運輸 B.鐵路運輸
C.公路運輸 D.水路運輸
四、根據文學藝術作品相關知識,進行試題的創新
文學和藝術的創作,離不開生活,離不開地理環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文學、藝術作品相關的知識背景,進行試題的原創。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文學、藝術的美,也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的美。
例4:電視熱播劇《平凡的世界》中人們努力掙錢箍新窯,愛唱信天游。據此完成37~38題。(雙選題)
37.據材料判斷劇中人們生活在( )
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
C.北方地區 D.西北地區
38.下圖中地貌景觀在該劇中會出現的是( )
總之,做一輩子教師,要和試題打一輩子交道,研究試題是做教師的一項基本任務。試題的原創,在于教師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日積月累,不斷的創新。作為老師要有題感,會做題是基礎,會用題是關鍵,會編題是提高。會用別人的題,你可以成為名師;而會編題給別人用,你可以成為大師。